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女職工的壓力緩解(2 / 3)

對人表示善意

心理成熟的人,一般都有著濃鬱的愛心,能夠在一切需要的場合對周圍的人表示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樹敵人,從而使自己的心境時常保持平靜。

及時娛樂

一部分人懂得忙裏偷閑使自己投入到文化娛樂活動中去,因為這是消除心理壓力的最好方法。他們對采取的娛樂方式不大講究,最重要的是要令自己的心境舒暢。

4.職業壓力會引發哪些疾病

據有關報告顯示,現在都市人群中30歲到45歲組死亡率上升幅度較大,且意外死亡,是青壯年的第一死因。其中交通事故在各年齡人群中都占意外死亡的首位。至於青壯年意外死因第2位的自殺,專家提示這與心理不健康有關。在中年人群中,惡性腫瘤所占比例呈上升趨勢,且是中年人的第一死因。

30歲到45歲之間的人,多是在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而隨著社會競爭加劇,工作的壓力也大,很多人減少休息睡眠,透支身心健康。他們不運動,有病也不及時去醫院,結果使身體不能承受重負。

據資料顯示,在職員工的心髒病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發病年齡也在逐年提前。在有的醫院接診的冠心病患者中,有近1/3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而10多年前還不是這樣,那時40歲以下的病人很少見。這說明,不良的生活方式使急性心肌梗死正在逼近年輕人。

據某地對40歲以下的心髒病病人進行的調研,發現這些青年患者一般都血脂不高,也大多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專家認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諸如過量吸煙、過度勞累、精神緊張等可能是導致中青年患上冠心病,並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降低了人的機體心理防衛功能及內環境的穩定程度,誘發冠狀動脈痙攣,斑塊脫落或形成血栓,從而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國外有研究表明,職業壓力會使心血管病死亡危險增加4倍。

5.慢性疲勞對女性的侵襲

據有關資料統計,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多發生在20~50歲之間的人群,女性的發病率比男性高,患病者大多數為辦公室工作人員。深圳的調查結果發現,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2倍,慢性疲勞綜合征已成為中青年女職工的常見病。為什麼女性更容易罹患“慢性疲勞”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原因:

與女性的生理特點有關

中醫將“慢性疲勞”病因歸納為:內傷七情,外感六淫所致髒腑功能失調,精、氣、血耗損引起的虛勞症。女性一些特有的生理現象——月經、白帶、妊娠、分娩、哺乳等使其消耗精氣血,造成肝腎虧虛,加重疲勞感,最終導致慢性疲勞綜合征。

(1)缺鐵引起的疲勞感。大多數女性的疲勞與缺鐵性貧血有關。女性缺鐵性貧血主要與以下原因有關:長期月經過多,或伴功能性子宮出血,出血時間過長,出血量過多,流產過於頻繁或失血過多;過分注重體形,節食瘦身,最終導致營養攝入不足,體內缺鐵。貧血造成體內供氧不足,從而使人感到疲勞。

(2)激素變化引起的疲勞感。人體內各種激素之間保持著微妙的平衡,從而影響機體的新陳代謝或情感,如雌激素、胰島素、皮質醇、甲狀腺激素等,當因疾病或精神因素(精神緊張、壓抑等)而影響了激素的分泌時,由於激素分泌的不均衡會破壞身體平衡,引起情緒的變化並使人感到疲勞。例如,經期前的頭痛、煩躁和疲勞與有些女性對黃體酮過敏或月經前未充分攝取身體所必需的能量有關。服用某些含激素的避孕藥,也會影響體內原有激素的平衡而引起疲勞。因此,激素類如甲狀腺激素、雌激素等藥物的服用要特別慎重,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服用。

(3)腸毒素引起的疲勞。人體腸道內有多種細菌,細菌之間存在一種平衡,精神緊張、吃過涼的食物或吃肉類和糖分過多時,破壞了腸道內細菌間的平衡,造成菌群失調,使腸內產生毒素,被腸壁吸收後引起疲勞。女性中多見便秘,長期便秘者腸道積存的糞便因產生腸毒素而引起疲勞。所以,如果長期消化不良、便秘,那麼漸漸感到有點疲勞、失眠、精神恍惚等症狀,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此外,如果婦科疾病長期不愈,也容易引發慢性疲勞綜合征。

與女性的心理特點有關

事事追求完美的心態,對家庭、事業抱有太多的理想,強烈的進取心以及對年齡的恐懼迫使大多數女職工忘我工作的同時努力維護家庭的美滿幸福,她們始終處在周而複始的慣性忙碌中。而敏感、細心、多慮、情緒化以及價值觀的不同使女性更容易體會自身的變化,對疲勞的感受程度也更高。女性更傾向於采用傾訴、忽略或自我安慰的方式來緩解自身的壓力,其效果不如男性更有可能采取直接解決問題和活動轉移的方式來緩解壓力的方法。而及時有效地緩解各種壓力對減輕疲勞十分重要。

6.女職工戰勝壓力保持從容的方法

女職工由於其生理與身體的特殊性,在工作和生活中一般要承擔比男性大得多的壓力,那麼,女職工怎樣才能戰勝壓力、從容生活呢?

(1)合理安排時間。做事按重要程度不同,安排先後,確定所需時間,按照計劃進行。

(2)將生活重大變動分散。給自己一些時間先適應一個變動,再做出另一個變動。

(3)量力而為。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工作,訂目標要切合實際。

(4)作明智的決定。先收集有關資料,對重大問題不要盲目決定。先衡量事情的好壞,並讓受影響的人士參與決策過程。

(5)凡事樂觀。避免消極情緒滋長,找出消極情緒產生根源,積極加以克服。

(6)建立一個快樂的家庭,使家成為一天工作之後的安樂窩。

(7)結交朋友。以誠相待,以心相交,自然會結交一些知心朋友。

(8)保持健康。經常運動、明智的飲食和足夠的睡眠,有助保持身體健康。

(9)學習一些鬆弛技巧,例如深呼吸、靜坐、按摩,都能消除精神壓力。

7.實施速效精神放鬆法

無論是經過一天忙碌的工作,還是其他事件使你感到精神緊張時,可以通過下麵的方法,隻要幾分鍾的時間就會使你放鬆下來。

(1)找一個舒適的地方坐下來或靠一會兒,不要讓別人來打攪你。

(2)閉目養神。做深呼吸,把手放在肚子上,小指放在肚臍上,其他手指伸開。要感覺到手在上下移動,好像肚子上有一個小氣球在充氣。控製住呼吸後,讓意念周遊全身,從腳趾開始,到頭頂結束。讓意念在每個部位充氣,在感到緊張的部位要多停留一些時間。

(3)做一下意念操。想像自己在海灘上,隨著海浪呼吸:在海浪靠近時吸氣,在海浪遠去時呼氣。

(4)播放輕柔的音樂。

(5)放鬆全身肌肉。

8.職業女性怎樣與壓力快樂相處

35歲的潘女士是一名潮流信息發布專家,她形容自己就像一個超負荷的陀螺一樣不停地旋轉,旋轉……“有時下午3點在東京上飛機,10個小時以後麵臨的又是巴黎的下午3點,我希望自己有三頭六臂,72小時連續不睡覺去完成每一個策劃,誰還管身體是不是需要休息呢。”終於,被忽視的身體向她發出了警示:哈欠連天,心不在焉,皮膚幹澀,嘴上起燎泡,腸胃不適,小腿和腳也趁亂浮腫起來。據醫生分析認為,潘女士是長期感受壓力從而導致了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