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先導工程”繼續深化
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為主要內容的“先導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果。各地、市、州委和省直各廳局領導特別是一把手帶頭學理論、查問題、轉觀念、搞調研、找對策,促進了觀念的轉變和工作的創新。配合“先導工程”的實施,各種傳媒普遍加大了理論宣傳力度。湖南電視台拍攝、播出了4集電視政論片《世紀風——湖南大趨勢》和反映湖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4集專題片《希望之路》,嶽陽投入80萬元攝製、播出了12集電視專題片《先導》,株洲拍攝並播放了電視專題片《朔元》。8月,省委在婁底召開全省實施“先導工程”現場經驗交流會,推介了他們“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的經驗。“先導工程”的深入實施帶動了整個理論工作。縣以上黨委中心組學習進一步經常化製度化;鄧小平理論“四進四入”學習活動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理論宣傳特別是廣播電視理論宣傳取得可喜成績;理論研究推出了一批新的成果。社科規劃工作步入正軌,去年國家課題完成率達90%,277項省級立項課題已有63項結題,還完成了首屆社科成果出版資助工作,組織進行了第四屆全省社科成果評獎。
(三)典型宣傳層次提高
1997年我省典型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大,層次進一步提高,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表現在先進典型的推介實現了由省內走向全國的突破;典型宣傳的方式由單純新聞宣傳向新聞宣傳與社會宣傳密切配合的突破;典型宣傳的組織由單一零散向整體策劃的突破。由郴州市多年培養、推薦,被中宣部列為全國重大典型的農村科技帶頭人李常水,由中央新聞單位集中推出後,在全省乃至全國都產生了較強的反響,成為我省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具有全國影響的典型。全省推出的重大典型還有:白求恩式的醫生鄧威特、見義勇為的武警戰士吳宏權、優秀軍轉幹部劉光明、全國十大扶貧狀元彭楚政,長沙市望月湖文明小區、“鐵路張家港”衡陽火車站、注重德育教育的永州市第四小學、積極發展農村經濟的益陽市金銀山村。這些典型都是依靠群眾層層推薦上來的,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代表性,立得起、站得穩、推得開,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經濟宣傳力度加大
為切實加強對我省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宣傳,我省成立了省新聞中心,加強與中央新聞單位的縱向聯係,加強與兄弟省市新聞單位的橫向聯係,擴大在全國的知名度。1997年,中央主要新聞單位記者先後有40餘批100多人來湘采訪,中央傳媒對我省的報道明顯增加。省上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稿件140多條,比1996年多30條。按照中央和省委關於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部署,我們認真組織了經濟宣傳戰役。省直各新聞單位圍繞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建設農業強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調整經濟結構、重點工程建設五個方麵組織宣傳戰役,報道主題突出,輿論聲勢較大。在重點工程宣傳方麵,以“優化建設環境、展示建設成就”為主題,先後對長潭高速公路、長益高等級公路、長石鐵路、石門電廠、長沙電廠、城陵磯外貿碼頭等進行了集中報道。在國有企業宣傳方麵,以“深化改革,重振雄風”為主題,上半年對省內55家現代企業製度試點企業的發展情況作了連續報道,下半年推出了長煉、湘泉、友華、郴工、益鑫泰等五家企業改革的典型。在農業宣傳方麵,以“農業產業化、農村奔小康”為主題,開展了小康村典型、減輕農民負擔活動月、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防汛防災、運用農業科技等方麵的宣傳,對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也保持了一定的宣傳力度。長沙、常德、永州等地市按照當地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著眼於經濟建設中的重大事件和活動,精心組織報道戰役,產生了積極的反響。
(五)精品工程成效顯著
實施精品工程最直接的成效就是精品迭出。在中宣部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獎中,我省有圖書《精神之火》、《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讀本》,戲劇《紅藤草》,廣播劇《征母》,電視劇《回家》,文章《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等6件作品獲獎,我部還第三次獲得組織工作獎。在7月召開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工作會議上,我部對56件作品的組織生產者進行了表彰。嶽陽、株洲、湘潭、自治州、邵陽等地、市、州對“五個一工程”高度重視,措施得力,組織生產了一批高質量、有影響的精品力作,為我省“五個一工程”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出版事業又獲豐收。省新聞出版部門的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通報嘉獎,湖南作為惟一的內陸省成為全國新的5大出版基地之一,湖南人民出版社恢複社名。在去年第三屆國家圖書獎評選中,我省有《齊白石全集》、《船山全書》、《楊度》3部作品獲正式獎,《精神之火》獲提名獎,與上海並列第一。在全國第八屆書市上,我省圖書訂貨碼洋在34個代表團中名列第二;在全國書刊印刷質量評選中,我省名列第三,再次展示了雄厚的實力。
為保證多出精品,我們在工作中堅持了“四抓”:一是抓規劃,實施圖書出版精品名牌戰略和精品群工程,計劃從1997年起每年推出1000種新版圖書、200種精品圖書、30種名牌圖書,還組織製定了重點文藝作品生產3年規劃;二是抓導向,組織文藝界學習座談江澤民在第六次文代會、第五次作代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央2號文件精神,召開了文藝家深入生活座談會、全省青年作家筆談會、“湖湘文化與二十世紀湖南文藝”研討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座談會,還承辦了全國演出洽談會;三是抓機製,出台了《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暫行辦法》;四是抓管理,完善了加強音像市場管理的意見,出台了繁榮農村電影市場的辦法,組織了“掃黃打非”集中行動,並強化了對文化市場的日常管理。
(六)創建活動全麵展開
在貫徹落實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過程中,我省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力度。省裏和各地、州、市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加強了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和組織、協調;省委、省政府召開了湖南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總結了近年來我省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經驗,表彰了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的先進集體,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思路;省委舉辦了地廳級領導幹部精神文明建設研討班,認真學習和研討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省委、省政府頒發了《湖南省“九五”期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對全省精神文明建設進行了宏觀和長遠規劃;省政府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完善有關經濟政策的通知》,為增加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提供了政策保障。
各地牢牢抓住建設精神文明的機遇,廣泛開展“四創一爭”(創文明城市、文明鄉鎮、文明行業和文明家庭,爭當文明公民)活動和“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出現了新的氣象。衡陽市廣泛開展學習張家港創建文明城市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兩個文明建設,他們的經驗在全省得到推廣。省裏向中宣部推薦了臨澧縣、南縣廠窖鎮、長沙縣黃龍村等8個文明建設示範點,以及長沙市望月湖小區等4個全國文明示範社區。全省各地、市、縣都開展了建一個文明小區、一個文明村鎮、一條文明商業街示範點的“三個一”創建活動。有19個窗口行業和部門在新聞媒體上公布了103個文明示範點和319項優質服務標準。在“四創一爭”活動的基礎上,組織評選了10個文明小區、20個文明村鎮、30個文明窗口、40個文明家庭、100個文明公民標兵,並將在這次會上表彰。“講文明、樹新風”活動開展之後,省裏先後兩次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提出了階段性目標和具體措施。懷化、嶽陽、長沙、衡陽、張家界等地市結合各自的實際,有重點地組織了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如文明路建設、文明市場建設、軍民共建、創五好家庭、創文明機關、評選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評選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之星、星期六義務勞動、開辦文明市民學校等。我省“文明言行、環境衛生、服務質量、交通秩序”等方麵存在的突出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七)思想教育麵向基層
我們把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著重從三個環節上下功夫。一是把握根本。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圍繞國家大事,對基層群眾廣泛進行“三義”、“三觀”、“三德”教育。全省組織各種理論宣傳業餘講師團、小分隊1000多個,到基層宣傳2000多場,聽眾達550多萬人次。廣大企業積極探索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的“三個主義”教育普遍開展,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有了新的提高;學校特別是大專院校切實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使廣大學生在德、智、體幾方麵得到了更全麵的發展。二是搞好調研。我部先後組織了全省黨員思想狀況調查、長嶺煉油化工總廠素質工程建設的調查、職工思想道德建設情況調查等調研活動,及時掌握社會輿情,加強信息溝通,抓好典型導向,有的放矢開展思想教育。我部還及時向各地提供形勢教育參考材料,編輯出版了《一把手論兩手抓》、《轉型期宣傳思想工作難點與對策》、《世界多極化與大國關係》等7本專著。三是組織活動。全省廣泛開展了送理論、法律政策、文化、科技、衛生“五下鄉”活動,舉行了聲勢較大的啟動式,省直11個部門和單位在“五下鄉”活動中共為農民辦了61件實事。這一活動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對群眾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我省組織的“重走毛澤東農村考察之路”新聞采訪和文藝下鄉活動,“將軍故鄉行”新聞采訪活動以及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赴湘慰問演出,反響都很好,達到了送文化下鄉,揚革命傳統,頌老區變化,播精神文明的目的。
(八)對外宣傳影響擴大
各級外宣部門認真貫徹中央關於對外宣傳工作的一係列方針、政策,配合總體外交,服務經濟建設,積極主動地開展各個方麵的對外宣傳工作。全年除精心組織迎接香港回歸的係列活動外,在對外經濟宣傳方麵,重點抓了第六屆“湘交會”的對外宣傳,加強了國有大中型企業、“三資”企業、重點項目和建設農業強省等的對外宣傳。在對外宣傳渠道方麵,重點抓了電視對外宣傳。據初步統計,全省製作對外電視節目(含涉外活動場所播放的節目)共100餘集。在英國倫敦歐洲東方衛視台舉辦了首屆“湖南電視節目展播”,並正籌劃在美國熊貓電視台舉辦第三屆“湖南電視節目展播”。在對外新聞報道方麵,注意加強力度。邀請中央對外宣傳新聞單位、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海外境外記者來湘采訪,共129批,240多人次;組織重點對外采訪報道共18次;組織重點對外新聞報道稿件420篇(條);組織對外宣傳專版、專刊共110個。在外宣品製作、陳列和發送方麵,注意加強規範。全省組織製作重點外宣品117種,共發送30萬冊。各地的外宣工作也做得有聲有色。長沙、湘西自治州、懷化、益陽等地、市、州十分重視對外宣傳工作,外宣隊伍不斷擴大,外宣陣地不斷拓展,外宣水平不斷提高,為樹立本地良好形象,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九)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在隊伍建設方麵,重點抓了三件事。一是抓職業道德。製定了禁止有償新聞、有償出版的措施,開展了以“用好權、執好法、服好務”為主題的黨性集中教育活動。二是抓幹部培訓。按照普遍培訓與分類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與業務培訓相結合,學曆培訓與技能培訓、實踐鍛煉相結合的原則,先後舉辦了企業政工師、理論骨幹、鄉鎮宣傳委員、意識形態骨幹、宣傳信息員培訓班以及電腦操作培訓班,與湖南師大聯合設立省新聞人才培訓中心,並舉辦了首期培訓班。三是抓培訓任用。對省直宣傳係統11個廳局級單位領導班子進行了考察調整,對59個重要崗位幹部的任職資格進行了審批,並適當調整後備幹部人選,加強了培養工作。嚴格按標準組織了新聞係列、企業政工係列中、高級技術職稱的評定工作。
在事業建設方麵,堅持一手抓“硬件”,一手抓文化經濟政策的出台和落實。標誌性精神文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全省宣傳戰線立項和在建項目達300多個,總投資近20億元。在省直宣傳係統12項重點工程中,繼省新聞出版大廈之後,又有省社科活動中心、省文藝家活動大樓、毛澤東文學院等3項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省廣播電視中心也將竣工。在農村,主要是抓鄉鎮文化陣地“五個一”建設和“三百”農村文化工程。懷化地區1/3的鄉鎮啟動了“五個一”工程建設,計劃在2000年前全麵完成恢複和重建任務。目前,全省有百強集鎮文化站36個、百優群眾藝術之鄉42個、百佳農民劇團27個,對促進基層宣傳文化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