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四章 從當前實際出發,在組織批評性報道時應該遵循八條準則:(2 / 3)

第五,不搞爭論,不是不要批評,不是放棄對思想認識問題的積極引導。對學術問題、思想認識問題,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加強正麵引導,並開展積極健康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引導要把握好度,既要保持正確導向,又要防止錯誤的東西炒熱。要注意區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無論處理什麼問題,都要以大局為重,決不能影響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影響改革開放的進程,影響團結穩定的局麵。

八、關於加強網絡宣傳工作

網絡技術的發展,給宣傳思想工作帶來了發展機遇,也提出了嚴峻挑戰。一方麵,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蓋範圍廣和直接落地、交互性強的優勢,利用網絡進行對外宣傳,可以直接落地,進入國外主流社會,有助於打破西方的輿論壟斷,有利於爭奪21世紀思想輿論陣地的製高點。但另一方麵,網絡傳播信息的高速、快捷等特點,也對我們國內輿論導向的控製力,對我們的文化市場治理能力,對現有文化體製等都提出了嚴峻挑戰。

今後一個時期,網絡宣傳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貫徹中央《關於加強國際互聯網絡新聞宣傳工作的意見》,圍繞全黨全國工作大局,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麵宣傳為主,客觀、全麵地向世界介紹中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突出重點,發揮優勢,辦出特色,減少重複,互聯互通,形成合力,爭取在三至五年內建成一批有較大影響力的知名媒體網站,逐步構建一個以中央重點新聞宣傳網站為骨幹,中央與地方新聞宣傳網站以及我駐外使館網站互聯互通、密切協作的互聯網新聞宣傳體係,努力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一)有計劃有步驟地擴大網絡宣傳規模

目前,我們要集中力量建立一批重點網站。用3年的時間,在現有基礎上建立幾個信息量大、覆蓋麵廣、服務功能強、知名度高的網站,其中包括以外文為主的網站。據悉,中央將重點扶持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日報、中國國際互聯網新聞中心等網站建設。我省也要集中力量先建立一兩個重點新聞宣傳網站。要采取在國內外知名的搜索引擎和網站鏈接網址、目錄和文章的辦法,在有關報刊介紹我網址等途徑,加強對我們新聞網址和域名的自我宣傳,擴大我新聞宣傳網站的知名度。與此同時,要擴大上網規模,力爭在3年內,使省級所屬新聞單位上網率達到90%。

(二)大力開發新聞宣傳信息資源,加大網上正麵宣傳力度

大力開發信息資源是互聯網新聞宣傳工作的首要任務,各新聞宣傳網站要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社會各界多年的信息積累,有計劃、有組織地合理開發,綜合利用。要從自身的業務特點和優勢出發,開辦一些專題性欄目,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信息內容增強新聞宣傳網站的吸引力。要改進網絡宣傳方法,特別注意政治性和準確性,嚴格把好政治關。要注意研究網絡宣傳的規律,提高網絡宣傳的針對性、時效性和藝術性,注意改進宣傳質量,增強宣傳效果。

(三)加強對網絡新聞宣傳的規範管理

目前,網絡輿論安全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麵,西方敵對勢力和海外民運分子利用這個新渠道對我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很多網民都曾收到過海外民運分子製作的反動電子雜誌。另一方麵,隨著國際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傳統的政治活動,如宣傳、結社、集會以至請願抗議都可能以新的形式在網上出現。現在有很多人把電子公告板(BBS)當成“大字報”欄發泄不滿,有的使用謾罵、恐嚇、侮辱等方式,嚴重妨礙社會穩定。網上形式各異的黃色信息,對網民尤其是青少年網民毒害極大。我們要在深入調研,掌握總體情況的基礎上,研究加強網絡宣傳管理的具體辦法。目前要做的有如下幾項工作:

一是要嚴格執行網絡新聞宣傳審批製度。要按照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加強紀律、興利除弊的原則,規範管理網絡宣傳。各新聞單位建立網站和上網要按照審批權限和審批程序報批。國內網站未經批準不得到海外注冊。非新聞單位開辦的網絡信息機構、網絡服務商和網絡內容商不得自行采寫和發布新聞。

二是要加強網絡輿論監控。尤其是密切注意海外媒體的動向,及時發現BBS和電子信箱內的有害信息,加強對黑客侵入我宣傳網站的安全防範措施。對境外敵對勢力的反動宣傳和意識形態滲透,對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宣傳黃毒等有害信息,要在技術手段和行政管理兩個方麵開展工作。從技術上要對惡意電子郵件和黃毒信息的流向、流量實行監控和過濾措施,阻止境外反華勢力的宣傳和滲透。從行政管理上要把從事網上販黃、傳黃的不法分子堅決清除出網,從根本上杜絕黃源。要在準確掌握情況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網上輿論鬥爭,堅決反擊西方輿論在人權、西藏、台灣和民族、宗教等問題上對我的攻擊。

三是要建立健全網絡宣傳法規,把網絡管理納入法製化軌道,從各個環節遏製不良信息在網上傳播。要加強對網民網絡行為道德的宣傳教育,讓他們了解有關管理和處罰規定,增強遵紀守法意識,營造自覺抵製網絡不良思想文化信息的社會氛圍。

九、關於深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建設適應新世紀發展要求的社會主義宣傳文化事業,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及時應對加入世貿組織對宣傳文化事業可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增強抵禦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能力,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必須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

(一)改革的原則和目標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開放,必須以鄧小平理論為指針,以十五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四屆六中全會和十五屆四中全會的決議精神。要重點把握以下原則:一是堅持黨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的領導。二是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三是堅持尊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的內在規律,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改革的目標是:要通過改革,充分調動廣大宣傳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努力實現從擴大規模數量為主向提高質量效益為主的轉變,不斷增強宣傳文化事業發展的生機和活力,進一步壯大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事業單位的實力。

(二)深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的有關設想

1.規範組建集團

做好組建報業集團、出版集團、發行集團、廣播電視集團和電影集團的試點工作,是當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與其他領域的企業集團相比,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組建的集團,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性質。要著力回答和解決好這樣幾個關鍵問題:一是如何從管理體製上確保黨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的領導;二是如何規範各類媒體堅持黨性原則,把握正確導向,很好地發揮喉舌功能;三是如何將建立法人治理結構與堅持黨管幹部的原則相統一;四是如何保證新聞宣傳這個主業免受其他經營活動的幹擾,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就要在國家關於組建企業集團的一般原則的基礎上從產權關係、法人治理結構等方麵設計出符合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特點的、約束力強、管理規範的模式來。這是組建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集團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基本設想是:

(1)經批準登記為企業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單位組建集團,母公司應是國有獨資公司。《公司法》規定,國務院確定的生產特殊產品的公司和屬於特定行業的公司,可以采取國有獨資公司形式。

(2)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類集團母公司,經批準,成為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經營國有資產。集團所屬的報刊社、出版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如果作為子公司,也可以成為國有獨資公司。

(3)在集團中,報刊社、出版社、廣播電台、電視台設立為國有獨資公司,可不設董事會。集團母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編委會成員須由上級黨委或主管部門任免;國有獨資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經主管部門批準,由母公司委派。黨委書記和法定代表人可由一人擔任。設立董事會的,董事會成員同樣由上級黨委主管部門按任期任免。這樣就從人事管理方麵保證了黨委和主管部門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單位的領導。

(4)在集團中,要把采訪、編輯、廣告刊播等新聞宣傳性質的工作與印刷、發行等經營服務性的工作從機構設置上適當分開,根據各自的特點和目標要求,采用相應的組織管理方式和生產經營方式。采訪、編輯、廣告刊播等新聞宣傳業務部門,不參與經營活動。各項經營工作都要圍繞和服務於新聞宣傳主業。要精辦相關產業。

(5)集團重大決策,要報請主管部門審批。可根據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的實際情況,將一些需要請示、報告的內容通過集團或公司章程列入重大決策內容,確保上級黨委和主管部門通過合法途徑對集團實行宏觀管理和業務指導。

(6)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單位,也可根據工作需要保留事業單位性質,而將印刷、發行、節目傳輸等經營服務性單位分離出來,組建集團。

(7)經批準組建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類試點集團,要爭取納入同級政府組織的大型企業集團試點工作,適用試點企業集團的有關財稅、金融等政策。

組建集團,不能靠行政手段勉強撮合,防止出現拚湊集團和對現有單位的翻牌現象。集團不能盲目擴大規模,要在突出主業,增強競爭優勢上下功夫。要允許在遵循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去探索和試驗。

2.試行股份製改革

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進行股份製改革,參股的資金依據其性質可分為幾類:國有資本,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係統內國有資本,非國有資本,外資。要根據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不同性質的單位,確定哪種資本可以進入,哪種資本不能進入或暫時不宜進入,進入的比例控製在多少,參股資金的出資人能否參與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