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步一樣,馬的動向要通過手中的韁繩做出判斷,這就要求頭腦必須反應靈敏快捷,頭腦中

的判斷迅速傳導給雙腳,雙腳迅速作出反應,靈活自如,腦與腳步調一致,最後就算閉著眼

睛也能通過韁繩對馬的動向做出準確判斷,這樣才能駕好車。”

不安的亡靈

有一個外鄉人趕路回家,路過一片荒涼的山嶺時,夜已經深了,他轉來轉去便迷了路。

這位外鄉人隻好坐在一塊山石旁抽煙,忽然他覺得旁邊

閃過一個人影,連忙問:

“誰在那裏?”

那人本想閃開,見他發問,隻好磨磨蹭蹭地從一塊大

石壁旁邊閃出來,慢慢走到他身邊。

外鄉人借著月光一看,嚇得連手中的煙也掉在地上,原

來這人是他的一位遠房親戚,算起來還是他的長輩呢。這位

長輩已經死了好幾年了,怎麼會在這兒看見呢?

外鄉人驚恐地問:

“老伯,真是你嗎?你怎麼會在這裏?”

那個身影說:

“對不起,嚇著你了。孩子,別害怕,我不會傷害你的。

我的確是你的老伯。”

外鄉人鎮定下來,心想:

“這是遇見鬼了,可是,他死在我們家鄉,怎麼會在這兒

出現呢?”於是,外鄉人壯著膽問:

“老伯,你的墓在我們的祖墳地裏,你到這兒來幹什麼呢?”

老人慈祥地說:

“孩子,既然已經見麵了,就請到裏邊坐坐吧。”

外鄉人隨著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去,發現不遠處有個山洞

口,便隨老人進洞。

二人坐下後,老人長長地歎了一口氣,對外鄉人說:

“孩子,不瞞你說,我也是不得已才到這外鄉來的。”

外鄉人不解地問:

“為什麼?是嫌墓地做得不好?”

“哪裏,”老人說,“我一輩子做人清清白白,本來可以安

息了,誰料想後人在我的墓前立了一塊大石碑,碑文上除了

我的姓名和生辰是準確的,其餘盡是些溢美之辭。

其實,人的功過是非都在世人的心裏,並不是苦心標榜讚美就能改變的。我自己看了那些言

過其實的碑文,就感到了心中不安,再聽到別人看了碑文卑夷的嘲諷,就更加呆不住了,隻

好流落到這裏來了。”

正人先正己

齊景公有一次與眾大臣共飲。席間有人提出用射箭比賽以助酒興。齊景公慨然應允。他等

大臣們都射完了,也想自己射兩箭娛樂一下。

景公舉起弓,一箭射去,沒中。景公有點兒沮喪,眾臣等卻都齊聲喝采道:

“好啊!主公真好箭法!”

齊景公聞言,心裏很不痛快,悶悶不樂地離席回宮。

第二天,齊景公對弦章說:

“唉,再也沒有晏子那樣的良臣了。”

弦章問道:

“主公因何事煩惱?”

景公說:

“晏子在世時,看到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總是直言不諱

地告訴我,從不阿諛奉迎,如今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昨天,

我席間射箭不中,群臣卻全都違心地喊好,你說這不令人煩

惱?”

弦章卻說:

“不知主公聽說過‘上行而後下效’這句話沒有?為

什麼國君喜歡什麼,舉國上下的臣子和百姓也喜歡什麼?這

如同一種叫蠖的蟲子一樣,它吃的東西是什麼顏色的,身體

也就隨之變成什麼顏色。主公喜歡別人奉承,自然就會有人

奉承,主公不願意別人批評指責自己,別人自然也就不敢這麼

做了。”

齊景公聽了弦章的話,點點頭,似有所悟:

“你說得有道理,今天我尊你為師,以後還請你多多指

點。”

弦章走後,齊景公反複揣摩他的話,心中十分高興。剛

巧,太監稟報有人給宮中送魚。景公聽說,立即吩咐太監送

十車魚給弦章。

弦章正在書房專心讀書,忽聽仆人稟報:

“國君派人給您送魚來了,車就停在門前。”

弦章急忙趕至門外,果然十輛魚車排成長隊,太監說明

來意,弦章拱手道:

“主公的心意我心領了,感激不盡,但魚我不能收,煩請回去稟告主公:奉迎國君的人

是為了討賞,而忠臣直言是為了幫主公治理國家。這魚我若收了,就和奉迎討賞的小人一樣

了。”

昏君喪國

宋國有一昏庸的國君,喜歡被人阿諛奉迎。不管真話假話,隻要順耳的喜歡聽的,就給以賞

賜;隻要逆耳的不喜歡聽的,就一律加以處罰。時間長了,敢說真話的少了。身邊就隻剩了

一些拍馬屁奉迎討好獻媚之輩。

一次,齊國兵伐宋國,邊境已經出現危機,守城的將土

拚力抗爭,派回來報信的士兵,見了宋王,痛哭失聲道:

“邊城告急!齊兵來勢凶猛,百姓民心已亂,請大王火

速派兵增援!”

宋王不聽便罷,一聽七竅生煙,怒吼道: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們這等無用,還有臉來見我!”

說完,命人將報信的士兵拖出去殺了。

宋王身邊的近臣,忙上前討好安慰宋王說:

“大王息怒,這些將士平時養尊處優,一有點兒敵情便

驚慌失措。其實,哪裏會有如此危急的事情,宋國的強盛遠

近皆知,料定齊國那樣的小國也不敢輕舉妄動,大王盡放寬心

。”

宋王這才消了火氣。過了幾天,他終歸有點兒放心不

下邊疆的局勢,便又派人前往了解戰況。

派去的人回來後,也報之邊城危急。宋王不信,將派去

的人又殺了,再次派人。如此三番,連殺三位使臣。這時,齊

國兵已攻破城門,打進城內。

最後一位使臣還未出城,見齊國的部隊已開進城裏,急忙

跑回家中,驚恐不已地對父親說:

“齊兵已進城,我該如何向宋王報告,實說會被殺頭,如

何是好?”

父親想了想,說:

“你可謊說無事,然後尋機逃走,事到如今,隻好這樣保

命了。”

使臣麵見宋王,謊說邊城平安,宋王大喜,重賞使臣。領

賞後,使臣退下,回到家中,將情形告訴父親,父親歎息道:

“好一個昏庸的國君呀!”

使臣帶著賞金,連夜逃走他鄉。

當天傍晚時分,齊兵攻占皇宮,宋王這才手腳慌亂,最後隻得穿了粗布衣衫逃出宮去,

亡命他鄉。

弄虛作假的漆商

有一個叫虞學的人向一位很有經驗的人學到了種植漆樹的方法,想以此來做漆生意。

虞學勤勤懇懇地種漆樹,經過三年的辛勤培育,漆樹終

於長大了。虞學把漆樹皮割開,漆汁源源不斷地流出來,總

共有數百斛。

這天,虞學準備把漆汁運到吳國去賣。他的妻兄來幫他

裝車,看了他的漆汁,卻連連搖頭。虞學不解地問。

“你為什麼搖頭,難道我的漆不好嗎?”

他的妻兄說:

“我是覺得你太實在了。我以前常常到吳國去做生意,了

解吳國人的生活習俗,他們非常喜歡把房子裝飾得漂漂亮亮

的,裝飾房子是離不開漆的,所以漆在吳國有很好的市場。我

親眼看到一些漆商把漆樹的葉子熬成膏,然後摻和在漆裏,獲

得雙倍的利潤,使用這種辦法的人太多了,但還沒有誰被識

破呢。”

虞學聽了妻兄的話,高興極了,於是,決定也依法炮製。

當天就把漆樹葉摘了下來,熬成數百桶,真的像漆一樣。

一切準備停當,虞學帶著他的真假漆桶出發了。

當時,吳越兩國正在打仗,以往吳國使用的漆多半是

從越國運去的,現在兩國不睦,越國的漆商不到吳國來做生

意,吳國的漆生意缺少了貨源。虞學恰好此時來到吳國,因

此,大受歡迎。

吳國專做漆生意的人熱情地接待了虞學,好菜好飯款待

他,並安排他在自己家中安歇。

虞學將自己帶來的漆請吳國的漆商驗看,吳國的漆商看後

連點頭,稱讚漆的質量好,並約定了交貨日期。

交貨的日期到了,吳國的漆商帶著錢來到約定地點,發

現漆桶上的封條很新,心生疑惑,決定過二十天後再來提貨。

二十天過後,發現漆已經都腐壞了,原

來是虞學把漆樹葉熬的膏全都摻和了進去。

沒人再買虞學的漆,他連盤纏也沒有了,最終餓死他鄉。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景睢是楚國的一位大臣,他剛正嚴明,深得人們敬重。

一次,景睢到民間走訪,發現楚國的很多百姓窮困潦倒,

衣食無著,心裏很是難過。

回來的時候,景睢總惴惴不安,顯得心事重重。

手下有人看出景睢心緒不好,便問道:

“何事使您如此煩憂?”

景睢把所見所聞詳細地描述了一遍,無比憂慮地說:

“作為國家的棟梁,不能為國解憂,為民消愁,實在是心

中慚愧呀!”

手下人聽罷,對景睢說:

“在下知道雲夢有大片荒蕪的土地,倘若分給那些窮苦

百姓去種,豈不可以使他們衣食有靠了?”

景睢聽得此言,心中大喜,速派人前往勘察,果然如此。景睢決定立刻請求楚王將

雲夢的土地賜於窮苦百姓,

但轉念一想,還是請楚王最信任的寵臣江乙去向楚王建議也

許更有把握些。

景睢找到江乙,把自己的想法與江乙談過之後,懇請江

乙代向楚王請求,並一再向江乙表示感謝。

江乙受景睢之托,果然去向楚王提出建議,希望楚王能

感念百姓之苦,將雲夢的荒蕪土地分給百姓耕種。

楚王沉吟片刻,覺得這主意不錯,還連連誇獎了江乙一

番:

“你能如此關心百姓的疾苦,實在難得,我實在為有你這

樣的良臣感到欣慰呀!”

江乙連連作揖:

“大王關心子民的安樂才真是功德無量,我不過是盡自己

的一點義務罷了。”

幾天後,江乙到景睢府上,一見麵便伸手討賞,景睢甚

為不解,江乙道:

“雲夢那片土地,你得了多少好處,我就不管了,我為你辦

成了這件大事,你總不會連一點兒零頭都舍不得吧?”

景睢聽得江乙此言,心中黯然:

“大王如此寵信江乙這等小人,楚國的命運就危險了!”

老來懊悔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倔的人,總是很固執地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從聽不進勸告,人們

背地裏都叫他“倔人”。

倔人種地有他自己的主意,他把高粱、玉米種在低窪的

地裏,而把水稻種在山坡上的高地裏。當初這樣種時,就有人

勸他:

“這樣種是不行的。水稻喜水,應該種在低窪處,高梁和

玉米倒是可以種到山坡上的。你正好弄顛倒了,這樣怎麼能

有好收成呢?”

倔人聽了,不以為然,仍是一意孤行。當然,這樣種法

根本沒有什麼收成。倔人卻不認真反省自己,硬是一年一年

這樣種下去,整整十年,連一點餘糧也沒有了,他才想到應該去看看別人的地是怎麼種的。

這一看,果然與自

己不同,心裏才有些後悔。

倔人再沒有信心種地了,決定還是改行做生意吧。可

是,倔人的生意做得也不順利,貨物常常壓在手裏賣不出去,也

自然賺不了很多錢。

有人告訴他:

“做生意需要頭腦靈活,不能看別人進什麼貨,自己也進

什麼貨,那樣,當然賣不掉多少了。應該多進些別人沒有的

貨,別人手裏沒有的貨,你手裏有,大家自然就都來買你的

貨了,這樣生意不就好做了嗎?”

倔人不為所動,還是照老樣子進貨、賣貨。又過了十年,

倔人不僅兩手空空,還欠了人家的債,心裏很惱火,這才想

到別人說的也許有道理,可是已經晚了。

倔人的一個朋友帶他出海做生意,船開到一處水勢凶險

的地方,朋友讓他調轉方向,他硬是不聽,徑直衝了過去。結

果船逢逆浪無法返回。倔人覺得對不起朋友,可是為時已晚。

幾年之後,他們從別的航線,搭乘一艘大船才得以返回,

這時,倔人已經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了。

倔人想到自己屢次不聽勸告,因此一生處處碰壁,心中悔恨

交加,無限感慨道:

“這樣的教訓後人該牢牢記住呀!”

著文戒虎

從前,有一位叫楊叔賢的先生,恃才放曠,目空一切,誰也瞧不起。

有一年,他去荊州做官。到了荊州,什麼事情都還沒有做

呢,就見天天來人報告老虎傷人的事,他很氣惱。

這天,又有人來報:

“山上有一虎穴,內有雌雄兩隻老虎,常常出來傷人,人

們嚇得已經不敢進山砍柴了。請求官府派人去捉,否則後患

無窮。”

楊叔賢聽說此事,拍案喝道:

“地方上出了一些動物也要老爺親自過問,真是些沒用的

東西!”

楊叔賢說著,拿出紙筆,奮筆疾書,寫下一篇《虎戒

文》。寫完之後,交給差人,差人不解,楊便罵道:

“真是些廢物!且看我寫下一篇文章就可以把老虎轟

走。”

文章對老虎出沒鄉裏、不守規矩、且屢屢傷人的行徑進

行了猛烈的抨擊,並且斥責老虎:從此以後,不準這樣肆意妄為,要愛護百姓,否則,將會

受到懲罰。

這是一篇聲討老虎的檄文,他命手下的人將文章張貼於

老虎出沒的山上。

過了幾天,果然沒有再聽說誰受到老虎的傷害,楊老爺

得意地對周圍的人說:

“怎麼樣?還是我的文章有神效吧,如此犀利的文章,量

它老虎也不敢不思量。”

其實,偏巧那些日子老虎到別的地方找食去了。

後來,楊老爺又被調任到鬱林地區做官,這裏倒是沒有

老虎,但這裏的百姓可不像荊州那兒的百姓那麼老實,他們

常常給楊老爺出難題,弄得楊老爺整日煩躁不樂。

忽有一天,楊老爺想起當年在荊州一篇文章就鎮住了

老虎的英雄業績,可是,終日的煩躁使他才思閉塞,一時又寫不出有份量的告民眾書。忽

然想到,何不把那篇《虎戒文》抄來鎮一鎮這裏的百姓,便

派人去荊州抄《虎戒文》。

幾日之後,派去的人仍沒有回來,又派另外一人去打聽,

回來報告:抄文之人不幸落入虎口。

智鬥劫匪

在郴州有個叫歐寄的孩子,既聰明又懂事,在隻有十一歲時便每天幫父母幹活。

有一天,歐寄到山裏去放牛,他一邊照看牛,一邊砍柴。

正在這時,兩個強盜從這裏經過,看到周圍沒有大人,隻有

歐寄這麼一個小孩子,就起了壞心。

兩個強盜把歐寄的雙手反綁住,又用東西把他的嘴堵上,

強拉著歐寄走,他們想把他賣給人家做仆人。

走了大約四五十裏路,他們來到了一個鎮子上,強盜們

想在這裏吃點飯,然後再去找買主。歐寄一路走,一路哭哭

啼啼,裝成一個很膽小、很懦弱的小孩子,強盜們漸漸對他失去

了戒心。

兩個強盜一邊喝酒,一邊吃飯,把歐寄綁在了桌子腿上。

歐寄故意哭著哭著裝著睡著了的樣子。飯後一個強盜去到鎮

裏找買主了,另外一個強盜喝得醉熏熏地趴在桌子上

睡著了。

桌子上放著一把刀,歐寄看到心裏有了主意。他悄悄

把身子轉到了背朝著刀的地方,刀刃剛好對準手臂上的繩子,

他一下一下地把繩子對著刀刃拉起來,隻一會兒的功夫,繩

子斷了。

歐寄舉起刀,對準熟睡的強盜砍了下去,把強盜砍死了。

隨後撒腿就跑。不想,剛剛跑出去沒

有多遠,那個找買主的強盜回來了,他們正撞了個滿懷。

歐寄想:糟了!但馬上又鎮定下來,對強盜說:

“你走以後,他說要我跟他走,我不肯,他就罵我,還用

刀威脅我,沒想到卻誤傷了自己。現在他沒有了,我跟你一個人豈

不更好?”

強盜一想:

“對呀,這話有理。原來賣了他,還要兩個人平分,現在

賣他的錢可以歸我一人所有了。”

後來,小歐寄又把這個強盜設計殺死,人們都稱讚歐寄是個智勇雙全的孩子。

苦樂均衡

周國有一個姓尹的富商,非常精打細算。所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家業也越來越豐厚。但

他的仆人卻整天有幹不完的活,從沒有片刻的停歇,從早到晚忙碌著,弄得疲憊不堪。

有一位仆人年紀大了,由於工作太忙太累,加上

身體虛弱,到了晚上,便累得渾

身酸痛,倒頭便睡。

老仆人白天辛苦勞作,身心交瘁,晚上睡夢中卻常常夢

見自己不再給人家做仆人,自己不但有許多財產,而且有許

多仆人侍候著,甚至還做過當國王的美夢。

一次,老人又夢見自己當了國王,全國上上下下,皆聽他

調遣,他身著華貴的服飾,吃著從沒吃過的山珍海味,享受

著榮華富貴,快樂得如同神仙一般。

老仆人每次都是被人從美夢中喚醒,又被催促著去勞作。每

當老人累得打不起精神時,別人就來安慰他,開解他,他自

己卻說:

“放心,我想得開,雖然白天勞累些,但幸好每天都有夜晚,白天勞作,夜裏能有

好夢做,也算是休息、享受了。”

主人卻正好與老仆人的感受相反。他每天白天雖然享受

著富足的生活,但他整天工於算計,總有想不完的事,心情始終很煩躁,晚上雖然能夠

入睡,但是,卻整晚做惡夢。

每天夜裏,他都夢見自己破產了,萬貫家產

頃刻間化為烏有,他不得不去給別人家做仆人。而且,他給

人做仆人總是什麼也做不好,不是挨打,就是挨罵,常常痛

苦不堪,常常從夢中驚醒。

長此以往,他不堪忍受,不得不去求助於朋友,他的朋

友告訴他:

“人生在世就是這樣,窮富各有各自的苦惱和快樂,苦樂

摻伴。”

朋友的話點悟了他,他不再為家產的事焦慮算計,對仆

人們也放鬆了,自己從此也輕鬆了許多。

門前有狗

有一天,楚王召見陳珍,陳珍到來之後,發現楚王鬱鬱

寡歡,問道:

“大王為何事憂煩?”

楚王滿懷憂慮地說:

“國家興旺要靠人才,我深知此理,也非常敬重那些有智慧、有學識的賢達人士,可是

,卻總不能如願以償。”

陳珍道:

“此話怎講?”

楚王說:

“我一貫表示要重用讀書人,希望他們能投奔到我這裏來

發揮他們的才能,可至今卻不見有人前來,不知何故?”

陳珍說:

“大王可願意聽我講一個故事?或許能從中悟出道理來。”

楚王應允道:

“快快講來。”

陳珍說:

“我從前在燕國的時候,住在一個鎮子附近。鎮子裏有兩

家店鋪,兩家店鋪相隔並不很遠,東邊那家店鋪貨物齊全,買

賣也大,可是,上門買東西的人卻寥寥無幾。但西邊的那

家店鋪,雖然貨不全,門麵也很小,卻常常是顧客盈門。”

楚王不解地問:

“那是什麼緣故呢?”

陳珍道:

“隻因東邊那家養有一隻很凶的狗,這隻狗一天到晚在門

前轉,吐著長長的舌頭,看到有人往店鋪來,就齜牙瞪眼,擺

出一副要咬人的樣子,這樣,誰還有膽量去買東西?連走

路都恨不能繞著走。”

楚王聽完陳珍的講述,搖搖頭,說:

“竟有這樣的店主,如此縱容看門狗,怎麼能做好生意?

真是個愚蠢的家夥。”

陳珍卻說:

“大王有所不知,大凡狗在主人麵前都是馴服、溫順的,

所以主人並不知道自己不在場時,狗會是什麼樣的。”

楚王又問:

“那麼,這件事與我說的事有什麼聯係呢?”

陳珍說道:

“想投靠大王的人不通過大王的近臣難道能得以見到大王嗎?”

家雞與鴻雁

田饒是魯哀公的大臣,他從來都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做事,但魯哀公對他的努力勤勉似

乎從未注意過,過了好多年田饒也沒有被重用。

有一天,田饒來到魯哀公府上,對魯哀公說:

“主公,我今天是特地向您辭行來了。”

魯哀公問:

“你要到什麼地方去呢?”

田饒答道:

“很遠很遠的地方。”

魯哀公對田饒的回答有些不解,於是問道:

“我不明白你話裏的含義。”

田饒說:

“主公,您看過雄雞吧?”

魯哀公很納悶地點點頭。

田饒接著說:

“我們都熟悉雄雞,但沒有誰會特別留意它。其實,

如果仔細地想一想,它身上有很多長處。比如,它外表就長

得很威武,紅紅的冠子,走起路來高昂著頭,遇到威脅時,它

會不顧一切衝上去,毫不怯懦,是個了不起的勇士。

雄雞不僅勇敢,而且很有紳士風度,每當找到了可口的

食物,總是舍不得自己獨自享受,而是喚來母雞和小雞一塊

兒來吃,這實在是十分難得的品質。

還有呢,沒有人給它分派什麼任務,它卻總是很自覺地

每天淩晨早早地醒來,高聲地啼鳴報曉,人們多半是因為有

了雄雞的司晨才沒誤事的。想想看,雄雞帶給人們的好

處還少嗎?”

魯哀公仍然不解地問:

“那麼,你以雄雞來說明什麼問題呢?”

田饒說:

“別忙,很快就說到了,因為人們對雞已經習以為常,無論它對人有多大貢獻,人們

還是拿它來任意地宰殺。可當人們看到飛得很高很遠的不常見的鴻雁,就會表現得畢恭畢敬

而任其隨便吃地裏的莊稼,捕食魚塘的魚,何必厚此薄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