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稱謂·名稱(5)(1 / 2)

一聯佳句隨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

今日卻成鴛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此後,人們便把“媒人”又稱為“紅葉”。

027我國古代的“圖書”指什麼

按習慣,古漢語多用單音詞。“圖書”便是由“圖”與“書”兩個單音詞組成的,其本義是指“地圖”與“法令戶籍等文書”。詞源見於《史記·蕭相國世家》:“何獨先人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陋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與“圖書”同義的有“圖籍”,稍後這兩個詞的概念有了擴大,指地圖與書籍。《漢書·天文誌》:“凡天文在圖籍昭昭可知者……凡百一十八名。”要追尋“圖書”指代書籍的意思還得從古代書寫的載體說起。

我國古代圖書大體說來,經曆了三個階段:簡牘階段、卷軸階段和冊頁階段。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書,應該是竹簡書,就是寫在竹片上,裝訂成冊的書。漢代之前的人們之所以選擇竹子作為新的文字載體,是因為甲骨文、金屬文、石頭文等篇幅有限,閱讀起來極不方便。而後,隨著紙張的普及,竹書才退出了曆史舞台。

古人所說的圖書和我們現在所說的圖書有很大不同。古人所說的圖書,指有圖之書,即書中有插圖;而我們現在所說的圖書泛指所有的書籍。清人葉德輝在《書林清話》中說:“古人以圖書並稱,凡有書必有圖……《隋書經籍誌·禮類》有《周官禮圖》十四卷。”可見,當時雖未發明印刷術,但給書籍加插圖已開先例。

到了宋代,活字印刷術被推廣使用,書中插圖更為多見。在甘肅敦煌石窟中發現的《金剛經》是唐代鹹通九年(868年)所刊,卷首就有一幅十分精美的佛說法圖。

宋末以後,刊行的《三國演義》繪圖達240幅之多,可見繪圖書籍已經十分廣泛了。清代《避暑山莊圖詠》等一大批書大多圖文並重,世代相傳,書籍又叫圖書了。

趣味鏈接:“書店”的名稱是怎麼發展演變的

我國最早的書店產生於漢代,稱為“書肆”。漢武帝曾下令征求上古遺書,組織有關人員專門抄寫書籍。各種流派的學者為了交流思想的需要,常會相聚於書肆。

後來,“書肆”又稱做“書棧”、“書鋪”、“書棚”、“書堂”、“書屋”、“書籍鋪”、“經籍鋪”等。當時書肆既刻書,又賣書,也有直稱字號的,如“富文堂”、“養正齋”、“鴻運樓”、“崇文閣”等。

書市也稱“槐市”。當時漢代京城長安最高學府太學院附近,有很大一片槐樹林,在這個槐樹林裏,有一個生意興隆的書市,當時太學院的學生也經常“議論槐下”,切磋學問;書商們的經營活動也都是在這片槐樹林裏完成的,故而得名。這個“槐市”,是一個真正的露天貿易集市。

028古代臣民如何稱呼君王

古代百姓對君王的稱呼有很多種,按使用多少排序,有以下幾種:

皇上是一種最常用的稱呼。是臣下對皇帝的稱呼。晉陸機詩《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皇上篡隆,經教弘道。”

最常用的稱呼還有陛下,尤其是官員多會這樣麵稱皇帝。“陛”字是古代皇宮高高的台階。官員們在拜見皇帝時,按照禮節要在陛下(即台階下)恭敬地等候,後逐漸成了官員對皇帝的稱呼,再演變才成為對皇帝的尊稱。

萬歲也是常用的稱呼之一,因為隻有皇帝才有資格稱萬歲。萬歲原為古人飲酒上壽之祝詞,是人們在喜慶時的歡呼語。秦漢以後,臣子朝見國君,拜恩慶賀,以呼“萬歲”為常。遂成為帝王之代稱。

天子用來稱呼最高統治者,不光古代可以用,現代也可以。天子即天之驕子,他擁有的權力是上天所賦予的,因此“天子”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上主這個稱呼比較少見。由於皇位高高在上,故以“上”字代替皇帝。上主,指賢明的君主。

聖、聖上、聖人則是一種很普遍的稱呼了,除了稱呼皇帝之外,還可以稱呼一些有優秀品德的人,比如,孔子就被稱為孔聖人。《禮記·大傳》:“聖人南麵而治天下。”

官、官家也是對皇帝的敬稱。《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

除了上麵所列舉的外,還有一些朝代專有的皇帝稱謂,如西漢時稱皇帝為縣官,東漢時稱皇帝為國家。還有至尊、君王、君人、天王、天辟、人主等,這些大多是尊稱。還有對皇帝的蔑稱,如天囚,漢何休《春秋公羊解詁》:“以無為有。”唐徐彥疏解雲:“《公羊》經傳本無以周王為天囚之義。而公羊說及莊、顏之徒以周王為天囚,故曰以無為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