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2)

這一個星期,樸博一直以各種委婉的形式,用柔和的語氣和中性的言詞勸說著顧佳一起逃離新安市,回到老家的小縣城發展,過平淡的生活,過踏實的生活,追逐他們夠得著的幸福。

麵對樸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逃離理由,顧佳總是堅決地說不,不認同他的理由,總是堅毅地說:“如果你執意要離開新安市,那我們就各走各路。”

也許,在顧佳的心目中,樸博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荒唐的,荒唐得好像太陽從西邊升起;這些理由是樸博懦弱的表現,他不敢直麵殘酷的生活,在殘酷的生活麵前,沒有堅持戰鬥至流幹最後一滴血,而是舉手投降了。她難以忍受樸博這種逃避的行為,就像忍受不了沒有放辣椒的菜。

因為顧佳的不同意,樸博的逃離計劃,自然就落空了,像枯萎的秋葉,風一搖曳,便飄落在大地。

樸博想辭職的念頭,在就業環境很嚴峻的現實麵前,不得不放棄了,藏在心底,越深越好。況且,顧佳也不會同意他辭職。

顧佳從身邊的朋友那裏了解到,開私家車兼職做滴滴專車,還是蠻賺錢的。她便遊說著已有駕駛證的樸博,買一部新車,投身於開私家車搭客的潮流中。在顧佳合情合理的分析中,樸博欣然同意,因為看到了賺錢的新希望,像漂泊在茫茫大海的漁船,看到了遠方的燈塔。

接下來,他們便開始緊鑼密鼓地湊錢了。他們想買一部上檔次的車,畢竟,好車搶客有優勢,再說,開一部上檔次的車,也可以給他們臉上增光,即使開回老家去,也挺風光的。好車,自然就要花更多的錢。

為了買車,樸博不得不賣出了被套的股票,贖回買了好幾年的股票型基金,還有快要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和P2P公司的產品,再加上顧佳的所有積蓄,依然不夠購買一輛上檔次的車。

他們的初衷是能夠不按揭貸款買車就不按揭貸款,畢竟,按揭的話,得付給銀行利息的,不劃算,不符合他們的做事風格。急中生智的他們,想到了借錢買車,向身邊的朋友借錢。

樸博和顧佳分頭行動。他們不得不壯起膽,厚著臉皮,低下高貴的頭顱,低三下四地向身邊的朋友借錢,並承諾在一定的時間內還錢。雖然,他們的信用良好,在全國聯網的信用體係中沒有任何不良記錄,沒有發生過一次借錢不還的事件,沒有發生過一次拖欠信用卡的行為,沒有任何借錢不還的動機,這個世界,似乎沒有誰的信用比他們還好。但是,他們的借錢行為,還是碰壁了,有人說要還房貸,有人說錢都被套進股票了,有人說結婚要花錢,有人說養家糊口的壓力大,有人說創業需要燒錢,有人說入不敷出,有人說老家蓋房子要花錢,有人幹脆說手頭沒錢,反正,每一個人都有合情合理的不借錢理由。這些理由,是真是假,他們也賴得去分析和研究,畢竟,人家就不想借錢給他們,怎麼糾纏也沒用。

最後,樸博隻從林森那裏借了一萬塊,顧佳從她好閨蜜李婷那裏借了五千塊。雖然出乎意料,但他們還是坦然地接受了這種結局。在龐大的現實麵前,他們改變不了什麼,除了默默地接受,也別無他法。畢竟,這年頭,誰會那麼傻,隨隨便便就無償借錢給別人;誰有錢了,不會拿去做投資,賺取不菲的投資回報,總好過免息借過朋友吧。

在四處碰壁後,樸博忽然想起購買了新加坡原始股的那筆錢,雖然隻有七千塊,但是時候拋售原始股,贖回本錢了。他算了算日期,已經超過三個月的封閉期,可以拋售股票了。他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打開網頁觀察原始股的股價了,不知漲了多少倍,越多越好,如果能漲十倍的話,那他買車的錢也就差不多了。他總是幻想著這種不可思議的不勞而獲。

然而,樸博在電腦上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輸入新加坡公司的網址後,點擊搜索,公司的網頁沒有跳出來,跳出來的隻是一個冷冰冰的提示:無法顯示該網頁。他慌了,但還是抱著僥幸的心理——是否網址輸錯了,繼續重複著輸入準確無誤的網址不下十次,依然打不開曾經給了他無限希望的網頁,像吹大的泡泡,說破就破了。

此時,樸博第一時間想起了介紹他購買新加坡原始股的唐遠,想問問他為什麼新加坡公司的網頁打不開了。他從電話錄裏找出唐遠的手機號碼,手指輕輕一點,帶著最後的一點希望,撥打了出去。讓他瞠目結舌的是,撥打出去的電話,沒有傳來唐遠熟悉的聲音,傳來的卻是機械且冰冷的話音:您好,您所撥打的電話已停機。不死心的他,接著撥打了不下二十次,依然沒有撥通。這可比打不開新加坡公司的網頁更讓他沮喪和絕望。他心如刀割,歇斯底裏地糾結著——難道我那七千塊的血汗錢就這樣打水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