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當防火邪侵
所謂“火”隻是一種中醫上形象的說法,指在人體內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它能產生溫暖,提供能源,推動生命的進程,中醫稱這種“火”為“命門之火”。在正常情況下,“命門之火”藏而不露,動而不散,潛而不越,但倘若因氣候、心緒等導致“火性”失控,表現出病症,統稱為“上火”。
(1)春季防上火要求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適當休息,切忌連續“作戰”娛樂到午夜。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飲水或喝清熱飲料,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泄,達到清火排毒的目的。
(2)夏季保持心態平衡是預防上火的關鍵。要盡可能給自己營造安靜的環境,多聽些舒緩的音樂,緩解焦躁情緒,同時應注意保證睡眠充足,多吃清淡、祛暑益氣、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苦瓜、西瓜、牛奶等。
一旦出現上火症狀,則要根據不同病因對症解決:如在生活工作中的不開心,則可以去找朋友聊聊天、散散步,或者做一個短時間的旅行,不氣不煩,遠離是非之地等,心情就會豁然開朗。如果由於各種原因的生氣發怒,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等心情平靜下來再去思考分析問題,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也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或平時沒有時間做甚至是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
(3)秋季要避免“上火”,首先要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按時作息,避免熬夜,定時定量進餐,不為趕時間放棄一頓正餐,也不為一席佳肴而暴飲暴食。其次,多吃“清火”食物,新鮮綠葉蔬菜、黃瓜、橙子、綠茶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而胡蘿卜對補充人體的維生素B,避免口唇幹裂也有很好的療效。此外,還可以口服各類清涼衝劑,如夏桑菊衝劑、金菊衝劑等對“清火”都很有效。同時,還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情緒受到刺激而“上火”。
(4)冬天也容易上火,因為天氣寒冷,人們會多吃肉驅寒,放假聚會時更容易餐餐肉食,不免“火”從口入。其實,隻要記得每天必吃的食物以及水果、涼茶,再避開“生火”食物,就能很好地抑製“火”氣。
【貼心提示】
不論在哪個季節上火,必要時都可以少量服用牛黃上清丸、三黃片、青果丸等清火藥物。但在使用這類藥物時,必須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服用,不可想服多少就服多少,也不宜長期把它們作為常用藥物使用,否則將會引發藥物造成的腸道疾病。
【語錄鏈接】
諸禁鼓栗,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
風熱火兼為陽,寒濕燥同為陰。又燥濕亦異也。然燥金雖屬秋陰,而其性異於寒濕,燥陰盛於風熱火也。
——《易經》
身熱則死,寒則生。
——《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
——《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
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
——《黃帝內經·素問·玄機原病式》
9.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黃帝內經·素問·評熱病論》
氣,從廣義來說,是一個哲學概念,是指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質,宇宙間的一切事物現象都是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且主要通過髒腑組織機能活動來反映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從現代醫學角度講,人體之氣無非是指新陳代謝的機製及其所產生能量的總稱。
氣邪性質和致病
生氣是百病之源,氣大傷身。從中醫角度來看,生氣至少對人有以下幾大傷害。
(1)傷腦:生氣時,氣血上衝,會使腦血管的壓力增加。
(2)傷神:生氣時,心不能靜,神則不寧。
(3)傷心:生氣時,心髒供血不足,極易導致心肌缺氧。
(4)傷肺:生氣時,呼吸急促,肺泡不停擴張,從而危及肺的健康。
(5)傷脾:生悶氣會使得氣在胸腹中形成中醫所謂“橫逆”的氣滯,婦女的小葉增生和乳癌很可能都是生悶氣的結果;另外一種有氣無處發的窩囊氣,這種人心理經常處於生氣或著急的狀態,很容易形成橫逆的氣滯,造成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嚴重的會造成胃出血。
(6)傷肝:發脾氣時,氣會往上衝,直衝頭頂,所以會造成頭頂發熱,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禿頂。嚴重的暴怒,有時會造成肝內出血,更嚴重的還有可能會吐血,吐出來的是肝裏的血,程度輕一點的,則出血留在肝內,一段時間就形成血瘤。這些聽起來很可怕,可卻是真實的情形。
氣邪侵害的防治
由於生氣會使人體造成許多傷害,因此,對付氣邪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不生氣”。所謂的不生氣並不是把氣悶住,而是要求修養身心,開闊心胸,或者尋求一種宗教信仰,使得麵對人生不如意時,能有更寬廣的心胸包容他人的過錯,打消生氣的念頭。
中醫利用按摩或用針灸肝經,在病人生氣之後設法將生氣造成的傷害降低到最低。其方法是人生了氣後,立刻按摩腳背上的太衝穴,可以讓上升的肝氣往下疏泄,這時穴位會很痛,必須反複按摩,直到這個穴位不再疼痛為止。也可以在生氣的當天為其針灸,在太衝穴紮針,並留針30分鍾,隔兩天再紮一次,直到這個穴位按起來不再痛,頭頂也不在發熱為止。但如果由於生氣而在肝裏留下了血瘤,那就需要很長時間的保養。另外,吃些可以疏泄肝氣的食物,如陳皮、山藥等,也很有幫助。
【貼心提示】
最簡單的消氣辦法是用熱水來泡腳,水溫控製在40~42℃,泡的時間根據自己的需求而定,建議最好是泡到肩背出汗為止,血氣低的人也可以泡2個小時左右。
【語錄鏈接】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
氣聚則塞,氣散則通;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氣。
——金翼櫃
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
10.怒則為病,暴怒傷陰
——醫學諺語
怒是一種富於衝動性的情緒,是願望不遂而積累起來的緊張爆發。受人欺侮或欺騙、善意被誤解、缺點劣跡被揭發、秘密被泄漏、權利被侵奪等最易被激怒。
怒邪性質和致病
“暴怒傷陰”即是指惱怒過度可引起髒腑氣血病變。人在發怒時,生理上產生的功能失調、肝氣橫逆上升和氣血上湧等一係列變化會使人的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嚴重者甚至會心血管破裂而猝死。
老年當防怒邪侵
老年人初從崗位上退下來時,在思想上、生活上、習慣上和人際關係上,都會產生一時性的不適應,他們稍遇刺激就容易生氣,一句話不順心就容易發怒,這種狀態對身體是非常有害的,那麼該如何去克服這一矛盾呢?
(1)防怒:就是杜絕致怒的因素。影響憤怒的因素,有生理性的,如“人困則多怒”、“人疾則氣燥”。這類怒,往往誤會者多,過後也後悔。有心理性的,如受辱氣不順時的發怒。這類怒,多形於內,對身心最為不利。因此,要防怒必須從認清自我入手,做“現在”的主人,適應新的狀況,不做“過去”的奴隸。須知:留戀過去就等於忽視現在,是自尋煩惱。
(2)製怒:就是克製憤怒來製住臨時的騷亂。製怒之策,首先是容忍。既要講原則,更要講究寬宏大量。二是自省。百怒之源,起之於辱。反躬自問自己是否有被辱之處,善意者不應談怒,惡意者不值得怒。三是自解。自解有兩個意思。其一是引退,從致怒場合明智引退;其二是自製,控製情緒,克製怒氣,不生事端。
【貼心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需要發怒的事件時,有一個小竅門可以抑製心中的怒火:舉手後先伸縮指頭10下,或開口時先轉繞10圈舌頭,等到動作做完,怒氣就消了一半。
【語錄鏈接】
怒則氣上。
——《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
大怒傷目,令人目暗。多怒,百脈不定,鬢發憔焦,筋萎為勞,藥力不及。當食暴嗔,令人神驚,夜夢飛揚。
——《清涼書》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饗泄,故氣上矣。
——《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
怒甚則脅痛,鬱極則火生,心煩意躁,筋節不利,入夜不寐。
——《醫醇剩義·怒傷》
11.驚喜為心之誌,過則傷心
——中醫諺語
祖國醫學一向倡導“養生先養心”、“上醫治未病”的健康理念。中醫認為,“心,主神明,為五髒六腑之大主”,也就是說,心是主持人體思維活動、情感變化的最高機構,同時心對外界各種刺激的調節作用也是直接影響其他髒腑的功能活動。通常人們把各種情感變化歸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即稱為“七情”。在正常情況下,人受到外界幹擾而產生不良情緒時,通過自身的心理承受和心理調解可盡快化解,從而不會成為致病因素,也不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及其他髒腑功能。但是,當人們受到過度的精神刺激超出了生理承受能力時,即可造成機體氣血運行不暢,髒腑功能失調,從而產生各種疾病。
正常的高興喜悅情緒,可緩解人的緊張壓力,有利於心髒的運血功能。但是過度的暴喜或驚喜會造成人的精神渙散、精力不能集中,甚則出現神不守舍、哭笑無常、躁動不安、心動過速等症狀。如有高考學生考試後心理壓力很大,總覺得考得不理想,多日悶悶不樂,當突然接到錄取通知書後驚喜若狂,哭笑不止,躁動不安。日常還見有老年人平日孤獨寂寞,在年節假日裏,兒女突然從外地歸來,使老人欣喜過度,血壓升高,心律失常,甚則造成心髒病發作。
喜為心之誌。在正常情況下,適度喜樂能使氣血流通,肌肉放鬆;心氣舒暢,營衛和調,表現出健康的狀態。但是喜樂無極,超過正常限度,就可導致心髒的病變。如《淮南子·原道訓》曰:“大喜墜慢。”陽損使心氣動,心氣動則精神散而邪氣極,從而出現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癡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寫範進老年中舉,由於悲喜交集,忽發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傷心病例。
暴喜性質和致病
《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所說“喜則氣緩”,包括緩解緊張情緒和心氣渙散兩個方麵。在正常情況下,喜能緩和緊張,使營衛通利,心情舒暢。但暴喜過度,又可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正如《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所說“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應當指出,臨床上常見痰熱擾心的喜笑無常和心陰虧損的喜憂多哭等病症,與本證的病因和治法均有所不同,故有治喜以恐的治法,而痰熱擾心,心陰虧損就不能以恐治療。
日常當防暴喜侵
《黃帝內經》講:“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講的是喜怒無常,或者過寒過熱,都會傷害生命,因此保持不喜不怒的心態是一種境界。
(1)隨遇而安,平和麵對:宇宙是運動的,事物是發展的,人心是變化的,每天發生的事是不可預測的。平和地麵對已知的、未知的、突如其來的各種事情,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無喜無憂,無怨無悔;酒席宴上不要醉,平淡生活糙米香。自己不傷自己,誰也傷不了你,被傷者皆為自傷。這就是“安居處”,也是隨遇而安。
(2)飲食清淡,身體安生:《黃帝內經》講,吃得清淡而少補氣,吃得味厚而多傷氣。有些人患癌症之後,堅持吃素食,堅持吃得適量,腫瘤得到了控製。這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講的清淡而少補氣的道理。清氣可以氣化腫瘤。《說文解字》講,不流而留即是瘤。清淡飲食,身體安生。我們身邊發生的種種事情都能證明了這個道理。
(3)正確鍛煉:做適合於自己的鍛煉。自然界有四季,人也有春、夏、秋、冬四個階段。少年兒童屬於春天,青年屬於夏天,中年人屬於秋天,老年人屬於冬天。少年兒童與青年的鍛煉效法春夏勃勃生機生長陽氣;中老年人的鍛煉要效法秋冬收藏陽氣。中老年人最好的鍛煉是走路,要學會走路,堅持走路;最忌諱的是劇烈運動,用力運動。
【貼心提示】
現代家庭中,子女一般都在外地工作,老人一年到頭都難以見到自己的孩子,當他們好不容易見到麵後很容易造成“喜則氣緩”,如若再吃點好東西,很可能又會造成脾胃方麵的毛病,所以兒女們一定要記住常回家看看,多孝敬父母,以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
【語錄鏈接】
喜怒傷氣,寒暑傷形。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