讓人大跌眼鏡的戴妃紀念會
今天是戴安娜王妃去世十周年忌日,英國人在倫敦西北區的溫布利體育館舉行了“獻給戴妃的音樂會”紀念她。多達六萬三千人參加。與國內紀念名人總是舉行一本正經的座談會相比,這種紀念會形式更活潑、更輕鬆,效果也更好。
音樂會以戴妃生前好友、歌手埃·約翰的一曲《風中之燭》拉開序幕。十年前,約翰在戴妃遭車禍身亡後的悼念音樂會上自作自唱了《風中之燭》,該曲曾風靡全球。除約翰以外,一大批新老歌星也登台獻唱。剛剛下台的布萊爾虛擬到場,發表了約兩分鍾的講話。布萊爾因卷入伊拉克戰爭被迫下台,但十年前戴安娜去世後,是他率先使用“人民的王妃”這一提法的。今天,他再次強調戴妃是“人民的王妃”。足球巨星貝克漢姆也登台致詞。在兩分鍾左右的演講辭中,他數次稱戴妃“一直是也永遠是民族的王妃”。
威廉和哈裏王子登台致詞。哥哥威廉穿著和風度都很拘謹,弟弟哈裏則很隨意,甚至帶上了他的平民女友。哥兒倆希望借音樂會和人們一道“慶祝”、“追憶”戴妃的一生(“慶祝”一詞的使用表明中國和西方在對待生死的態度上有差距)。哈裏的長相不僅比哥更像母親,而且像母親一樣也積極從事慈善事業,與窮人和少數族裔有一種天生的親和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兩位王子,王室成員無一人到場。據說紀念音樂會是由兩個王子操辦的。
居然有多名笑星前來捧場。一位笑星背著吉他上場,一本正經地宣稱:今晚沒聽到一句罵人的話,沒有聽到一個罵人的詞兒,因為大家是在紀念戴妃,因為戴妃在這裏。這時,他邊說邊把左手伸至胯部,嘴裏暴出“睾丸”一詞,引起全場哄笑,兩個王子也笑得前仰後合。這肯定會讓中國人大跌眼鏡。顯然不可以將此等行為視為下流猥褻,但追思會借此插曲已超越了單純的“慶祝”,已然成為狂歡,與國內類似紀念會的做法和格調差別甚大。
想起了十年前戴妃去世時一些朋友對她的評價。我們當時認為,作為王室成員,她太輕佻、太淺薄,無法真正贏得查爾斯的愛。我們甚至以查爾斯愛上了一個毫無姿色的卡米拉來證明這一點。現在看來,這種認識有問題。隻有時間才能彰顯戴妃的意義。由於她生前進行的大量慈善活動,由於她義無反顧的叛逆行為(不顧王室體麵,結交了多個男朋友,甚至交上了一個阿拉伯男友),更由於遭車禍去世後英國公眾對她的懷念,十年來英國王室不得不與大眾套近乎,王室不再像從前那樣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了。
於是,現在狠狠惡搞一下女王已不是問題。十年前,能夠想象女王那高貴的頭被移植到夢露身上,像夢露那樣搔首弄姿,短裙被地鐵通風口氣流掀開?十年前,能夠想象在一個電台節目裏,女王被惡搞,竟然在布萊爾和布朗的首相職位交接儀式上,命令新舊首相寬衣解帶?戴安娜王妃以她那風風火火、富於爭議的一生對英國王室的高貴進行了解構。
7月1日星期日
走向普選的香港
BBC第4電台播放了約那森·丁布爾比(Jonathan Dimble-by,1944年出生,著名電視主播、政治評論員、傳記作家)主持的一個有關香港的節目。他1997年以前曾到過香港,最近又回香港製作節目。他就香港向普選過渡問題采訪了一些人物,包括彭定康、董建華、曾蔭權和《蘋果》日報主編XXX(用英語拚讀的粵語名字)。
主持人認為,回歸十年來,香港麵臨的最大挑戰仍然是邁向一人一票的普選。他承認在回歸前大部分時間,港英政府並沒有給香港人民主,甚至沒有這樣的打算,直到彭定康上任後,才開始推行某種程度的改革;也正因為如此,彭定康跟中國政府搞僵了,被稱為“千古罪人”(按:港英政府在其統治的大部分時間並沒有對港人進行民主化教育,也沒有製定任何民主改革計劃,彭定康在這種政治生態中上任,卻搶在回歸前幾年內突擊進行民主化改革;在主觀上他可能是要樹立一個堅持民主理想和原則的形象,但卻難免給人以機會主義的印象。其實,英國民主也經曆了長達幾百年的漫長發展過程,決非一蹴而就)。
彭定康稱,他在任上所做的事情,是給香港的民主進程搭一個“腳手架”,盡管這“腳手架”搭得太晚了一點。他說,他要用民主來保證1997年以後香港仍是一個法治社會,香港公務員係統仍然幹淨廉潔。他認為以中國總理的聰明才智,不可能認識不到沒有民主,香港的經濟繁榮和金融穩定就得不到保證,就不可持續。但他承認,在回歸前的二十五年中,港英政府在推行民主理念和進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做得很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