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關於紅二、六軍團會師(2 / 3)

紅二、六軍團會師後,在賀龍、任弼時和關向應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向湘西進軍。他們按照中央指示,采取運動戰和遊擊戰的戰術,與強大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先後取得了陳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園等一係列戰鬥的重大勝利,攻占和控製了石門、澧州、津市、臨澧等城鎮和廣大鄉村,為在湘西建立根據地,及向東發展戰略攻勢,創造了有利條件,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長征。他們通過放手發動群眾,建立革命政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建立了有百萬人口的湘鄂川黔根據地,紅軍隊伍擴大到近兩萬人。64年前的這一天,即1935年11月19日,兩軍團主力在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的率領下,從桑植劉家坪、瑞塔鋪誓師突圍,踏上了長征之路,於1936年1月7日全部脫離湘境,進入黔東。其後衛部隊紅十八師也於11日在江口與主力會合。然後紅二、六軍團橫過貴州中部,渡金沙江,翻大雪山,於7月初與紅四方麵軍在西康甘孜會師,並改稱紅二方麵軍。經過長征,紅二、六軍團轉戰萬裏,到達甘南時還保存了一萬多人的有生力量,創造了長征中的一個奇跡。

幾乎在紅二、六軍團會師的同時,由於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領導,中央蘇區未能打破敵人的第五次“圍剿”,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麵軍被迫撤出苦心經營多年的中央革命根據地,於10月16日開始艱難的長征。在中國革命最困難的時候,紅二、六軍團勝利會師,擔負起了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策應中央紅軍長征的新的光榮任務。他們以根據地為依托,粉碎了敵人的兩次“圍剿”,牽製和消滅了一部分敵人,吸引和分散了敵人的主力,從側翼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

紅二、六軍團勝利會師及其前後開展的艱苦鬥爭,對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不僅成功地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還在戰略上有力地策應了轉移中的中央紅軍和其他根據地的鬥爭,保存和發展了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麵奠定了寶貴的物質基礎。紅二、六軍團的會師是一次勝利的會師、團結的會師、模範的會師。共同的革命目標,把兩個軍團的6000多名指戰員緊緊連在一起,他們精誠團結,密切合作,同心同德,圓滿地完成了策應中央紅軍突圍和創建新根據地的重大任務。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紅二、六軍團長期艱苦鬥爭的實踐再次向我們證明了這個道理。

紅二、六軍團會師已經過去65年了,但紅二、六軍團的英雄業績和革命精神永遠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後來者永遠銘記,認真學習。一是要學習他們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偉大的犧牲精神。紅二、六軍團廣大指戰員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懷著崇高的革命信念,忍饑受寒,斬關奪隘,奮勇向前,與敵人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殊死血戰。正是這種不怕犧牲、勇於獻身的奮鬥精神,使我黨和軍隊從弱變強,從勝利走向勝利。二是要學習他們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紅二、六軍團全體指戰員既是先遣隊又是後衛軍,他們著眼長征勝利的全局,團結一致,互相支援,協同作戰,前仆後繼,粉碎了敵人的圍、追、堵、截,衝破了敵人設置的一道道封鎖線。擔任後衛的紅六軍團52團以及紅二、六軍團突圍長征時留守根據地的紅十八師,不顧自身安危,以巨大的犧牲,換取了主力部隊的勝利轉移。曆史告訴我們,團結是我們事業的生命,每個共產黨員都應像紅二、六軍團的幹部戰士一樣,珍視黨的團結,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為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努力奮鬥。三是要學習他們依靠群眾,相信群眾的工作作風。人民群眾是勝利的力量源泉,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係,做細致的群眾工作是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紅二、六軍團始終保持了這一傳統,利用一切機會進行宣傳、組織、武裝群眾的工作,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建黨建政,建立群眾武裝,為革命的勝利奠定了群眾基礎。四是要學習他們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工作方法。他們從革命鬥爭的實際出發,采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最大限度地打擊敵人,配合中央紅軍的行動,保存了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