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0章 校花1(1 / 2)

後宮恢複了寧靜,沈曠終於有心思去想別的大事了,他的目光轉向了教育這一塊。於是,就跟父母書信來往了好幾次,終於找到了確切的方向。

沈曠倡議:“再窮,不能窮教育!”在他的努力下,三品以上的朝臣,超過一半的人,通過了以下兩項律法。

這兩項舉措,於國於民,都大有卑益。

其一:全國實行三個月製義務教育,舉凡是齊國的百姓,孩童滿了七歲,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必須上義務教育學堂三個月。此學堂乃是在暑假和寒假期間,利用各地暫時空置的私塾、學堂,在新的一代之中展開全麵性的掃盲。

母後說,一個國家要進步、要發展,國民的素質問題非常的重要!以目前的社會水平和現狀來看,沒有辦法實行“九年製義務教育”,但是“三個月製義務教育”,還是勉強可以實現的。

齊國的暑假為期兩個月,寒假一個月,三個月的義務教育,每一屆一年就可以搞定。來年的暑假,就又培養新的一屆學員。每一屆學員,都必須參加畢業考試,成績和人品都特別優秀的學員,有機會獲得獎學金以及免費深造的資格。

其二:無論是男孩女孩,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也都可以入朝為官。科考的科目增加了算數、廚藝、農學和商學,算數為必修課,廚藝、農學和商學為選修課,可以三選一,也可以三個都選。超過二十歲依然未能通過秀才考試的,不得再繼續科考,可以選擇經商或者種田。

按照杏兒的說法,這樣的話,當可以避免“範進中舉”的悲劇發生。最重要的,是讓世人提起文人的時候,不再歎息“百無一用是書生”!

二十歲都考不上秀才,就說明沒有讀書的天分,既然如此,就必須找一份活來幹,沒得要父母和妻子一直供養,成為可恥的“啃老族”或者“啃妻族”!

“範進中舉”的故事,於開國之初就在杏兒的指示下,被教育部編成了蒙學的教材,早已深入人心。十年過去了,無論是幼兒園的孩子,還是七老八十的酸儒,都耳熟能詳。

十年過去,齊國江山穩固,許多舊的體製也逐漸革新了。比如,王公勳貴人家的子弟想要出仕,無論文武都必須參加科舉考試,隻有中舉了方能入朝為官。不過,舉人隻能止步於六品以下的官員,想要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取得進士資格。

並且,在月亮城跟花梨城,分別開辦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太上皇跟太後聯合發出諭令:“齊國已經成立十年,國泰民安,花梨都城就此撤銷。

撤銷花梨城都城的資格,那是為了齊國的未來著想,一旦沈捷跟杏兒百年,兩個都城的存在,將為齊國江山社稷的穩定埋下禍根。一國兩都,其實非常不可取,如果當初不是因為情況特殊,沈捷跟杏兒又是堪為帝王的人才,這種情況根本就不可能會存在。

如今,天下歸心,沈曠早已坐穩了皇帝的寶座。花梨都城的存在,就變得沒有太大必要了,沈捷跟杏兒數次向沈曠提出,都被沈曠駁回了。花梨城的居住壞境,要比月亮城好很多,二老年輕時代的親朋好友,大多數都在花梨府定居。二老又不願意來月亮城,不願意插手月亮城後宮的事情,所以沈曠不同意撤銷花梨都城。

沈曠的一片孝心,沈捷跟杏兒自然明白,心裏還是很感動的。不過,為了兒子著想,也為了後代子孫著想,為了國家的穩定和繁榮,花梨都城的撤銷,勢在必行。這一次,兩人在處理國家大事上,第一次動用了太上皇跟太後的無上權力,先斬後奏,發布了諭令之後,才給沈曠飛雕傳書,商談具體事宜。

當然了,從諭令下達,到真正實施,相隔了半年的時間。這半年的時日,作為緩衝期,將花梨城的許多重要事項,逐漸的、妥善的解決好,逐步向月亮城的相關部門從容移交。

齊國實行府、州、縣****製,花梨府下屬三個州,九個縣,安瀾國舊的東北府悉數都隸屬於花梨府。

大學的名字為太上皇跟太後親自擬定,一為“齊國大學”,一為“花梨大學”。名字夠響亮,也夠莊重簡明。齊國大學設於皇城月亮城,花梨大學就更不同凡響了,校址竟然位於花梨皇宮!

一個國家有兩個都城,不是長久之計,隻適用於建國初期。如今,十年過去了,沈捷跟杏兒終於下定了決心,不顧沈曠的反對,依然下旨裁撤花梨都城。並且,還將皇宮劃出去十分之七,隻餘下東南麵相連的兩個宮殿,以及相鄰的一個三十來畝大的禦花園。

劃出去的那十分之七,赫然就是花梨大學的校址!

杏兒參照現代社會裏大學的樣式,結合古代的特點,親自畫了一張大學校園的結構草圖,交給了諸葛璃 :“這草圖隻是本宮的一點建議,你拿去好好參詳一下,根據實際情況,充分發揮你的才幹,進一步的修改完善!一年之後,本宮要看驗收你的成果,不要讓本宮失望!”

諸葛璃 喜出望外,點頭不止:“娘娘放心,微臣一定會竭盡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