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五經:《春秋》(1)(3 / 3)

死士擔心誤殺了公子壽會被責怪,公子朔卻暗自竊喜:兩個哥哥都死了,自己十拿九穩是繼承人,因而也不在意。衛宣公雖然討厭急子,但卻寵愛公子壽,現在聽說壽也死了,難以承受打擊,不到半月便鬱鬱而終,公子朔理所當然地繼位,是為衛惠公。

急子的部下左公子泄、右公子職,因為怨恨衛惠公進讒言害死急子和壽,便想為他們報仇。衛惠公繼位四年後,左、右公子暗中聯合急子和壽的舊部,發動內亂,擁立急子同母弟弟黔牟為新君,於是衛惠公隻得逃到他外公的國都——齊國。

八年後,衛惠公的舅舅齊襄公討伐衛國,幫助外甥成功複國,黔牟逃亡到周。為了鞏固齊國和衛國的聯盟關係,齊襄公逼迫衛宣公的庶子碩迎娶寡居的宣薑。

不久,衛惠公去世,他的兒子懿公繼位。懿公比起自己的爺爺衛宣公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不但喜歡美色,而且荒淫無道,喜歡厚斂百姓錢財來養白鶴,玩物喪誌,不理國事。不久,北狄討伐衛國,懿公號召全國抵抗,但百姓和兵士都不服從他,懿公被北狄殺死,剁成肉泥。

對於衛惠公和他的兒子懿公,衛國的百姓都不服,認為是他們謀害了急子,因此日夜咒罵他們。現在他們真的都死了,衛國百姓歡呼不已,將黔牟同母弟弟昭伯的兒子申迎立為新的國君,是為衛戴公。衛國自宣薑以來的長期混亂,終於平息。

華督父亂政

衛國公子州籲發動變亂時,州籲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決定送鄭公子段(晉國國君的弟弟)回國。但州籲是一個心眼兒很活的人,他知道自己難以被衛國人所服,就想拉一個同盟,表示自己是名正言順的。

於是州籲派人對宋國國君宋殤公說:“公子馮(宋穆公之子,被送到鄭國當人質)在鄭國對宋殤公不利,請您和我一起討伐鄭國。”宋殤公答應了。但是衛國和宋國護送公子段回國並沒有成功,宋國反而與鄭國結怨,兩國從此戰亂不斷——宋殤公在位十年,卻與鄭國打仗十一次。

宋國白白招來一個仇國,引起人民的不滿。眼看鄭國越來越強大,宋國太宰華督父為避免招來禍患,就想與鄭國改善關係,同時借此來提高自己的地位,獲得更大的權力。但宋殤公卻不同意與鄭國重修舊好。此時宋國的大權為孔父嘉所有,宋穆公臨死時把宋殤公托付給了孔父嘉,所以華督父雖然官居太宰、居“六卿”之首,但在宋殤公麵前,卻不及孔父嘉有分量。於是華督就想除去孔父嘉。

同時,孔父嘉的妻子是一個很美麗的女子,華督父想將她據為己有,更想除掉孔父嘉。於是他首先利用國人對戰亂的不滿,散布謠言:這都是孔父嘉煽動的結果,我要替人們殺了孔父嘉。果然不久,他就派兵攻入孔家,殺死孔父嘉,奪走孔父嘉的妻子。

華督父拭殺孔父嘉,引起宋殤公的強烈不滿。華督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宋殤公也殺掉了。然後,華督父接回在鄭國的人質公子馮,擁立他做新君,是為宋莊公。因為擁立宋莊公有功,華督父篡取國內大權,宋國在他把持下,常常幹涉衛國和鄭國的內政,宋國政局一直不穩。如莊公九年,宋國扣押鄭國大臣祭仲,強迫鄭國改立公子突為鄭國國君,後又逼迫鄭國還賄賂,再次引起宋國和鄭國的矛盾。後來宋莊公的長子宋閔公被南宮長萬殺死,華督父奉命討伐長萬,被殺死,他的兒子被新即位的宋桓公重用。

在宋莊公期間,因為華督父亂政,宋國政局一直不穩。直至宋襄公繼位,宋國才逐漸安定下來,宋國也因為宋襄公的圖霸走向大國行列。但國內的權力鬥爭從來沒有間斷過,也許這就是華督父所遺留下來的傳統。

曲沃並晉

晉獻侯蘇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晉穆侯,一個是殤叔。

其中長子晉穆侯有又有兩個兒子,太子仇和次子成師。說到次子“成師”這個名字,大臣師服認為這個名字取得太好了,因此建議將這個名字賜給大兒子,而將二兒子改叫為仇。因為“仇”字有輔佐的意思,將來剛好要輔佐太子。晉穆侯沒有聽取,依舊為大兒子取名為“仇”,小兒子取名為“成師”。

27年後,晉穆侯駕崩,他的弟弟殤叔想篡權奪位。這時候太子仇才20歲,勢單力薄,無力與殤叔抗衡,於是就逃亡了,殤叔繼承王位。幾年後,已經在外曆練了一番的太子仇帶領一幫人回國,殺了殤叔,奪回自己的君位,這就是晉文侯。

後來,晉文侯去世,王位傳給他的兒子昭侯。昭侯為了避免重蹈父親當年的覆轍,一繼位就給叔叔成師一塊封地。隻是封地的位置似乎不利於他的統治,因為他將叔叔封在曲沃城,曲沃城比晉都翼城還要大。

當年預言兄弟二人名字應該對調一下的師服仍舊活著,對晉文侯說:“樹根大,樹枝小,這個大家都能理解。封侯原本是天子的事,晉國現在隻不過是一個諸侯,怎麼能封一個城池比國都還要大的地方給您的叔叔呢,這種情況肯定長久不了,肯定會出事的。”不過晉文侯的勢力不及叔父大,也許他也是逼不得已將較大的曲沃封給叔叔的,沒有辦法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