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思考是成功之父,明天是今天思考的結果(2 / 3)

當晚,食人族上下皆大歡喜,圍著國王歌舞。

國王被綁在一根十字架上,腳下堆積著一堆木柴,準備點火,吃燒人肉。國王因語言無法溝通,隻好啞口無言,等待奇跡出現,不然就難逃一死了。儀式開始了,酋長指示眾人坐下。不久一名巫師便開始祭禮。他以清水噴在國王身上,然後,逐步檢查他身體的各個部位。當他檢查到國王的手時,他低聲感歎,不斷地搖頭歎息,眾人不知所以然,都感到驚奇。巫師向酋長說:“我們族人隻吃完整的動物。這種動物是不祥物,因為他的拇指斷了!我們不可以吃他!”酋長立刻趕去查看,果然發現國王的拇指少了一截,便下令放走國王。

國王劫後餘生揀回一條性命,非常激動,馬上趕回到國都的監牢去拜見丞相。當他一見到丞相時,他便抱著這位“恩臣”哭了起來。“現在我才知道為什麼你說我的斷指是件好事。它救了我一命,我錯怪了你!”過後,國王又對丞相說:“我關你在牢裏10多天,好不好?”

“好。很好!”

“為什麼?”國王不明白。

“陛下如果您不抓我進監牢,我一定會隨從你去打獵。我們都會一起被食人族抓去。您可以因為斷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無疑,因為我很完整啊!”一時間,國王才茅塞頓開,領悟了一個真理:凡事都有其兩麵性的看法,是好,是壞,都在於你自己。懂得積極思考的人,總會在看到事物不利因素的同時,努力讓自己看到有利的一麵。

有學者調查研究後,總結出一個積極思考、積極生活的人主要有十大品質,它們分別是:樂觀、熱情、誠實、有信念、有勇氣、有信心、有決心、有耐心、聚精會神、保持鎮定。這些品質會給你以支持,讓你渡過難關、達成目標。再有,積極思考者通常是一些意誌堅強、立足現實的人。那些在忽視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盲目保持樂觀態度的人並不能稱其為積極思考者。接下來,我們再看這樣一個事例。

有一個很有名氣的公司經曆了數年的蓬勃發展之後陷入了困境。該公司的總經理極力以積極的態度來看待此事:“一切運轉正常,沒有問題。”“別著急,困難是暫時的,我們馬上就會闖過去的。”遺憾的是,他很少談到企業潛在的危機,結果公司運營狀況越來越糟糕,財政虧空,瀕臨破產。這位總經理化解問題的方法顯然是不明智的,因為他的公司的確遇到了麻煩,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然而,這位總經理卻采取了“不承認”的態度。這種“積極的態度”在他看來,是在鼓舞員工的士氣。其實這是與現實脫節的。

積極思考者的突出特點是能夠從艱難的境況中找到最多的積極因素,他們立足現實,處理起問題來義無反顧。顯然,故事中的總經理並不能列居其中。

積極思考是:我們內在的用積極思考的方法得到我們所期望的結果的能力;即使事實似乎已經表明不可能還堅信可能性的存在;十種品格的綜合體;能夠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和選擇;一向正視問題,從不逃避問題或自欺欺人。

記住:積極思考與消極思考都是以事實為根據的,消極思考往往更容易被人們學會,我們能夠通過摒棄消極思考來重建積極思考的習慣。

積極的思考和消極的思考:哪個更正確

英國大腦基金會總裁、世界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讚曾指出,消極思考的人看起來更為“正確”,積極思考的人看起來則更為“錯誤”,但最終結果卻是積極思考的人“贏得最後的勝利”,這是什麼緣故呢?

研究表明,當請人們預測自己的未來圖景時,消極思考的人比積極思考的人更為準確。這個結果被消極思考的人用來證明他們是真正的“現實主義者”,而積極思考的人則是頭腦迷糊的理想主義者。消極思考者的觀點聽起來貌似正確,但(正如你所期望的)其中存在致命的漏洞。下麵這些語句便反映了自我破壞的消極思想。

“一切如昔,平平常常,依然是亂七八糟。”

“我沒有一點閑工夫。”

“簡直太要命了,我不能再這麼做下去了。”

“如果這麼一直做下去肯定會被累死的,真不好辦。”

“什麼收獲也沒有。”

“我不是文秘,為什麼叫我代寫這個大會開幕詞?”

“他真是太頑劣了,我真的沒辦法忍受。”

“哦,是啊,看來他們還真是有點兒在乎我們了。”

“如果這件事辦成功了,那簡直是個奇跡。”

“我不行,因為我是個門外漢。”

“我腦袋笨得跟什麼似的,居然做那樣的傻事。”

“當你的大腦在說話時,你的感官在傾聽。在生活的遊戲中,我們實際上是說著進入或走出勝利或失敗的。”研究人類行為已有20餘載的科學家丹尼斯·韋特利如是說。

通常情況下,消極思考的人,為了證明自己更為準確,就預測在自己看來某些事情不會發生,然後,他們就信誓旦旦地說,隻要不讓這類事情發生,自己的預測就是準確的。相反,積極思考的人是一個勇氣十足的冒險家,他們預測事情將會發生變化,然後就著手去促成這種變化。既然要做,就注定會有一些“失敗”的地方,所以,積極思考者預測的準確率就會比什麼都不做的消極思考者要低。

然而,換一個角度來看,積極思考的人要遙遙領先於消極思考的人。

對消極思考的人來說,他們帶來哪些積極的改變?什麼都沒有改變!

對積極思考的人來說,他們帶來哪些積極的改變?有許多積極的改變!

表麵上看,消極思考的人更“正確”,積極思考的人更“錯誤”,然而,積極思考的人才是最後真正的贏家,他們的雙手、大腦細胞、人生軌跡都將得到改善!而消極思考則可能產生消極情緒,消極的情緒會導致消極的行為,消極的行為將帶來消極的結果與命運。

毋庸置疑,積極的和消極的觀察角度所得到的都是客觀事實,並且都是出之有據。然而,一種可以幫助你創造性地進行思考,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而另一種則會限製你的選擇,對你有害。你選擇做哪一種類型的人呢?決定權在你自己。我們隻能強調:智者在發現自己進入消極思考的世界時,會試著從中找出積極的方麵。

積極的思考會產生驚人的力量

積極的思考會產生驚人的力量。你能通過積極地思考解決掉難題。為了說明思考的力量,拿破侖·希爾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一個14歲的小男孩在報上看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決定前去應征。可是,當他第二天早上準時來到應征地點時,卻發現已經有20個男孩等在那裏了。如果換作是一個意誌不堅定、也不太聰明的男孩的話,很可能會就此作罷。可是這個年輕人卻不是這樣,他認定自己是這個職位的最佳人選,並認為自己能夠憑借上帝賦予的智慧來解決問題。他開始積極、認真地思索,想找出一個能扭轉自己不利局麵的方法。

突然,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隻見他拿出一張紙和筆,寫了幾行字,並請站在他後麵的男孩為他保留位置,然後他走出行列,來到負責接待的女秘書麵前,很有禮貌地說:“小姐,請將這個便條交給老板,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謝謝你!”

他得體的舉止和愉悅的神情給女秘書留下了很好印象,所以她很快把紙條交給了老板。老板打開紙條一看,禁不住笑了,並把它交給了秘書,她看後也笑了起來。原來,紙條上寫了這樣一句話:

“先生,我是排在21號的應征者。在見到我之前,請你不要作任何決定。”

結果當然是小男孩如願以償地得到了這份工作。因為他有很強的思考問題的能力,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出問題的實質,然後盡力去解決它。

無獨有偶,斯坦福大學運算研究和電腦科學教授喬治·丹特齊格也深感積極思考的力量。為此,他舉了一個自己親身經曆的例子:

“當時我正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係攻讀碩士學位。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又遲到了。進了教室後,我便匆匆忙忙抄下黑板上的兩道數學題,我想,那一定是教授留的家庭作業。那天晚上,就在我坐下來解這兩道數學題時,我感覺到這是教授有史以來留的最難的家庭作業。我冥思苦想了幾個晚上,在試著解第一道題之後,又試著解第二道題,但都無法得出結果。可我仍然堅持著。”

“幾天後,我終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解開了這兩道題。次日我將作業帶到了教室。教授告訴我把作業放在他的桌上,當時桌上已經高高地堆滿了紙張,我很擔心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作業會被夾在這雜亂無章的東西中弄丟了,於是我很不情願地將作業放在那兒,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