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紫靈:癡情終候,心寂如雪(2 / 3)

從前不過是兒時的交際,我也並未多想什麼,可是當那樣的玩笑話出口後,我卻莫名的緊張。當他婉言拒絕之時,我又不禁落寞,那時我方才明白自己對他不僅僅是兒時的玩伴或同情而已。

我四處打探他的事情,當得知他未娶親且並未有心儀之人時,我心中的喜悅可想而知。

我唐紫靈自來不是那扭扭捏捏的大家閨秀,認定了一件事兒便要竭盡全力的去完成。我開始費盡心機的製造各種偶遇,因了我們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所以這些並不難。

隻是他卻比我記憶中的少年聰敏了許多,一日,他終於將我換過去談話,將一切都開誠布公的說清楚了。

他說如果可能他想要一輩子獨自走下去,他還說他將來或許會娶親,但是隻為傳宗接代,他這一生都不會為任何女子動心。最後,他還告訴我,正因為我是他的故人,他才不能害了我一生。

他所說的一切,我都明白,在來明城之前便已心知肚明。當初我立誌學好醫術,便是為了治他的病,這些年來自是早已從師父口中套出了他的病因。

我知道,當年的舊傷對他來說,怕是早已成了頑疾。而得了心疾的人,注定不能動情。

所以,我從未指望著他能愛上我,隻要他能健康長壽,平平淡淡相守又何妨?

可是,他卻不給我這個機會,在我幾度堅持之下,他竟不辭而別離開了明城。我多方打聽,卻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棲身於何處。

尋找多時,未果後。

我想到自己離開嶺南多時,且心中掛念父親和師父,更曉得有些事情不能逼得太緊。因而,我便回了嶺南,誰知這一別,竟是數年。

回到嶺南後,我方才曉得師父竟然病重,任他醫術蓋世,卻終究是醫病不醫命。時好時壞了半年後,師父終是撒手人寰。

諸多師兄師姐中,隻有我和師父的關係最好。傷心欲絕之下,我吃齋念佛三載,為師父守孝。

當我再次到明城的時候,一切都變了,他成為了大梁過的皇帝,娶了上官家的女兒為後。這些我都可以不在意,然而,我卻聽說了他和一個女官的事情。

即便我再傻再癡也明白了,他當年勸我的話不過是因為不喜歡我,而真正愛上了,又豈是能夠防備的?

為師父守孝那三年,我性子沉靜了不少,因而,我並未衝動去找他。隻是暫且居於明城,聽著關於他的一切度日。

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要持續多久,隻等著有朝一日,我真正放開了。或許屆時便能安心的離開明城,去我想去的地方。

然而,似乎上天注定了他是我這一生難以擺脫的桎梏,就在我心灰意冷預備離開明城時,聽說了一件大事。

華國與牧族聯手攻打風門關,梁皇禦駕親征。

我一遍又一遍的告誡自己,這一切早已不關我的事了,卻仍是忍不住尾隨大軍來到風門關。當我瞧著滿天箭雨時,我毅然決然的留下,並重重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了。

理智和感情永遠是兩回事,理智日複一日的催促著我離開,而感情卻禁錮了我心與雙腿。然而,最後一分理智,卻在知曉他命在旦夕那一刻土崩瓦解。

我知道,我這一生注定要為他低落到塵埃裏,可是我的驕傲卻不容許自己作踐到開出花來。我借著路過的名義去救他,並告訴他昔時年幼無知,而今我已有了未婚夫,不日便要成婚。

他鬆了口氣的同時,竟低下了他高傲的頭顱求我救他,無論用什麼辦法一定要讓他堅持到回明城。

那一刻,我便知道,他不僅是一個好皇帝,更是一個好情人。那個素未蒙麵的女子,讓我羨慕到了骨子裏,我汲汲營營追尋的多年的東西,她不過短短數月便得到了。

葉赫那拉珠瑾。

這個名字深深的烙刻在了我的心上,如同被刀尖劃過,一下又一下,我高傲含笑的麵皮下早已是鮮血淋漓。

此時的我,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醫術憋足的小女孩兒,我承接了師父的衣缽。可即便如此,他身上的傷仍是棘手的很,我想盡了所有能想的辦法卻終究無法治好他。

我躲在被子裏哭了一夜,最後決定遵從他的心願,下了幾帖猛藥,助他支撐著回明城。盡管已是山窮水盡,我卻並未放棄。我傳書信給師兄師姐,讓他們幫忙尋找傳說中的百年紫藤果實,然而直到我們回到明城,卻仍是毫無結果。

我以治病為由,跟隨他進了皇宮,終於見到了那個女子。傳聞她來自牧族,然而她纖細的身姿、端莊的行止卻讓我覺著更似是梁國人。

他心尖兒上的人,我注定喜歡不起來,隻是麵對這個清雅的女子,我同樣討厭不起來。然而,真正讓我折服她的卻是,她即便知道前路未卜,卻勇往直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