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季節
換乳意味著寶寶生活習慣的改變,因此,換乳季節的選擇要慎重。夏天寶寶出汗多,胃腸消化能力弱,食物容易腐敗變質,從而導致寶寶腹瀉、消化不良;冬季氣候寒冷,寶寶容易著涼、感冒甚至患肺炎。換乳最好選擇在春暖或秋涼的季節。
合適的月齡
通常情況下,在寶寶10~12個月時換乳最合適。此時,寶寶的消化器官發育漸趨完善,咀嚼及消化功能在增強,能適應換乳。在母親患重病的情況下應立即給寶寶換乳。體弱的寶寶可適當推遲換乳的時間,以免降低寶寶身體的抵抗能力。
寶寶的健康提示
小寶寶適當在日光下、空氣中活動,對於提高身體對外界環境變化的抵抗力,增強體質,提高各髒器的生理功能有著重要意義,所以此期應該多讓寶寶在戶外玩要,但一定要注意防曬,或提高寶寶的其他方麵的監護,這樣的外出才最安全,最能讓孩子玩得開心,玩得健康!
嬰幼兒麥粒腫
麥粒腫俗稱針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是兒童常見的眼病。
麥粒腫的兩種類型
外麥粒腫: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毛囊的急性炎症。表現為眼瞼局部性紅腫,有小硬結,自覺疼痛及觸疼。
內麥粒腫:眼瞼裏麵臉板腺的急性炎症,其症狀與外麥粒腫一樣,但因炎症在較堅實的臉板組織內,所以疼痛較劇烈,炎症持續時間也長,嚴重時整個眼瞼紅腫,患側耳前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
化膿後的護理方法
1.在膿頭未形成之前可作熱敷,以促進化膿,輕的炎症也可在熱敷後完全消失。
2.一旦膿頭出現就應及時切開排膿,不要等到自行破潰,這樣可以減少病兒的疼痛,並可縮短療程。
3.當膿頭出現時切忌用手擠壓,因為眼瞼血管豐富,擠壓會使炎症擴散,引起嚴重並發症。
4.不要讓寶寶用髒手揉眼睛,以免將細菌帶入眼內,引起感染。
小兒慢性胃炎
小兒慢性胃炎是兒科常見病,其最常見的症狀是:上腹部或臍周反複疼痛,往往伴有嘔吐、飽脹、惡心、食欲不振,嚴重時影響活動及睡眠;多在飯後感到不適,進食不多但覺得過飽,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食物引起症狀加重。以上症狀給予抗酸劑及解痙劑不易緩解;合並胃黏膜糜爛時,可反複少量出血;還表現為慢性腹瀉和營養不良。
小兒慢性胃炎的常見症狀
反複腹痛是小兒臨床常見的症狀。小兒對疼痛的部位表達不清,泛指臍周或臍上痛。往往伴有嘔吐,嚴重時可影響活動及睡眠。有惡心、食欲不振、腹脹等現象,嘔血、便血少見。小孩子還可表現為慢性腹瀉和營養不良。
小兒慢性胃炎的防治措施
對小兒胃炎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應以食療加藥物治療為主。定時定量進食,少食辛辣刺激的食品,注意營養搭配。可服用1周克拉黴素、阿克西林及奧美拉唑看一下效果。
小兒胃炎和消化道潰瘍常因為症狀不典型而被忽視,如發現小兒有上述症狀,應及時就診。
風疹
別名“三日麻疹”,症狀同麻疹很相似。38℃發熱的同時會出現粉紅色細小的疹子,從頭部擴散到全身。但是,卻沒有麻疹的症狀重,發熱及出疹在2~3天即可痊愈。
如果女性在妊娠初期患有此病,出現聽力下降、心髒障礙等症狀,很可能造成新生兒伴隨白內障的先天性風疹綜合征。所以如果是女孩,一定要為其接種疫苗。發熱期間要注意補充水分。母乳、配方奶、換乳食物可以同平時一樣,隻是出疹期間,傳染的能力非常強,所以在出疹期間不要去幼兒園等,要在家中休息。風疹是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的。
傳染性紅斑
是由B19病毒感染紅細胞引起的疾病,是5~6歲的學齡前寶寶常見的疾病。咽喉疼、輕微發熱等症狀在持續7天左右後,會在臉頰出現紅疹帶。
同時兩側胳膊大腿上都會出現類似的疹帶,通常疹帶會在5~7天內消失,但是也有些寶寶會持續3周時間。
雖然還沒有特效治療的藥物,但是由出疹引起瘙癢,可以使用止癢的處方藥物加以緩解。
有時候在洗過熱水澡之後又會出現紅疹,所以洗澡要提前調試好水溫。
寶寶的早教
寶寶的益智遊戲的花樣會層出不窮。隻要爸爸媽媽善於創造,多花點心思,有時候遊戲的道具並不需要專門的玩具,隻要借用一些平常的生活用品就可以了。
寶寶長到10個月以後,基本就會叫爸爸和媽媽了,這時他的認知能力及肢體動作迅速發展,會指認身體部位及圖片,並且開始練習行走。
在生活行為上,寶寶能模仿一些簡單的動作。如自己扶著奶瓶喝水,拿勺在水中攪拌等。
10個月的寶寶在認知能力上,能主動拿掉杯子並取出藏在下麵的積木玩;能明確地尋找盒內的木珠。寶寶會認識這麼多東西了,媽媽是不是很開心?不要忘記多鼓勵他呀,讓寶寶有足夠的自信心來認識世界!
培養寶寶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就是知道自己是“誰”,具體地說,是明白自己作為一個生命個體,與他人有著明確的界線。自我意識的核心是“我”。“我”這個概念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無到有逐漸發展起來的。初生的新生兒完全沒有“我”的意識,分不清主體和客體,是在以後與外界事物不斷地交互作用中,才逐漸“發現”自我。
這個發現自我的過程開始是模糊的,以後漸漸清晰起來。自我意識是人建立自覺性、自控力的前提,要想寶寶自覺學習、成長,就應培養寶寶的“白我意識”。
為讓處於混沌狀態中的寶寶盡快啟蒙,就應該盡快讓寶寶眼睛明亮起來,耳朵靈敏起來,手、腳活動增多等。為此,適當而豐富的刺激是很有效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視寶寶的“看”“聽”,要刺激寶寶手和腳的肌肉,讓小手多觸摸,小腳多活動,從而逐漸意識到“這是我的手和腳”。
寶寶益智遊戲
捉迷藏
寶寶扶站小沙發旁,媽媽站在沙發的對麵或者側麵,“寶寶,看媽媽在這裏!”媽媽躲入沙發側麵,然後對寶寶說:“猜猜媽媽在哪裏?”誘導寶寶下蹲。然後母子在沙發側麵對視,說:“媽媽在這裏!”媽媽直立起身體,誘導寶寶尋找,“寶寶,媽媽在哪裏?”從而逗引寶寶站立。可以幫寶寶練習站和蹲,訓練下蹲時的平衡感,使寶寶身體更健康。
第三個玩具
爸爸媽媽可以與寶寶相對坐在地板上,把事前準備好的兩個玩具分別放在他的兩隻手上,如果寶寶能很好地抓住這兩個玩具,爸爸媽媽就可給他第三個玩具。開始的時候寶寶會嚐試用他已經拿著玩具的手去抓第三個玩具,但很快寶寶就會意識到需要先放下手中的一個再去拿,才能把第三個玩具抓到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