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權限沒有完全握到部長手裏。部門的事情大部份也都是由事業部長和老板同時找來的。
部長將這個項目交給於筱茹負責。這時候,因為她從項目中突然調出,使得部長,項目經理之間產生了些矛盾,因為,於筱茹當時占有了重要的位置,從項目中抽調人是部長的權利,可是,如果項目經理不接受的話,就可能把這個情況反映給她的上司—市場部的部長。後來,市場部吳部長出麵從於筱茹的部長手裏拿走項目並任命湯負責。算起來實際是湯從於筱茹的手裏奪走了她的奶酪。接著於筱茹的部長又幫她找了一個項目,但還是被吳搶走給了另外一個女的。
公司的市場和開發部開了火,兩大勢力的爭鬥結果已很明顯,市場部占盡了優勢。立足開發部的於筱茹眼看到手的奶酪一個一個地被搶走,卻無能為力。當她焦急地尋找外援時,遇見了從日本回來的陳。於筱茹在公司的事情已接近尾聲,她眼看回天無力,不得己向部長提出辭職申請。部長雖然表示挽留但是因為手裏事情有限,所以,不得已同意了她的退職申請。
於筱茹離開了公司,不久聽說部長也離開了。後來,他們雖然沒有太多的聯係,但聽說是轉職進了剛進駐的日本索尼公司。
於筱茹離開公司後和陳見了麵。陳約三十五歲左右的樣子,一個很本土化,也很有韌性的小個樣。他剛從日本回來,當時還很不了解國內的市場,所以,希望從於筱茹在國內醫療項目的經驗中起步。他們攜手接管了長寧區婦幼保健醫院的管理開發信息係統。
這座醫院代表現代化信息的標誌隻是一個窄小的辦公室和幾台破舊的電腦。醫院可能是根據其它跑在前麵大醫院的信息化經驗,希望能盡快跨上一個新的信息平台,來提高整體水平和效率。陳帶領於筱茹和另外一個技術人員去和醫院的上層見麵,進行首次會談。會談是在院長辦公室進行的。時間是三小時左右。這次會談主要商議了醫院現有的信息狀況,以及在這個狀況下應該采取的信息化步驟。他們在會議上共同製定了幾個步驟:1 現有係統硬件環境的升級;2 現有係統軟件環境的改進和升級;3 雙方以後工作的交流合作;4 雙方針對該項目總負責人和技術的擔當接口;5 緊急事項出現的聯係處理等五項內容。
等這些事項決定後,醫院分配了二樓的一間十五平方房子給陳和於筱茹作為專門的信息開發室。並配置了兩個醫院人手來配合項目的進展。當天,在醫院呆到下午三點後,陳和於筱茹,小範三人回了公司,著手成立醫院項目開發部。由陳負責部門長,於筱茹擔任這個項目的項目經理。
這項目比起她以前的醫院項目,在客戶和係統規模上都要小很多。業務的流程也並不很複雜,門診和住院兩部分都單純簡潔。於筱茹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來整理出整個醫院的業務流程,另外一個男生主要負責這個係統的技術架構和係統功能實現。不過,有時候兩人的工作是交錯的。他們配合得還算非常密切,和諧。陳部長主要負責管理和客戶關係。項目組三人計劃將日本總公司的醫技係統產品移植到長寧區醫院係統來提高效率。提案得到了醫院領導的肯定,三人帶領的項目團隊充滿了幹勁。
相對於以前外企的工作環境來說,這個公司存在很大的差距。於筱茹內心感覺落差很大。項目組隨著工作的發展不斷地擴大,三個月之後發展到十人左右。項目已經從設計轉入開發,團隊也從剛開始的弱小慢慢地變得壯大了些。公司還在外企大樓裏租借了三間房,約四十多人時顯得非常擁擠。這時候傳出公司將要搬遷的消息,是從該寫字樓搬遷到漕河涇地段。
這個決定使得於筱茹心中的落差感更明顯了。其實這時項目組的成員關係已經很和諧,陳和於筱茹也建立了較信任的關係。於筱茹雖說內心偶爾有不滿的感覺,但還是仍然努力的工作著。隻是,這時人事宋經理故意來找於筱茹的茬,原因可能是她的表現在某些方麵沒有達到公司上層的滿意。於筱茹記得曾和一名滿臉橫肉自稱是公司總經理的人,見麵談過一次話,之後沒多久宋經理就來找她談話。語裏行間都是一些含沙射影的警示。
說來說去是太年輕氣旺,目無上級,今後要多多注意等。
宋經理的話雖不是很多,卻讓於筱茹內心感覺壓抑,到底這家公司還是脫不了國企那種官僚主義作風。這家公司實際上是由上海飛樂集團和日本紐康公司的合資企業,飛樂的股份要多些,所以還是飛樂的領導話語中占的分量大些,從外企大樓轉移到漕河涇地點也是飛樂股份領導占上風的決定。
在公司準備搬遷的前一個禮拜,於筱茹離開了。當她離開時,得到了陳部長的認可。雖說項目的交接是在陳部長的指導下完成的,沒有留下什麼問題,隻是從此和陳部長就結下了了些過節。
這時候,很信任她的唐老師推薦給她一個很好的機會。說起來這位唐老師,也是一位很有淵源的人物。他本人是七十年代上海交大的畢業生,後來留校任教,八十年代受全國科技新思想的影響,加入到“科學興國”的民族運動浪潮中。然後他領頭集資,和交大的信息教研室幾位老師聯合成立了華鍾軟件公司,主要的任務是擔負上海的信息業,還有上海和國外信息業的橋梁。他從八十年代末開始,陸續地將本地的一些高級人才輸送到日本,歐洲去研修。等他們學成回國後,再共同完成國外發給公司的軟件項目。說起來華鍾的唐老師,很多從事計算機行業的人,尤其是上海的,都會說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前輩。此人身材高挑,瘦削古板,可能是長期和日本人打交道的原因,他向來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從不打誑騙人,也從不張揚。知道他底細的人都很清楚,這家公司是最早從事國際人才外包的,它早年從中國向日本外包類人才的事業中賺取了豐厚的利潤。隻是,他的公司長期位於凱旋路上最不起眼的凱旋大廈裏,直到二十世紀中葉,它才遷移到現在的新概念大廈,真是臥膽藏薪,臥龍藏虎,足足二十多年如一日,憑毅力也算是能堅守的了。唐老師是新公司遷到新地址後三年退任的,說是患了癌症,動了手術,之後就很少公開露麵了。
於筱茹正式遇見唐老師三次。第一次是碩士畢業前期,她因為男友的原因去找過他。當時,他在日本進修,因為專業對口的原因,於筱茹去找唐老師談畢業分配的問題。唐老師當時答應了她到華鍾上班,卻對於她提出的一萬元教育費的問題不容通融。唐老師給出的理由也就一個,沒有先例,恕不采納。從他當時的態度,於筱茹看出了此人的古板嚴厲。另外一家企業的黃老板卻慷慨解囊,為她支付了教育費,如前文描述,她納入了黃老板的名下,與唐老師失之交臂。第二次和唐老師的接觸是在黃老板遇難時,黃老板當時遭遇到於筱茹的大老板蔡國鈞的擠兌,台灣項目難產,國內醫院項目不聽使喚,金融事業部門的項目也歸了蔡大老板。當時於筱茹位於黃老板之下,眼見著他青黃不接的樣子,人手閑置。為了避免當年顆粒無收的惡果,她主動請纓,聯係當時人才輸出旺盛的幾家企業,其中包括唐老師的華鍾軟件公司,和他們簽訂了合同,將手下剩餘的人材輸入這幾家企業,為黃老板解除了心頭大憂。華鍾軟件公司當時簽訂的合同價格最高,付費也很及時,從而使得於筱茹對唐老師的性格又增加了一條評語:誠實可信,公平正直。再次接觸唐老師時已是兩年之後,當時於筱茹從菱通公司轉職出來後,正想尋求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後經唐老師推薦,進入交大歐姆龍公司麵試出國項目。推薦是唐老師用電話告訴她的,雖說沒有確定是否一定出國,卻是當於筱茹進入這家公司後,發生的每個步驟都是按他事先指定分毫不差的進行的。作為華鍾公司總經理,交大歐姆龍公司的董事長,他的確是言無不信的。唐老師本名唐經國,熟悉他的人會稱呼他叫老唐,經他培養出來的弟子很多都去了國外,後來,於筱茹在日本遇見一名姓屠的社長,當他介紹自己的時候,也提起過華鍾軟件的唐老師,想來是飲水思源的緣故。話說當時於筱茹一直期待能去國外獲得更好的培訓和教育,所以就毫不猶豫地應允了唐老師的推薦,提交了自己的工作簡曆。於筱茹根據唐老師的介紹去了這家市中心的軟件公司麵談,遇見了後來的老板—包叔平,一個約五十來歲,親切和藹的男人。可能是借唐老師的麵子,他們隨便交談了些不太緊要的事,主要是對她過去經曆的相關了解,當確定沒有發現什麼問題的時候,他就安排於筱茹麵談另外一名負責人—李海嬰,一位清瘦的高個女人。據說她是海外副部長。樣子還算平易近人,氣勢雖有,卻不太壓人。於筱茹並不太希望過多地介入這家看著就覺得深不見底的公司,畢竟是剛來,所以就選擇了自己的專業,專攻技術。女人給了她一個主任工程師的職位,也放心地沒有將她列為自己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