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斷交
【釋義】指朋友之間因意趣不合而斷絕交往。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是東漢末年有名的隱士,他在遼東隱居了三十多年,三國時的魏文帝曾請他出來做官,他一直不肯答應。
管寧年輕時,曾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名叫華歆,他們在一起種地,一起讀書,過著很平淡的生活。
有一次,管寧和華歆一起在菜地裏鋤草。忽然,管寧的鋤頭挖在一塊堅硬的東西上,發出很響的聲音。管寧以為是塊石頭,就把它挖出來,卻原來是塊黃燦燦的金子。管寧好像根本就不知道這是塊金子,順手撿起來丟到了地邊。
華歆聽見了響聲,扭頭一看,見是塊金子,忙跑過去把它拾了起來,臉上露出了貪婪的神色。他正要把金子收起來,卻看見了管寧一副不屑一顧的表情,頓時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他又看了金子兩眼,隻好把它又丟到了地上。
還有一次,管寧和華歆正坐在書房裏讀書。那時候,人們都是席地而坐。他們倆坐在一條席子上正讀著,忽然從外麵傳來一陣喧嘩聲。原來是有一位當官的乘著馬車路過,前呼後擁,十分氣派。
管寧隻顧讀著書,根本沒有聽見外麵的吵鬧聲。而華歆卻讀不下去了,他忍耐不住,就放下書本跑出去看熱鬧。他看了好一陣,直到那位當官的走遠了才回來。
華歆坐下以後,心裏卻還是靜不下來。他忍不住對管寧說起剛才那位官員來,說他的場麵是如何闊氣,氣派是如何大。他說得眉飛色舞,臉上流露出非常羨慕的神情。
管寧聽著,心裏非常厭惡。他這時已看清了華歆的真實麵目,知道他向往的是榮華富貴,與自己的誌向完全不一樣,就拿刀把兩人同坐的席子從中間割成兩截,對華歆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從今以後,我們互不相識!”
“割席斷交”又作“割席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