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為這選址的精妙而讚歎,更為潘、伍兩家人的獨到眼光而折服。
“行啦,行啦。無論當年他們的眼光如何的厲害,但最後,他們兩個家族不一樣要衰落?所以,這個風水也隻能旺一時。”周通似乎對我的高談闊論很是不屑,毫不留情地向我潑了一盤冷水。
“算啦,不跟你理論,說了也白說。我看我們還是找伍家花園的遺址吧。”說罷,我攤開地圖,在海幢寺周邊一帶找尋起來了。
對照著舊地圖,我終於在溪峽新街那裏找到幾幢古舊建築。這是一排五開間二層木構建築,從一道頂上有半圓形暗拱的小門進入,是一個狹小的潮濕滑膩的天井,天井的地麵由紅砂岩鋪就。由於年代久遠,這層紅砂岩已變成褐紅色。
看地圖上的說明,這一排應該是伍家花園的“小姐樓”。從天井往上看,可以望見“小姐樓”的概貌:二樓上豎著一排整齊的花瓶柱狀欄杆,每一扇窗的窗葉下有梅蘭圖案的雕花;二樓屋簷上,木構“牛腿”也是極盡精雕細琢。
從這些細節可以想象當年伍家花園是多麼的精美壯麗,可惜這一切都湮沒在曆史的煙塵中,後人隻能靠想象其輝煌了。
正在我們仔細地勘察伍家遺址之際,一把稚嫩的聲音從後麵傳過來。
“大哥,要買雞仔餅嗎,伍家的雞仔餅?”
我轉身一看,原來是一個提著籃子賣點心的小女孩,正抬頭望著我。
女孩身材瘦小,穿著土氣,臉色蒼白,看樣子是窮苦家的孩子。這麼小的年紀就開始賣東西掙錢,我心裏隱隱泛起一陣憐愛之意。
“哇,雞仔餅,我喜歡。小妹妹,你剛才說這是伍家的雞仔餅,這餅是伍家出產的?”周通走了過來,蹲下摸著小女孩柔軟的頭發笑道。
他笑的時候那雙小眼睛眯了起來,那表情有點猥瑣,就像一個金魚佬在哄騙小女孩似的。
“大哥,這雞仔餅是伍家發明的,我們是按照伍家的配方製作的餅。所以,這是正宗的、原汁原味的伍家雞仔餅。”說著,她拿起一塊小餅,掰開兩半,分給我和周通。
“大哥,你們嚐一下吧,吃完保準你們喜歡。”
我和周通接過餅塊,放進嘴裏嚐了一下。
果然,這塊雞仔餅鹹中帶甜,鬆脆可口,入口即化。最讓人銷魂的是餅中夾著的冰肉,用力一嚼,裏麵的油脂都壓榨了出來,滿口留甘。
不愧為廣東著名特產之一,想不到它竟然是伍家發明的?
“小妹,你手上的餅我都要了。不過,你要告訴我,這餅真是伍家的人發明的嗎?”我不相信伍家竟有如此能耐,可以發明如此可口的小吃。
“沒錯,我聽奶奶說,這種雞仔餅是伍秉鑒家族的人發明的。”小女孩滿心歡喜地對麵前的兩個陌生哥哥講道。
聽到我要收購她的餅幹,她原本蒼白的臉上開始有了血色,也泛起了笑意。
“你沒記錯吧,伍秉鑒家族哦,雞仔餅真是他們家發明的嗎?”我再次跟她確認道。
“是啊,我奶奶就是這樣跟我說的。”小女孩天真地望著我,一臉認真地說起了雞仔餅的來曆。
原來,伍秉鑒的大宅,每天都要接待很多客人,尤其是外國來的客人。由於這些客人來自不同地地方,口味和習俗各不相同,有的不能吃豬肉,有的不能吃牛肉,加上他們由於漂洋過海而來,又不喜歡吃海鮮。因此,伍秉鑒每天都為招待這些客人的夥食而操心。
有一次,他們家的婢女小鳳無意中用梅菜連同五仁餅餡搓爛,加上用糖醃過的肥豬肉,壓扁後烘製成點心招呼客人。客人品嚐後覺得味道很好,鹹中帶甜,爽脆可口,因而大加讚賞。伍秉鑒家族的人覺得這種餅形狀像雞塊,是絕大部分外國人都喜歡的肉食。又加上它的味道十分香口,因此伍秉鑒家族的人十分喜歡,要求大量生產以招待客人。
由此,雞仔餅便誕生了。並一直延續到現在,成為廣州最受歡迎的手信之一。
“兩位大哥,這個就是雞仔餅的來曆了。我講得好不好聽啊?”
小女孩麵帶微笑地看著我們,就像是一個作業拿了滿分的小學生在期望得到老師的獎勵。
“講得很好,你好厲害哦!來,給你錢,你的餅幹我全要了。”說著,我陶出一張百元鈔票遞給了女孩。
“謝謝大哥。”女孩將打包好的雞仔餅遞給我,然後從口袋裏拿出一個小錢袋,打算找錢給我們。
“不用找了,剩下的錢就當是大哥獎勵你,給我們講一個這麼好聽的故事吧。”我把一包雞仔餅拋給了周通,剩下的放進背包裏,俯下身子麵對著她說道。
“真的?謝謝大哥,你們真好。快過來,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小女孩向我們眨了一下大眼睛,向我招了招手,示意我靠近她。
秘密?什麼秘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