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花園秘密(1 / 2)

很快,周通便在網上查到了伍家花園的來龍去脈。

資料顯示,伍秉鑒的父親伍國瑩在嘉興八年(1803年)在河南珠江河畔買來100多畝土地興建了伍家花園。1835年建行伍氏宗祠之後,繼續擴建萬鬆園。

由於伍國瑩祖籍福建安海鄉,他甚至將這個伍家花園的所在地直接命名為安海鄉,以懷故裏。

“真奇怪,一般人都知道,家宅不宜建在寺廟、墳墓的旁邊。但這伍家偏偏就不信邪,就是要在海幢寺旁邊建大房子。難道他們不懂風水?”周通指著伍家花園旁邊的海幢寺,一臉疑惑地問道。

我仔細一看,還真是呢。地圖上,緊挨著伍家花園的,就是海幢寺。風水上,住宅近寺廟並非好的風水。

因為寺廟乃孤煞之地,老一輩的人認為寺廟門口常有不能超生的靈體徘徊,希望能夠借神靈的靈氣超生。這樣的話,自然會給附近居住的人家帶來影響。

“不可能,那個年代篤信風水,一般人在建房子之前肯定會找風水師看風水,尤其是伍家這樣的大家族,更要為自己的百年基業找一個安身之所。我覺得這裏麵肯定有原因,否則這個大家族不會犯上這個風水大忌的。”我對他的這個疑問表示保留意見,畢竟出身福建的人,對風水都十分重視。

據我所知,海幢寺建於明末清初,建成的時代比伍家花園早。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伍家在選地建房的時候,海幢寺是已經存在的了。

這麼一個擇址上的風水大忌,普通人家都會防範,更何況伍家這樣的名門望族呢。

“還有,我又發現了一處不當之處。”說著,周通指著地圖上珠江河岸說道:

“你看到沒有,伍家花園建在了珠江岸邊,這珠江岸是弧形的,有如反弓一樣。正是犯了反弓煞,你說是不是啊?”

我仔細一看,點了點頭。

地圖上顯示,伍家花園不遠處便是珠江南岸,岸邊弧形像一把反著的弓箭,射向伍家花園。

一般來說,住宅周邊的河、路最好呈環抱形,風水上認為是“玉帶攬腰”,聚氣生財。但如果呈反弓形,則聚不住氣,不避風。在心理上,反弓形也如一把彎刀,砍住居住者,乃是大凶之局。

“看來,這個伍家花園的選址真是不敢恭維啊。”周通皺著眉頭說道。

“我覺得不會這麼簡單吧,人家一間耗資幾百萬銀元建好的一座豪宅,就這麼輕易讓我們這些隻懂一點風水皮毛的人看出破綻?不可能,裏麵必有蹊蹺。”我沉吟片刻,悠悠地說道。

事情來得太容易,說明裏麵另有玄機,這個世界沒這麼簡單。

“真看不懂,還有其它線索嗎?”周通問道。

“有,你看過這些詩句沒有。”我將地圖反轉,露出了背麵的詩句。

“不懂,完全不知道說什麼。”周通翻來覆去地看了幾次,最近茫然地搖頭說道。

也難怪,這些毫無關聯的詩句,即使是我,也看不懂個所以然來。

“你看不懂是正常的,因為我也看不懂。要了解情況,還得去現場看一下。”我這無稽的話語,引得周通向我投來一串鄙夷的眼光。

說完,我們便收拾東西,打算去河南伍家花園舊址看一下現場。

來到了河南的伍家祠道,地圖上顯示以此為界,往北便是伍家花園。在這裏四周走了一圈,我們確定伍家花園的大概位置。不過讓我們失望的是,原址上早已現代建築林立,根本沒有什麼古舊的建築。

滄海桑田,原本氣勢宏大的伍家花園,早已被曆史的巨輪輾碎,化作了塵埃。隻剩下一兩間舊屋,以及由伍家留下的地名,表明這裏曾經是叱吒一時的伍家大宅。

對照舊地圖,經過一番的實地勘察,我對當年伍家花園的選址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伍家花園建於1803年,位於河南臨近海幢寺緊貼潘家的位置。伍家花園所在的位置,其實是一片衝積平原。由於江中西麵的礁嶼,對水流產生阻力,以致東麵流速緩慢,易成淤積,潮汐進退,日久堆積成灘,形成的灘地比西邊江岸微出。

河南島中有一條綿延起伏的“龍脈”:龍頭在烏龍崗,尾龍在官洲。每當退潮,原先滿注的潮水,從湧內和夾角之窄長水道同時急速衝出,自然順勢斜向東北麵之江心。這情景宛如由龍頭噴水湧往北岸之海珠石。此乃“臥龍漱珠”之象,乃風水極好之福地!

風水訣雲:“陽宅須擇好地形,背山麵水稱人心;山有來龍昂秀發,水須圍抱作環形;明堂寬大為有福,水口收藏積萬金;關煞二方無障礙,光明正大旺門庭。”可見伍家的選址完全符合此口訣的相宅原則。

加上水是水龍,山是土龍,無論水龍、土龍都是財。伍家花園四麵環水,周邊有山,更是“依山傍水”的“上等之地”。正是選擇了這樣一個財氣聚繞的地點,造就了伍家,以及旁邊比鄰而居的潘家,形成了富甲天下的顯赫之勢。

“在當年,河南不過是一個小島。屬於荒郊之地,一片荒蕪,地價應該不貴。潘家和伍家的先人竟敢獨辟蹊徑,在此地開基建祠,他們的魄力的確是非同凡響啊。”我由衷地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