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平坦的,筆直的,一帆風順的。但事實上,也許事例有極少極少的人能夠做到,或者說有這樣的機會。我們常常聽到的諸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一類的話,隻能算作美好的祝願了。
八九歲的時候,趕上三年自然災害,營養不怎麼好,吃不飽肚子。雪地裏大人孩子三三兩兩,一齊上陣尋找食物。那是一塊白菜地,也許雪地裏埋著秋收剩下的白菜葉子,或者被遺忘的整棵的白菜。人們一壟一壟地搜索,用二齒鉤或別的工具把雪一點一點撥開,可是人們很失望。那個隊伍裏有我,我領著6歲的弟弟。那一整天我和弟弟來來回回在白菜地裏轉,沒有什麼收獲。初春,天氣還很冷,餓著肚子就覺得更冷。我和弟弟在炕上圍著被子盡量不動,一動就要多吃東西,所以不敢動。有一天媽媽打柴的時候,撿到一隻凍僵的野兔兒,不知那野兔是不是餓死的。我們全家飽餐一頓。我們幸運地活下來,從死亡線上掙紮過來,覺得吃上一頓飽飯是天下最美的事兒。
沒幾年,剛過了幾年好日子,初中沒等念完,趕上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去了。應該學知識的時候不學了。那時有個莫名其妙的理論,叫知識無用論。所以用不著學了。我剛剛讀完初一的課程,算是初中畢業就下鄉了,實際上沒有學到什麼東西。一晃到了三十多歲以後,國家搞改革開放,需要知識了,結果又沒有知識了。年齡一大,學點兒啥又挺費勁,費勁也得硬著頭皮學。為了一張文憑,起早貪黑,四處奔走。上有老,下有小,弄得疲憊不堪。
現在,到了45歲以後,又下崗了。被淘汰也好,過時了也好,顧全大局也好,總是要生存。孩子上高中要考大學,自己又要去跑再就業的事兒。沒有啥好活兒不說,也真幹不了什麼大事,找個差事就屬不易了。
這幾乎是一代人的經曆,又是這一代人的生活道路,就這麼一步一個坎地走過來。但是,這些人成熟了,磨難造就了我們。在我們中間大多數人是事業上的失敗者,命運注定我們必須作出犧牲,我們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們的價值也許就在於曾經奮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