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1章 叔侄(1 / 2)

沈曠不喜歡用丫鬟,仆從隻有一家五口,一對中年夫妻帶著兩兒一女:潘大叔、潘大嬸,十五歲的潘石楠,十三歲的潘海桐,八歲的潘紫葉。潘大叔是門房,潘大嬸是廚娘跟打雜的,潘石楠是貼身侍衛,潘海桐是小廝兼書童,潘紫葉跟在潘大嬸的身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天潘大嬸的母親過六十大壽,沈曠特意放了這一家人三天的假期,讓他們回娘家走親戚去。潘大嬸的娘家離漁晚山莊可不近,有五十多裏的路程,山路彎彎,這一去一回,可得花不少的時間。

另外,還有六個貼身侍衛,就住在漁晚山莊的員工宿舍裏。漁晚山莊的員工宿舍,分為三種,一種是單人房,是個普通員工住的;一種是一進的小宅子,是個給中層員工住的,比如管事之類的。

還有一種是二進的宅子,屬於高級員工宿舍,沈曠的幾個貼身侍衛,就住在二進的宅子裏。房子夠寬夠多,可以把一家老小都接過來,一起生活。六個侍衛分為三個班次,兩人一組,在不影響沈曠的隱私的情況下,貼身守護他的安全。

為了保證不出岔子,不讓壞人有機可乘,漁晚山莊的所有侍衛和護院,隻負責本職工作,除了安全問題,其他的事情基本上不管。潘大叔一家放假了,沈曠想要喝水,都得自己去燒。沒有辦法,嚴守崗位的規章製度,還是他自己親自製定的。

當然了,如果他開口要求侍衛去做飯燒水什麼的,侍衛們自然不會違反。不過,沈曠打小養成了“自己動手、自力更生”的習慣,自己能做的事情一般不會開口讓別人去做。

這個狀況,就養成了沈萃一來到大哥的家裏,隻要潘大嬸和女兒潘紫葉不在,她就很自然的幫他幹活的習慣。嗯,其實書童兼小廝潘海桐也挺能幹、挺勤快,不過沈萃很樂意給大哥幹活,真心的覺得能為大哥做點事情,是無上的榮光。

在過去的日子裏,是大哥的母親安然郡主罩著大家,如今大哥成年了,沈家和柴家就差不多是由大哥罩著。十歲的沈萃,不甘落後,也想要做個有用的人。家裏家外的事情,隻要是力所能及的,她都會很努力的去做,很努力的為那些真正疼愛、嗬護自己的親人去付出!

祖母跟明珠郡主的事情,告訴她一個極其深刻的道理:人與人之間相處,貴在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互相為對方付出。否則的話,什麼親情和友情,甚至是愛情,都會有被揮霍殆盡的那一刻。

年方十歲的沈萃,比同齡人要成熟一些,懂事一些,睿智一些。透過她,沈曠仿佛看到了父親口中講述的,當年那個隻有十歲的母親-----在梨樹屯的溫泉穀,父親遇上的母親,十歲的母親!

妹妹沈萃,跟母親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些超凡脫俗的閃光點,或許正是沈曠對這個妹妹多幾分關愛和喜愛的原因吧!

“哎呀,你這孩子,不用忙乎,我去小飯館吃就得了。”沈曠連忙去攔她:“快放下吧,你那奶奶知道了,又該到處去說我的壞話了!

沈萃一瞪眼,氣鼓鼓的道:“她敢?隻要我聽到一次,就教訓她一次,讓她沒臉再出來見人!哼!在淺水灣住著三進的大宅子,奴仆成群,吃香的喝辣的,也沒有人敢欺負,日子看來是過得太舒服了!也罷,趕明兒我去就一趟淺水灣,給她找點事情來做!”

“你放心,一切就交給我吧!”沈曠擺擺手:“你一個姑娘家,她又是你嫡親的祖母,你出手的話不太好!”

說話間,沈萃已經把一把菜花給拾掇好了,又削了一個土豆,笑眯眯的道:“也好,對付小人的事情,就交給大哥;煮飯的事情,就讓小妹來做!”

樂嗬嗬的就去了廚房,沒過多久,就有香辣的氣味隨風飄了過來。沈曠使勁聞了聞,不禁喜上眉梢,唇角揚起一個愉悅的弧度。

嗬嗬,酸辣土豆絲、清蒸魚、糖醋排骨,這可都是他喜歡的美味佳肴。萃兒這小丫頭挺不錯的嘛,不過才十歲,就做得一手好菜,不愧是阿娘親自帶了兩個月的“徒弟”。

去年冬天的時候,他和三叔一家三口,受邀去了樺樹新村過年。一住就是兩個多月,萃兒說要學廚藝,阿娘就手把手的指導了她兩個月,直到她出師了,這才讓她跟著大家回漁晚山莊。

將飯菜碗筷擺上桌,沈萃就告辭:“大哥,我回去了,父親喜歡我做的菜,我得給父親做兩道他愛吃的菜!”

沈曠了然的笑道:“去吧,三叔這段時間很忙碌,忙了一天應該很辛苦了,早點做好飯菜等他回來!”

“那大哥趁熱吃,萃兒回去了!明天,萃兒再來幫大哥做晚飯!”沈萃揮揮手,一蹦一跳的走了。

竇氏一黨倒台之後,榆樹縣新成立了一個鎮----豹子崗鎮,衙門就設在了十裏坪附近,離上官岩家原來的村子隻有三裏遠的路程。距離豹子崗,走路的話也不過半個時辰。

豹子崗鎮的衙門,是由一個五進的大宅院組成,方圓兩裏的地方用青磚圍了起來,形成了一個小城市。衙門口修建了一條可供三匹馬車共同行走的大馬路,興建了一條商業街,在商業街的兩側,一進、二進和三進的宅子,各有三十座,這些宅子都是前麵帶有兩個店鋪的,宜商宜住的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