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繼承人2(2 / 2)

離開京畿道第二十日,萊仁帶著我和萊胥參觀白瀾湖運河的修建。這條運河連接著白瀾湖和萊國西邊的漓海。修建這條運河是萊晟大王在位期間的一項重要工程,為的是加強萊國西邊的水上力量。漓海一帶的水軍之前一直歸泰昌道管,但泰昌道的艦船距離漓海太遠,一旦有戰事,瀾湖道隻能依靠天馬騎兵和步兵來防禦,在海上不占優勢。曆史上,魚獸族通過漓海入侵過多次,每次我們都由於漓海的防禦力弱而死傷很多人。

瀾湖運河從萊晟大王在位十年時開始挖,等我去考察的時候已經基本竣工了。白瀾湖上當時停了幾百艘船,等到運河開通,這些戰船就可以立刻投入到漓海的防衛了。

第二十三日,我們來到了北部的裏楠道首府裏楠城。裏楠道是全國得到聖山之光“滋養”最多的道,這裏的人們每天都會被聖山的光輝所籠罩。這是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好待遇。就拿皇都來說,如果遇到下雨或者陰天,就隻能看到聖山發出的微弱光線,而看不到聖山那周身銀白的巍峨的樣子。

裏楠道的風光也堪稱是萊國最美的景致:這裏有萊國最高的山,薊山,它像一道屏風似的將裏楠道這片平坦的草原和萊國其他地方隔絕開。白晝紀的時候,裏楠道的人們可以看到薊山頂亙古不化的雪和山腰上爛漫開放的野花;到了黑暗紀,更是可以盡情欣賞北部海上五座火山噴發的壯景。

那五座火山每一座都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名字:最高的火山叫“漆石山”,取自白晝七紀時浩瀾道的勇士漆石。那時,黑河泛濫,淹沒了他所在的村莊,他勇敢地救起了八個村民,自己卻精疲力盡最後被洪水吞沒;最遠處兩座挨在一起的稍微小一點的火山一個叫“禺高”,一個叫“泰冒”,他們像傳說中的比翼山女神禺高和平民男子泰冒一樣,永世相偎在一起。

在禺高山和泰冒山前麵,離海岸線稍盡的高而瘦削的是“薰幽山”,先人們說它的樣子像黑暗二十六紀生活在裏楠道的薰幽。她在她所生活的年代是個全國皆知的才女,加上相貌出眾,全國竟無第二個女子可以和她相媲美。那時,年輕的萊國大王想要和她結為夫妻,可高傲的薰幽對王絲毫不感興趣,隻傾心於她的老師丕卜,兩人遂隱居山林。誰知丕卜兩年後得了怪病死去,薰幽沒多久也憂鬱而死,那時她隻有二十一歲。

還有距裏楠城最近的小火山,叫“燧方山”,因其形態似高原道的乎勒族史詩中力大無窮的燧方氏。

這五座火山中,最活躍的是燧方山,每日會噴發二百多次火焰;最“懶”的是漆石,每一到兩日才一次。禺高山和泰冒山最有趣,每次都是禺高山先噴,然後才是泰冒山,兩次噴火的時間緊挨著,但是泰冒卻從來不敢在禺高前麵先“行動”;而薰幽山或是隨著了美女薰幽高傲的性格,總是讓人捉摸不透它噴發的時間。

受這五座火山噴發時的光亮影響,裏楠城的人們到了黑暗紀幾乎不需要點火照明,這裏總是不缺火光的惠賜。

有了美麗的風光還不夠,裏楠還有數不清的溫泉。在裏楠道,幾乎家家都住在溫泉旁邊。人們煮飯時,直接將鍋子架在溫泉上,利用泉水的熱度給鍋子加熱;洗澡就更方便了,人們喜歡將溫泉水引到自己家中冷卻之後沐浴。萊國絕頂的美女和美少年十有八九是出自裏楠,而裏楠之所以美人多的原因很有可能和這裏溫泉水的滋養有關吧。

薊山山脈沿著東西方向延伸,在東邊靠近淳海的地方、黑河的入海口附近突然終止,讓路給了淳海平原,這裏成了萊國其他地方進出裏楠道的大門。從南方來的人們,如果買不起昂貴的天馬,通常都是乘船沿著黑河來到淳海平原下船,然後進入裏楠道的。

裏楠城的南邊是守衛軍隊,共有三萬人。去了那麼多軍營,我敢說,裏楠的軍營是全國生活條件最好的。軍營裏麵有一處溫泉,各個營隊都自己挖渠道引溫泉水,日常訓練完畢後將士們會把身上的汗洗幹淨,在這裏是絕對聞不到士兵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汗臭味的。我和萊胥也跟著裏楠的女兵們每日泡一回溫泉澡,這真是從來沒有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