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對於一個人來說,讀也可,不讀也可。讀詩排除了功利目的。讀詩沒有現實的動力,不當飯吃,不當錢花,就是有了讀詩這種職業,也沒處領工資。讀經商學有動力,讀官場學也有動力,還有厚黑學和臉皮學院的書。對於一個人來說,不讀詩無所謂;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沒有人讀詩就有所謂了。
讀詩是一種消遣,不必那麼經意去讀。讀不懂的地方就把目光跳過去,跳到能讀懂的地方去。說不定哪一行,哪一句,或者哪一種情緒和境界,在瞬間就把你的目光抓住了,把你的心弦敲響了,讓你一輩子都忘不了。慢慢地它變成了你的血肉。
讀詩總是一件高雅的事兒,但不容易靜下來,不容易讀進去,所以又不是一件不平事。假如有人見麵問你在忙什麼,你回答在讀詩,恐怕會讓人一怔,以為你在“裝”。即使裝高雅也不是壞事,我看比裝糊塗強,何況又是在實實在在地讀。
讀詩是一種品位,不管怎麼說,讀詩的人和不讀詩的人區別是有的,這種區別是個人精神領域裏的區別。讀詩會提升一個人的精神高度。究竟有沒有一首詩或一句話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或者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我說不準,但決不能排除這種情況。
如果真的讀進去,我看就可以叫作與詩相遇。相遇之後可能發生一係列情況,比如開始寫詩,比如個人情趣的改變,比如心靈世界的拓展等等。當這些文化營養被吸收,個人的精神世界就會更豐富多彩。
有人說,現在寫詩的比讀詩的多。我沒看見過具體的統計。我覺得寫詩的和讀詩的永遠是少數人,這是正常的。如果多數人都來讀詩和寫詩,那就成了運動,就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