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形象】
作家用典型化的方法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它通過豐滿、鮮明、獨特的個性表現出一定曆史時期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麵,並能喚起人們的美感。文學的典型形象主要指敘事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又稱典型或典型性格。塑造典型形象是敘事文學創作的一個重大課題,形象的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敘事作品的藝術成就、社會作用、審美價值和藝術生命力。典型形象有別於作品中的一般形象而具有自身獨特的內容:首先,它是普遍性與個性的統一,通過鮮明獨特的性格和人物的整個生命活動體現出社會生活中某些具有普遍意義的本質內容;其次,它是豐富性與特征性的統一,不僅包含了橫向上的多麵性和縱向上的變化性,而且這種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又是具體而獨特的,帶有鮮明突出的特征;第三,它是獨創性與深刻性的統一,典型形象的塑造體現著作家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藝術發現,也反映著作家開掘社會生活和人生意蘊的深度。由此可見,文學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作家的審美意識所創造的一種交融著普遍的社會人生意蘊、豐富的文化心理意蘊和鮮明獨特的個性特征的多層次的形象結構,是一個既有深刻的社會價值又有高度的審美價值的完滿而有生氣的性格整體。
【題材】
作品內容的構成因素之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題材泛指現實社會和人類曆史的某些領域、某些方麵的生活內容,如工業題材、農業題材、軍事題材、知識分子題材、曆史題材、現代題材等等;狹義的題材是指作家從現實生活中選擇、提煉而寫進文學作品中的材料,即作品中具體描繪的生活現象。作為文學作品內容因素之一的題材指狹義的題材。它雖然是作品所描繪的具體事物,但經過作家的選擇、提煉、藝術加工以至變形以後,已經成為虛擬的藝術形態,而不再是客觀實存的生活內容了。它作為審美反映的物化成果,滲透著作家的審美評價,是主客觀的統一體。深入認識題材應注意把握它與素材的內在聯係和本質區別:素材是形成題材的基礎,題材是素材的藝術升華。由素材到題材往往要經曆一些根本性的變異,即由零星、局部、各不相關的分散狀態,結合為統一、有機、血肉豐滿的生活整體;由淺層、蕪雜的眾多直感,凝聚為深層、獨特的思維成果和強烈情感;由原生態的生命力和生動性,轉化為顯現著作家創造性的藝術魅力。題材在不同類型的作品中有不同的構成特點,形成不同的表現形態。抒情作品著意於意境的創造,常以情感為內核,借助於某些生活片斷和自然景物來表現內心的感受、情緒和思想,因而情與景兩個方麵構成了抒情性作品的題材。敘事和戲劇文學作品主要是通過具體環境和生活事件的描述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因而人物、情節和環境三個要素有機地構成了敘事文學和戲劇文學作品的題材。
【人物】
敘事性作品題材要素之一,指文學作品中具體描繪的人物形象。它是文學作品中文學形象的核心,也是作品題材,特別是敘事性作品題材的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因為文學是人學,文學要反映錯綜複雜的社會生活,離不開對人物的性格、命運及人物間相互關係的描寫。人是社會生活的主體,敘事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社會生活,就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和社會的各種關係以及人自身的精神活動的總和。這裏,一切都離不開人,並以人為中心,人物是環境的主人,是情節的動力。而從文學的社會作用來看,隻有具體真切地展現出人物的生活遭遇和曆史命運,表現出人物生動豐富的性格、精神和情感,才能感染讀者,使讀者從中獲取情感的愉悅和生活的啟迪。古今中外的優秀敘事作品無不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永久藝術魅力的人物形象,這充分說明人物在敘事題材中的重要性,敘事作品的一切題材處理,都是圍繞著人物刻畫這一中心而展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決定著作家創作成就的高低。
【環境】
敘事性作品題材要素之一,指文學作品中環繞人物和人物活動而存在的自然、社會的物質世界及人類文化氛圍,是人物的生存空間從它所呈現的內容性質上看,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從它的具體構成看,又可分為具體環境和社會背景。在文學作品中,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具體環境與社會背景可以有多種多樣的表現方式,有時有較為明顯或具體的區分,但常常是相互融彙、密切統一的,並穿插交融於性格的刻畫和情節的展開之中。作為題材的構成因素,環境的描寫對強化作品主題、突出人物性格、烘托一定社會時代的文化氛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尤其在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典型環境的描寫能夠顯示出表現生活本質特征的巨大審美價值。當然,環境描寫應當與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機統一起來,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依據,為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展示具體的情境和豐富的曆史背景。隻有這樣,環境描寫才能充分獲得自身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功能,成為作品題材的有機組成部分。
【情節】
敘事性作品題材要素之一,指表現人物間相互關係的一係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又稱故事情節。它由一係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具體事件構成,反映了人物性格成長的曆史。作品的情節來源於客觀現實生活,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及其矛盾衝突是作品情節的客觀基礎;作家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提煉和加工,為突出主題、刻畫人物性格而組織情節。它具有故事性,但又不同於故事。故事側重表現事件的時間順序,而情節則是作家從自己的審美意識出發對生活現象加以組織的結果,側重於表現事件的因果邏輯。它要求在事件的發展中表現出人物行為的矛盾衝突,揭示出人物命運的變化過程,因而情節與人物性格存在深刻的辯證關係:一方麵,人物性格決定情節的構成和發展,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決定著一係列事件的發生及其內在邏輯關係的構成;另一方麵,情節的發展也展示並推動人物性格的刻畫和發展,隨著情節的不斷展開,人物的性格在矛盾衝突中不斷深化並得到多方麵的展示。由此可見,作品情節具有重要的藝術功能,它是塑造豐滿、鮮明的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能增強文學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而具有真實性和典型性的情節對於強化作品的思想深度,突出作品的主題意蘊都有積極的作用。文學作品的情節往往具有統一完整性,完整的情節一般都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基本組成部分,有的作品還有序幕和尾聲。
【主題】
作品內容的構成因素之一,又稱主題思想或題旨。指通過文學作品中描繪的社會生活和塑造的藝術形象所顯示出來的貫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導感情,也就是一部作品的題材所蘊含的主要的思想感情。它不僅包括作品描寫的特定生活內容所具有的思想意義,而且包括作家對這種生活現象的情感認識和審美理想,是這兩者的有機統一。主題是作品內容的主體和核心,也是作品的靈魂和統帥。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的安排、環境場景的設置、以及藝術結構和文學語言的組織和運用都應圍繞著表現作品主題的需要而進行。文學作品的主題區別於一般文章的主題,具有自身獨特的審美特性:它通常是蘊涵於具體生動的社會生活畫麵和形象描繪之中並借以自然流露的,一般並不直接說出,它所包容的思想是情感性的思想,所體現的情感是思想性的情感,思想與情感往往交融互滲、和諧統一;它具有內含意蘊的豐富性和體現方式的多樣性,並呈現出多義性與集中性的統一,模糊性與鮮明性的統一。主題是在作家的生活體驗和審美實踐中產生並形成的,它是作家在觀察、體驗、分析、領悟現實生活的思想意蘊時,在提煉和開掘題材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思想結晶。題材是主題的基礎和載體,主題從題材中產生並借助題材而得到展現。由於文學的表現對象和作者的審美理想具有社會性,從而使主題也具有特定的社會性;在階級社會裏,作家的階級立場、思想情感具有不同的性質,作品主題也相應地帶上一定的階級傾向性;同時,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曆史階段,社會生活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作家也具有不同的審美理想及審美趣味,這就使作品的主題具有時代性。一般來說,篇幅短小的作品題材包含的內容較簡單,思想蘊涵較為集中單純,因而主題也比較單一;而長篇巨製的作品由於描寫了廣闊的生活畫麵,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豐富複雜的社會現實,因而其主題就比較複雜,形成了多主題與基本主題相互聯係的統一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