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句話是學會放棄,放下即是得到
怎麼理解呢,你掌控的越多你就越累
你放下越多就會得到的更多,放下,說明你獲得了心靈的超脫
擁有了自我的拯救,所以是一種擁有
也有人說放下你所有的負擔與世無爭,靈魂與心理得到了解脫,
再沒有塵世的煩惱,釋懷了也就等於你擁有了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東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
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恨,就對愛恨放不下;有了貪心,就對貪心放不下……
而這種種放不下,使得我們像背著房子行走的蝸牛一樣,活得越來越辛苦。
下棋何嚐不是需要放下,一味的追求速度是不行的,有時候要通過博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痛,沒有誰是經得起分析的。有些隱瞞隻是一種無奈,無關坦誠。隱痛,就像夏日樹能下的角落裏,厚厚的青苔,有著刻骨的悲涼。偶爾你會小心地看著那些隱痛,細碎的秘密裏,你知道,是撕裂的疼,隻有自己明白。有些人事你永不會舍棄,因為是你們彼此的承諾。你會默默守候,靜靜珍惜。需要你承受的,你不會躲閃。歲月於你,不必驚慌。命中有時終需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相傳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位黑指婆羅門來到他的麵前,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給佛陀。佛陀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黑指婆羅門於是把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說:“放下!”黑指婆羅門再把右手拿的那個花瓶也放在地上。然而,佛陀接著還是說:“放下!”黑指婆羅門隻得回答說:“我已經兩手空空了,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您為什麼還要我放下?”佛陀對他說:“我並沒有讓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都放下時,才能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出來。”黑指婆羅門終於悟到了“放下”的真義——“放下”心中的一切貪欲、憤恨和妄想,才能自由自在,才能解脫。
一位心理學家說:現代人學會了追趕時間,卻沒有學會耐心等待;學會了急不可耐,卻沒有學會拭目以待;學會了對物欲的追求,卻沒有學會放下。於是生活中多了為情所困,為錢所迷,為官所累的人;多了愁眉苦臉,悶悶不樂,心事重重的人;多了花言巧語,虛偽矯情,言不由衷的人。
正確的放下,是一個人生理與心裏健康成熟的表現。就體育而言:棋局既已走入死局,球賽即已大勢已去,何不換下主力,鳴金收兵,以圖日後東山再起,一味的死打硬拚,隻能空耗體力,暴露出自己底氣不足——輸不起!就生活而言:感情既已走入人生的沼澤地,又何必苦苦糾纏那曾經的每一句話,如同風箏的線已斷了,何不讓放風箏的人與風箏一同自由,留下一份記憶,一份感覺,一份曾經的擁有,畢竟彼此的牽強,隻能給雙方造成更大的傷害。
1976年英國探險隊成功登上珠峰,下山時卻遇上了狂風大雪,如果紮營休息,惡劣天氣很可能致全軍覆沒,而繼續前行必須放棄隨身的貴重物資和寶貴的資料,還要在食物缺乏、隨時有失去生命的危險情況下前進10天。這時退役軍人萊恩率先丟棄了所有的隨身裝備,並和隊友們相互鼓勵著忍受著寒冷、饑餓和疲勞,不分晝夜地行走,隻用了8天的時間就到達了安全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