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五華縣警大隊長張九華,糾集反動軍警700多名向雙華地區進犯。紅軍決定誘敵深入,圍而殲之。張劍珍帶領一個宣傳組在我伏擊圈內碧石崗高地進行火線宣傳,鼓動和瓦解敵軍。當敵軍進入到碧石崗山下時,張劍珍和宣傳組的同誌們朝山下的敵軍喊話,唱了一首《勸白兵兄弟歌》。
嘹亮的歌聲在山穀中回蕩。山下行進的軍隊有許多人停住腳步,側耳靜聽。張九華見狀暴跳如雷,大罵道:“共產嬤,給我打!”
隨著一陣陣激烈的槍聲過後,歌聲又響起來,此起彼伏。張九華打了好一陣,見沒什麼動靜了,便下令軍隊繼續前進。當敵軍全部進入我伏擊圈時,指揮部立即發出攻擊信號,一時間槍聲、殺聲震天,紅軍赤衛隊向敵軍發起猛烈的攻擊。敵軍亂成一團,紛紛丟槍逃命,繳械投降。這一仗打死打傷敵軍100多人,繳獲200多支槍。反動頭子張九華狼狽逃回縣城。
張劍珍堅強、勇敢的鬥爭精神深受紅軍和根據地人民群眾的喜愛,人們稱她為“鐵姑娘”。
1930年5月,張劍珍在紅十一軍政治部任宣傳員,同年11月被派往紫金縣龍窩地區開展工作。她與四位同誌從八鄉山出發,途經紫金縣秋溪附近一個小村莊時,由於當地反動分子告密,遭到縣警大隊的包圍。張劍珍等人英勇抗擊敵人,終因彈盡無援,不幸被捕。
她被押回五華縣,關在縣監獄裏。麵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張劍珍正氣凜然,不屈不撓。她編唱歌謠痛斥反動獄卒。反動獄卒氣得惡狠狠地說:“如果再嘴硬,將你剝皮抽筋!”張劍珍毫不畏懼,針鋒相對地仍以唱歌來還擊。
反動頭子張九華企圖從張劍珍口中得到黨和紅軍的機密,他見硬的不行,又挖空心思威逼利誘。他得知張劍珍是張守忠的胞妹,便把張守忠叫來勸她。張守忠來到監獄,以兄妹之情勸說劍珍自首,被嚴詞叱責,隻好溜走。
張九華說:“我就不信共產黨人會那麼硬!”第二天,他叫人把張劍珍押到公館。他先打躬作揖,怪聲怪氣地說:“姑娘,你年紀輕輕的,鬧什麼共產啊!隻要你能改過自新,我納你為妾,共享榮華富貴。”張劍珍一聽,怒火萬丈,作歌大罵張九華。
此時張九華裝作若無其事地說:“你不願意就罷了,何必發火?你若說出誰是共產黨,他們那些人都在哪裏,就賞你白銀兩萬兩。”張劍珍又用嚴詞痛斥敵人。
張九華見威逼利誘不成,便對張劍珍下了毒手。1931年6月19日,張劍珍被殺害於華城雷公墩。她臨刑前唱道:
人人喊(我)共產嬤,死都唔(不)嫁張九華;
紅白總要分勝負,白花謝了開紅花!
張劍珍壯烈犧牲了,這首就義歌卻一直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並被編入了1959年出版的《革命烈士詩抄》中。
張劍珍堅信共產主義真理,寧死不屈,拒不投降,顯示了共產黨員的崇高革命氣節和堅強意誌。
根據地的減租減息運動
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致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電中即提出“停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這是由土地革命政策向減租減息政策轉變的開始。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正式決定“以減租減息作為抗日戰爭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並列入隨後公布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中。至此,減租減息的政策基本確定。洛川會議以後,減租減息政策開始在一些敵後抗日根據地實行起來。
《革命烈士詩抄》
《革命烈士詩抄》是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的詩詞選集。由蕭三編輯,1959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1962年增訂再版。《詩抄》共收錄89位烈士的194首詩詞。包括李大釗、瞿秋白、蔡和森、鄧中夏、彭湃、惲代英、何叔衡、方誌敏、王若飛、葉挺、殷夫、柔石、張劍珍等人的作品。詩詞體式多樣,字裏行間洋溢著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氣、崇高節操和奮鬥精神。
趙尚誌寧死不屈
趙尚誌(1908—1942年),遼寧朝陽人,抗日將領。1925年趙尚誌入黃埔軍校學習;1934年2月曆任東北抗日聯軍司令、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等職。1942年2月12日,趙尚誌在率部襲擊梧桐河警察分駐所的戰鬥中被內奸打傷,受傷昏迷後被日軍逮捕殺害。
趙尚誌是著名的東北抗日民族英雄。他一生坎坷,百折不撓,在對敵戰鬥中驍勇善戰,中共中央發表的《八一宣言》中讚揚他是“民族英雄”。他英勇抗擊日寇的業績受到毛澤東同誌的高度評價:“有名的義勇軍領袖楊靖宇、趙尚誌、李紅光等,他們都是共產黨員,他們堅決抗日艱苦奮鬥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 ”
1925年,趙尚誌考入哈爾濱許公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革命思想,當年夏天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是東北地區早期黨員之一,在學校被推選為學生會會長。同年秋天因為搞學生運動,他被學校開除。不久,經中共哈爾濱特支書記關麗石介紹他考入黃埔軍校,為第五期學員。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蔣介石開始“清黨”,黨派他回東北負責學運工作。趙尚誌曾兩次被奉係軍閥逮捕入獄,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利誘,未能動搖他的革命意誌。就這樣,他度過了三年多的獄中生活。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退往關內,趙尚誌獲釋出獄。不久滿洲省委任命他為省委軍委書記,負責領導抗日武裝工作。當時他化名李育戈,在共產黨領導的巴彥遊擊隊工作。在一次戰鬥中,他負傷失去左眼。1934年3月末,滿洲省省委聯絡了20餘支抗日義勇軍,成立東北反日聯合軍,他被推選為司令。後改編為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他任司令。
1935年4月,根據滿洲省委緊急通知精神,趙尚誌當選為北滿臨時省委執行委員會主席。1936年1月,東北民眾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成立,趙尚誌任總司令。為了打破敵人的圍剿,開辟小興安嶺和嫩江平原新遊擊區,趙尚誌率300名戰士西進,縱橫千裏,經曆大小百餘次戰鬥,打亂了日偽軍的“治安肅正計劃”,後來,人們讚譽他為“中國的夏伯陽”,從而開辟了清原、木蘭、巴彥、鐵力等10餘縣為根據地。在根據地裏,建立了小型兵工廠、被服廠、倉庫和軍醫院,還建立了政治軍事幹部學校,他擔任校長。此時,他領導的部隊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
1937年8月間,根據《八一宣言》精神和《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製宣言》的要求,趙尚誌被任命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下轄10個師,全軍約6000多人,活躍在鬆花江兩岸20多個縣境內。1939年後,日寇在東北地區逐漸站穩腳跟,為了後方“安全”,加大了對抗日聯軍的清剿力度,日偽軍連續派重兵“討伐”,抗日戰爭進入艱苦時期。敵人曾懸賞一萬元通緝趙尚誌,叫囂“一錢骨頭一錢金,一兩肉一兩銀”。清剿不成,敵人還多次派遣特務奸細混入抗日聯軍內部,企圖暗殺他,但趙尚誌警惕性很高,日偽陰謀均未得逞。
趙尚誌一貫堅持黨的正確路線,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在黨內針鋒相對地與王明、康生等人的“左”傾路線作鬥爭,因而曾兩次被錯誤地開除出黨,撤銷黨內軍內職務,但他絲毫沒有消沉,對黨依然赤膽忠心。趙尚誌第一次被錯誤地開除出黨後,他又在哈東參加抗日義勇軍,並創建了珠河東北抗日遊擊隊,繼續堅持抗日武裝鬥爭。由於趙尚誌戰功卓著,黨組織也查清他的冤案,所以,於 1935年 1月滿洲省委又恢複了他的黨籍。
1940年,趙尚誌正在蘇聯境內參加黨的會議,滿洲省委聽信內奸的造謠和誣告,又一次開除了他的黨籍。趙尚誌在給黨中央的信裏寫道:“黨籍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生命,我一天也離不開黨,希望黨組織一天也不要放棄對我的領導。”表現了他對黨的忠誠和愛戴。
1942年 1月,他帶領小分隊從蘇聯回到東北,在梧桐河一帶活動。2月 2日在襲擊梧桐河警察分所時,他被喬裝成老百姓的特務擊傷腹部,昏迷中被俘。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與敵人進行頑強的鬥爭。他對審訊他的偽警察說:“你們不也是中國人嗎?現在你們出賣了祖國……還有什麼可問的呢?”說完了他狠狠地瞪著審訊他的敵人,閉口不語。
趙尚誌為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流盡最後一滴血。全國解放後,黑龍江省珠河縣第一屆工農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把珠河縣改為尚誌縣。在他犧牲 40年後,黨組織鄭重地恢複了他的黨籍。
趙尚誌被殺害後,敵人割下他的頭顱慶功,將他的軀體扔進鬆花江冰窟。2004年,趙尚誌的顱骨在長春護國般若寺被發現,2008年 10月 25日,趙尚誌的顱骨安葬於烈士家鄉遼寧省朝陽市“趙尚誌烈士陵園”。
趙尚誌將軍作為一名偉大的共產黨人,身上集中體現了熱愛祖國,為捍衛國家獨立、民族尊嚴而同侵略者誓死拚爭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集中體現了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不論在任何境況下始終忠於黨,並為黨的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優秀品質。
趙尚誌遭誤解被開除黨籍
1933年 1月中旬,趙尚誌等人突出重圍悄悄潛入敵偽統治下的哈爾濱,準備向中共滿洲省委彙報部隊失敗的原因。不料當時主持省委工作的負責人,由於此前就對趙尚誌懷有成見,因此在不了解部隊失敗的真正原因的情況下,就擅自作出《關於開除趙尚誌黨籍的決議》。省委的這個決議一開始就遭到包括趙尚誌本人在內的多數省委委員的反對,然而滿洲省委在王明“左”傾錯誤的指導下,仍然頑固地堅持把趙尚誌開除出黨。趙尚誌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不禁感歎:“風打麥波千層浪,雁送征人一段愁,披靡無數,被屏逐於千裏之外。”
羅榮德錚錚鐵骨
羅榮德(1907—1935年),女,小名德姑子,湖雷鄉車前崗一個船工的女兒。羅榮德20歲嫁到西溪禮田壩戴屋,1927年開始參加革命活動。“永定暴動”中羅榮德任西溪農軍連戰地護士兼宣傳員,後任西溪、溪南等區和縣的婦女會主任。1935年冬羅榮德被捕,在永定縣城關南門壩從容就義。
羅榮德從小與孤苦的母親相依為命,20歲那年嫁到溪田壩戴屋,永定暴動時參加革命,不久入了黨。她同丈夫在禮田壩開了個剃頭店作掩護,為黨積極搜集、傳遞情報,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幸的是,1934年6月間在一次行動中被敵人發覺,夫妻倆都被捕了。
當夜,敵人對羅榮德夫婦嚴刑審訊,逼著他們說出遊擊隊的聯絡地點和聯絡方法。鞭子抽,杠子壓,灌辣椒水,灌泥漿水……羅榮德夫婦昏過去,醒過來,又昏過去……天大亮的時候,一瓢冷水又一次把昏死的羅榮德澆醒了。在迷迷糊糊中,她聽到匪徒們得意洋洋的聲音:“喂,快說吧,聯絡點在哪裏?你的老公已經投降了,他供出跑聯絡的是你……”羅榮德渾身一震,吃力地睜開雙眼,她不相信這是真的。然而,她看到敵人在得意地獰笑。自己的丈夫,不!卑鄙無恥的叛徒,像狗一樣怯懦地跪在敵人的腳下。此時此刻,羅榮德有說不出的懊悔和憤恨。結婚 6年來,怎麼就沒有看透戴梅芳原來是一個軟骨頭呢?麵對出賣了黨的機密也背叛了自己的戴梅芳,羅榮德怒火滿胸,掙紮著坐起來,兩眼噴射出憤怒的火焰,隨手摸到一塊磚頭。她正想狠狠地向叛徒砸去,一群敵人擁上來,將磚頭奪下了。敵人原以為利用戴梅芳可以說動羅榮德,未曾想到戴梅芳也差點被砸死。
氣急敗壞的劊子手們便對羅榮德進行了更加野蠻、更加慘無人道的折磨。敵人將剝掉衣服的她扔在走廊裏,讓每個從走廊走過的白匪,用灼紅的煙頭燙她一下。有的燙手腳,有的燙臉部,有的燙胸膛,有的燙肚腹。整整折磨了一天,羅榮德遍體鱗傷一動不動,再無聲息。敵人見狀,知道再也榨不出半點油水了,就叫兩個老百姓把她抬到山上埋掉。
農曆五月,正是閩西山區雨水最盛的季節。羅榮德的屍體被放在濕潤鬆軟的山坡上,綿綿的細雨洗淨了她臉上的血汙,身上的血水順著雨水淌下,染紅了身下的青草地。她的麵龐顯得異常寧靜。兩個老鄉看著這個年輕的女共產黨員死得這樣慘,一邊搖頭歎息,一邊冒雨挖坑。看樣子,他們是想把坑挖得深一些,才能對得起這位烈士。坑挖好了,兩位老鄉正想抬羅榮德下葬,突然,羅榮德的身體抽搐了一下,緊接著又輕輕哼了一聲。兩個老鄉驚奇地說:“她還沒死,還活著!”
原來,已經昏死的羅榮德被冰冷的雨水一激,漸漸地蘇醒過來。兩個老鄉十分同情羅榮德的遭遇,決心救她逃離虎口。為了應付差使,也為了不使敵人發現,他們在山上做了個假墳。然後,按照羅榮德的指點,把她送到羅坑聯絡點找到了遊擊隊。縣委書記範欽洪聞訊後,親自把她護送到七僑紅軍醫療所。
經過一個多月的醫治,羅榮德的傷勢稍愈,就回到了遊擊隊。
永定縣委把羅榮德的事跡向省蘇維埃主席張鼎丞作了專題彙報。為了表彰羅榮德,張鼎丞指示福建省軍區二分區授予羅榮德一麵獎旗。張鼎丞還親自在旗上題詞:“不屈的女戰士——羅榮德。”
羅榮德接到獎旗時,心情十分激動。這位在白匪百般淩辱和折磨麵前堅強不屈的戰士竟像孩子一樣地哭了。她用因受傷而變得沙啞的語音說:“請轉達張鼎丞主席,白狗子殺不死我,我就要和他們鬥到底!請批準我直接去參加戰鬥。”
不久,羅榮德被調到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工作,同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婦女部長的範樂春在一起,協助做部隊的政治工作。張鼎丞見她傷未痊愈,要她做比較輕一點的工作,但她卻不論輕重工作,每事總要搶在前頭。
主力紅軍長征後,閩西革命鬥爭進入了一個更加艱苦的階段。隨閩西紅軍一起堅持遊擊戰爭的羅榮德,就在這期間不幸又落入敵人魔掌。
那是在 1935年入冬的一天,範樂春帶人下山籌糧,想讓羅榮德留下。誰知她搶了一條糧袋,對範樂春說:“你是領導,眼睛又不好,我兩眼好好的,兩條腿又能跑,怎麼能不去呢?”說完,就趕到隊伍前麵。
那天,天氣陰沉沉、冷颼颼的。同誌們剛走到西溪和湖雷交界的一個轉彎山道上,突然從前麵樹叢裏跳出一夥獵人打扮的廖瑞春團匪。羅榮德仔細一看,他們手上都端著上刺刀的步槍,後邊影影綽綽還有一大幫人。羅榮德覺得情況不妙,立即轉身朝另一條路上邊跑邊喊:“有土匪!有土匪!”這夥團匪循喊聲追去。羅榮德機智地把團匪引開了,使範樂春和同誌們脫離了危險。
敵人抓到羅榮德,以為可以借此邀功請賞了。匪首廖瑞春奸笑著說:“哈哈!我幾次抓你,你都跑了,這次你再跑吧!”
羅榮德泰然自若地回答:“抓到又怎麼樣?你高興得太早了!死了我一個,還有千千萬萬個革命者都會站起來的,他們會跟你算賬的!”
廖瑞春無計可施,隻好把羅榮德押解到縣城。駐永定城關的敵軍團長葉維浩親自提審了羅榮德。
陰森森的大堂上,一邊掛著各種慘無人道的刑具,一邊擺著一大堆白花花的光洋。大堂內外,刀槍林立;荷槍實彈的敵兵,如臨大敵。麵對敵人虛張聲勢的樣子,羅榮德無半點恐懼。她從容地走上堂來。
忽然,背後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她轉身一看,原來是那個無恥的叛徒戴梅芳。叛徒站在離她幾步遠的地方,囁嚅道:“你沒有死就好。團長知道你是跟張鼎丞、範樂春在一起的,隻要你說出他們在那裏,就放你,跟我一塊回去過好日子。這桌上的光洋就是送給我們的。我們可以……”
羅榮德不容戴梅芳再說下去。她搶上一步,朝著叛徒的臉“啪啪”地打了兩記耳光:“可以什麼?你的心肝都給狗吃了!你家過去是什麼光景?共產黨領導我們暴動,打了土豪,分了田地,使我們懂得了革命道理,使受苦受難的人真正做了主人。你卻這樣出賣恩人,真是連狗都不如!從你背叛那時起,你就不是我的丈夫,我也不是你的老婆。不得好死的臭東西,你給我滾出去!”
在羅榮德嚴厲目光的逼視下,戴梅芳用手摸著火辣辣的臉,灰溜溜地走了。
敵團長走上前來,獰笑著說:“你還是放明白一點,這白花花的光洋……”一言未盡,羅榮德向敵團長瞪了一眼,邁上一步,一下把桌子掀翻了,銀元咣啷啷地滿地亂滾。
敵人絕望了,終於對羅榮德下了毒手,把她押到永定城外槍殺了。英勇頑強、堅貞不屈的羅榮德犧牲前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
羅榮德雖然過早地離去,但她那忠於革命、忠於人民、英勇戰鬥、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一直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我們應該學習她的這種視氣節如山的品質,並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永定暴動
1928年6月30日,永定縣金豐、溪南、上湖雷等地數千農民群眾在共產黨員張鼎丞等人的領導下舉行武裝暴動,攻入縣城,解救被捕同誌。隨後轉入農村,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民主政府。
1928年7月,暴動隊伍在此成立閩西第一個紅軍營,張鼎丞任營長,鄧子恢任黨代表。同年8月,在此召開溪南區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區蘇維埃政府,主席是廖德修。
氣節如山名言
(1)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2)黃金若糞土,肝膽硬如鐵。
(3)策馬渡懸崖,彎弓射胡月。
(4)人頭做酒杯,飲盡仇讎血。
(5)揚鞭慷慨蒞中原,不為仇讎不為恩。
(6)隻覺蒼天方潰潰,欲憑赤手拯元元。
(7)十年攬髻悲羸馬,萬眾梯山似病猿。
(8)我誌未酬人猶苦,東南到處有啼痕。
(9)忍令上國衣冠淪於戎狄,相率中原豪傑還我河山。
(10)天下風去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摧。
(11)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