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培養高效的時間觀念(1 / 3)

第七章培養高效的時間觀念

智慧、時間、誠意都是企業的另一種投資。不懂這個道理的人,就不是真正的公司從業者。

——〔日〕鬆下幸之助

1.培養高效工作的時間觀念

同樣的工作時間,同樣的工作量,為什麼一些人總比另外一些人早一些完成,而且做得更好。其關鍵的差別就是在於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

要想在企業裏贏得領導的讚賞,要想獲得比別人更大的成就,你就必須學會有效地利用時間。

如果你想有效地管理時間和利用時間,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創造輝煌,那麼一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自己根據工作的輕重緩急來組織和行事的習慣。

一個員工要想在工作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具有時間觀念,認真計劃每一天,並且能比別人做得更快,做得更好,這是職場中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2.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同一方向

每一件事和每一項工作都會有其特定的最好結果,這個最好結果就是我們做一件事和一項工作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目標。如果沒有目標,就不可能有切實的行動,更不可能獲得實際的結果;如果有了目標,你就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意味著從一開始時你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裏,從一開始時你就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裏,是否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至少可以肯定,你邁出的每一步方向是否正確。

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會養成一種理性的判斷規則和工作習慣,會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眼界。

善於將時間和精力運用在一個“最終”目標上的人更可能也更容易成功。

怎樣才能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同一個方向呢?從大的方向來看,可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學會放棄

不會放棄的人,永遠無法集中精力專注於一個方向。懂得放棄的人深知生命中有太多的誘惑,太多的選擇,隻有把不值得的追求都拋棄掉,才能追求一個目標,朝著一個方向努力。

檢視你的積極性

如果你發現自己做事的積極性不高或者沒有積極性,你就要認真考慮一下,是否偏離了自己既定的方向。

經常問問自己有多少責任感

每做一件事,都承擔著一定的責任。當你發覺自己沒多大責任心時,你就要想一想是否偏離了目標。

及時評估進展情況

要及時地評估離目標尚有多遠,尚有哪些事情要做,還要做哪些方麵的投入或付出,最好列出一張表格,這樣可以少走彎路。

發現偏差及時糾正

這一點很重要,就像航船,要隨時校正自己的方向,如出現偏差沒有及時發現,走得越遠,麻煩越大。

3.提高工作效率的時間管理法

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在於專心致誌地去做最有價值的工作,一次隻做一件事情,並不斷實踐,將其養成工作習慣。這樣,工作效率就會成倍地增加,進而獲得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

下麵是一些具體的工作方法,供大家參考:

盡量避免被打擾

電話、郵件是一個被打擾的因素,如何處理是很關鍵的事情。對於非技術支持性質的工作,郵件一天處理2次即可,可以在某個固定時間集中處理。對於電話,要盡量縮短被打擾造成的影響時間,盡快回複到原工作狀態。有時候,電話鈴響時,先不急著去接,把手裏的工作,做一個記號,這樣,接完電話以後,可以通過記號知道自己做到什麼地方、什麼程度,就可以很快地再接續上。

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

少看、多想,思考的思路要及時寫道記事本或者電子文檔中,記錄在手機裏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一些思想的火花可能會稍縱即逝,因此要將其記錄下來,以便日後整理。

關掉即時通信軟件

所有的即時通信軟件都是影響人專注思考的禍端,要避免被人打擾,隱身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忘記垃圾郵件

每天都會收到兩封“您被攔截的郵件明細”,不必浪費時間在被過濾的數百個郵件中尋找少見的“非垃圾”郵件,如果別人的郵件確實重要,那麼他肯定會聯係你的,所以不必再浪費時間去看垃圾郵件。

4.正確的時間管理觀念

對我們來說,什麼樣的時間觀念才算是正確的呢?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許多時間管理專家都指出:時間是與生俱來的,它像空氣一樣支持人們的生存,又像手或手指頭那樣提供我們不同的用途。因此,隻要我們不對時間抱任何成見,或加諸任何價值判斷,而視之為中性資源,這樣才有可能對它作出比較有效的運用。

視時間為中性資源,猶如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與技術資源那樣,將有助於我們切實把握“現在”,而不致迷失於“過去”或“未來”。但這並不意味著“過去”與“未來”不重要。“過去”猶如一麵鏡子,它足以令我們認清自己,以免重蹈覆轍;“未來”是“現在”努力的導向與終結。不過,隻有“現在”才是我們可以采取行動的唯一時間。世界上的所有成就都是“現在”所塑造的。因此,我們應該記住“過去”,把握“現在”,放眼“未來”。正像一位哲人對時間的看法那樣:

昨天是一張已被注銷的支票,

明天是一張尚未到期的支票,

今天則是隨時可運用的現金。請善用它!

5.時間管理的效率與效果

效率是管理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指輸入與輸出的關係。對於給定的輸入,如果你能獲得更多的輸出,你就提高了效率。類似的,對於較少的輸入,你如果能夠獲得同樣的輸出,同樣也可以提高了效率。因為管理者經營的輸入資源是稀缺的,所以他們必須關心這些資源的有效利用。因此,管理就是要使資源成本最小化。然而,僅僅有效率是不夠的,管理還必須使活動實現預定的目標,即追求活動的效果。當管理者實現了預定的目標,我們就說他們是有效果的。因此,進行時間管理不僅要使活動實現目標,即有結果,而且要做得盡可能有效率。

1987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在對19世紀英國社會各階層的財富和收益統計分析時發現,社會的絕大部分財富都集中在少數人手裏,而其他絕大部分人隻擁有少量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即80%的結果(產出、酬勞),往往源於20%的原因(投入、努力)。

習慣上,我們往往認為所有顧客一樣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種產品和每一分利潤都一樣好,都必須付出相同的努力,所得到機會都有近似價值。而二八法則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存在的這樣一種典型的不平衡現象:80%的成績,歸功於20%的努力;20%的產品或客戶,占了約80%的營業額;20%的產品和顧客,主導著企業80%的獲利。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要找出那些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占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個員工也要對工作認真歸類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不能事無巨細,麵麵俱到。二八法則同樣適用於我們的生活,如一個人應該選擇在幾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強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現;鎖定少數能完成的人生目標,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機會。

平時用80%的時間做重要緊急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而這20%的時間要用在投資於未來的80%的成功。

6.高效率地利用時間

哲學家和詩人歌德說:我們都擁有足夠的時間,隻是要好好善加利用。一個人如果不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時間,就會被時間俘虜,成為時間的弱者。一旦在時間麵前成為弱者,他將永遠是一個弱者。因為放棄時間的人,同樣也會被時間放棄。

盡管對任何人來說,時間的價值非比尋常,它與人生的發展和成功關係非常密切。然而,時間似乎總是人們最容易浪費掉的東西。可以這樣說,大千世界中,沒有什麼東西比時間更容易被虛度。

同樣的工作時間,同樣的工作量,為什麼你總不能像別人那樣在第一時間完成?亨利·福特這樣解釋人們每天花在處理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