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如何減輕家庭的壓力(1 / 3)

第六章如何減輕家庭的壓力

1.家庭成員帶來的壓力有哪些

來自家庭成員的壓力並不比來自工作方麵的壓力輕,因此,家庭壓力不容忽略。比如,丈夫或妻子與對方的性格或興趣方麵的衝突越來越激烈,孩子不把大人的教誨放在心上,甚至陽奉陰違等。另外,家庭突然出現不測風雲,如家庭某個成員患疾病或傷殘,這都會給人帶來壓力。

2.調節家庭情緒減輕壓力

在影響人們健康的眾多因素中,有一個極易被忽視而又相當重要的因素,它就是“家庭情緒”。心理學告誡人們要保持良好而穩定的情緒以增進自己的情緒是很不夠的,因為,每個人每天約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過的。而家庭是情緒的整體,每個家庭成員都不能完全獨立,都要受到家庭整體情緒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同時對每個家庭成員來說,它又是一個整體。家庭成員情緒的總和構成了家庭情緒,反過來,家庭情緒又對每個家庭成員的情緒施加影響,是關係著每個家庭成員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當我們認識到家庭情緒的重要性之後,就應該時刻關注和不斷改善自己的家庭情緒。改善家庭情緒,必須認識、重視和善於利用家庭內的情緒感染。那麼,究竟應該怎樣正確認識和對待並善於利用它呢?

要有目的地努力改善自己的家庭情緒,使積極的情緒占家庭情緒的主流,使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心情舒暢,快活常駐。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愉快並非易事,要從以下四個方麵著手:

讓家庭裏充滿愛

愛是家庭幸福的能源和快樂的溫床,愛他人與被他人愛,才會化冷漠為溫暖。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生活在一個充滿親情之愛的家庭中,就是遭遇到挫折與不幸,也會很快地將它們擺脫。相反,生活在一個缺少愛的家庭裏,則被煩惱與憂慮會緊緊地纏繞著。因此,欲使家庭快樂,自己必須首先向所有的家庭成員奉獻愛心。家庭主要或核心成員應該以身作則,做出榜樣。

盡量滿足親人合理需要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情緒與其需要能否得到滿足密切相關。當需要得以滿足時,一般情況下都會產生積極的情緒(滿意、欣喜、快樂等);而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則多產生消極的情緒(不滿、惱怒、憤懣等)。所以,每個家庭成員尤其是核心家庭成員,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滿足親人合理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給予親人關心、支持、幫助、安慰、鼓勵與讚賞。

不斷豐富家庭精神生活

培養業餘愛好,興趣多樣化,經常開展娛樂活動,讓歌聲、琴聲和歡笑聲充滿家庭,這些都會優化家庭的情緒。

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忌諱

增進團結,提倡家庭民主,親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體諒,也是改善家庭情緒不可缺少的內容。

每個家庭成員尤其是家庭主要成員,應該學會和善於引導積極情緒的擴散,及時遏止和消除消極情緒的產生和傳播。每個人都要養成這樣的習慣,自己在工作單位遇到的令人高興的事情,下班到家及時地告訴親人,快樂讓親人分享;相反,一些微不足道的煩惱與不快,則不必對親人講。

但要注意,那些一時排解不開的心事,也不要長期埋在心底,就該及早地向親人傾訴,求得親人的幫助。

有些人在外麵遭受挫折,將火氣帶回家裏,拿親人當泄氣筒,發脾氣動肝火,甚至打孩子、罵老婆,這是無能的表現,也是恣意製造與擴散消極情緒,對親人的身心健康危害甚大,實不可取。

研究表明,家裏人團聚在一起時是家庭內情緒感染的重要時間。如進餐時、晚上看電視時,人們應該重視這些時間或場合。親人之間更應該相互愛護與體諒,盡力創造出一種和諧輕鬆和歡快的氣氛。有些人習慣在餐桌訓子;有些夫妻常在進餐時相互責怪。無疑,這些都給家庭內消極情緒的產生與傳播提供了方便,應該盡力避免。

酗酒、賭博是不良嗜好,也是家庭消極情緒產生與感染的幫凶。酒鬼與賭徒常攪得家無寧日,給親人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因此,為了防止家庭內消極情緒產生與擴展,為了全家人的身心健康與幸福,奉勸嗜酒成性者戒酒,好賭者戒賭。

一些人在家庭中作風專橫,行為霸道,動不動就大發雷霆,對親人冷言冷語,甚至拳腳相加。這些人可謂家庭健康公害,是家庭消極情緒的重要感染源之一。維護家庭的健康與防止家庭消極情緒的產生,必須重點治理這些人物。當然,主要還要靠他們自己的主觀努力,加強道德與個性修養,克服缺點,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為改善家庭情緒做出貢獻。

3.夫妻正確處理家務以減輕壓力

在我國當前的社會條件下,家務勞動確實是很繁重的。對於雙職工家庭來說,8小時在單位工作,回到家裏就得忙家務,真是“眼睛一睜,忙到熄燈”。

另一些調查也表明,家務勞動不能妥善處理好是發生家庭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夫妻因家務勞動鬧矛盾的原因,大致又有兩點,一是思想上、心理上的不協調,如丈夫有大男子主義思想,認為家務事應由婦女去做。二是安排上的不恰當,反過來又造成或擴大雙方在思想上、心理上的矛盾。所以,進行夫妻在家務勞動上的心理調適,是十分必要的。為此要做到:

平等原則

要把家庭生活安排好,夫妻之間對家務勞動就必須取得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一致。夫妻雙方都應該把家務勞動看成是自己的本分,妻子不能醉心於所謂“妻管嚴”,丈夫也要擺脫“大男子主義”的羈絆。一句話,夫妻雙方對家務勞動應采取平等的原則,事情就好辦多了。

一致原則

家務勞動是沒有底的:房間可以布置了又布置,桌子可以抹了又抹,一件外衣可以一個月洗一次,也可兩三天洗一次,等等。在這些問題上,夫妻之間未必就那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就需要商量。雙方經過商量取得一致意見後,照此辦理,不自行其事或陽奉陰違,矛盾就會少多了。

分工原則

家務勞動也以各盡其職為好。在自己分管的範圍內,自覺得把事情幹好。分工也不是半斤八兩絕對平分,而應根據夫妻不同體質、能力、生理、心理情況合理安排。

一般情況下,男同誌體力好,家中的粗活可包給丈夫;女同誌比較纖細,烹調、針線一類細活,理當承擔。當然分工不是分家,雙方也要主動互相配合,互做幫手,這樣既分工又配合,要求明確,有條不紊,彼此間也有一種支持感,不僅對提高家務勞動效率有好處,對於促進夫妻和諧相處也有好處。

寬容原則

夫妻間各自的經曆、習慣、工作忙閑及家務勞動能力不同,在家務勞動中承擔的數量、完成的質量肯定會有所差別。例如丈夫下班較早,理應負責晚餐,可是烹調技術不高,燒出的飯菜不可口,這時妻子怎麼辦?責怪嗎,這將既傷感情,也會打擊丈夫的積極性,因此還是以寬容為宜。

家務勞動看起來隻是一個“幹”的問題,其實怎麼幹法,大有講究。幹好了,效率高,大家心情舒暢,家庭生活愉快;幹不好,事倍功半,彼此都不愉快,有時還要吵一場。

所以,夫妻之間對家務勞動的看法、想法和心理狀態協調一致,使家務勞動這個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成為夫妻和諧相處的催化劑,是一件值得深入進行研究的課題。

4.調解家庭矛盾以減輕壓力

家庭鬧矛盾,並不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情,它不僅使家庭成員心煩意亂,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會影響鄰裏的安寧,造成不好的影響。每當我們自己的家庭發生矛盾,或遇到街坊鄰居、親朋好友的家庭發生矛盾時,我們應當怎樣進行調解呢?

當自己的家庭發生矛盾時

家庭生活中,大事要講究原則,小事要講究風格。一般來說,家庭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發生矛盾和糾紛,是很難分清誰是誰非的,即使自己有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發現愛人在賭氣,要學會使他(她)順氣,多為對方著想。當愛人發火時,自己要壓住火,在火頭上不要辯論誰是誰非。等消火後,再好言相勸。批評對方的時候,要誠心誠意,言辭中肯,以柔克剛,擺事實,講道理。不能諷刺挖苦,更不能當眾“揭短”,而要使之心悅誠服。

處理好各種社會矛盾

當親屬家人、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的家庭鬧矛盾時:父母之間,婆媳之間、父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妯娌姑嫂之間……無論我們周圍哪些人鬧了矛盾,都需要我們首先采取“降溫”措施,然後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平息矛盾,求得和解。

有幾種“降溫”措施經試用後確實有一些效用:

(1)反激法。如果鬧矛盾的雙方一向感情很好,偶然因故鬧起矛盾,調解者可激烈地批評其中一人,使另一方感到“太過分”,從而喚起對親人的感情,即可收到“降溫”之效果。

(2)打岔法。調解者可在矛盾激烈時突然插入,引開話題,或借故將其中一人設法拉走,使雙方能夠冷靜。

(3)威懾法。請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長輩,借用自己的威望,首先嚴厲製止矛盾雙方停止爭吵,繼而嚴肅地對他們講清爭吵的壞處,特別是對孩子的惡劣影響等,努力使他們平心靜氣地解決相互之間的矛盾。

這些方法,對於及時製止十分激烈的矛盾衝突與爭吵有一些作用。當然,完全解決矛盾還得靠耐心的說服、開導、教育工作。

5.合理安排家務勞動

每一個家庭都有大量的家務勞動,據北京市統計局1982年對566名女職工進行調查表明,她們的家務勞動每天大約有十三項之多,平均每人每天用於家務勞動的時間須三小時四十三分。在住房的生活設施不齊全的家庭,每人每天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需要四小時四十四分左右。對於這麼沉重的負擔,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合理安排,勢必會嚴重影響家庭每個成員的工作、學習、生活和健康。

怎樣比較合理地安排家務勞動呢?

要力求簡單,節省時間

家務勞動是沒有底的,不必爭取做得十全十美,應當力求簡單,從節省時間上多考慮。家庭的擺設如果不那麼瑣碎,平時做飯菜或招待客人如果不那麼講究花樣、形式等等,就可以把家務勞動的時間壓縮到最少程度,騰出時間、精力來從事工作、學習、娛樂和體育鍛煉。

要運籌巧妙,計劃安排

有些家庭家務勞動似乎特別多,全家人總是在忙忙碌碌。這很可能是由於對家務勞動缺少計劃性所致。應當在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能對家務勞動有個計劃安排,統籌考慮。可以把家務事分成必做、有時間就做、可做可不做等三類。時間允許,把必做的事先做完,有時間再做其他事情。同時,要善於利用空隙,善於在同一時間裏做幾件事,“重疊”利用對間。

要逐步“電器化”,提高效率

現代科學把一代又一代實用、方便、高效率的家用電器送進了家庭。這些家用電器省時、省力,大大減輕了家務勞動的負擔。洗衣機、電冰箱、電飯煲、電熨鬥、電烤箱等等家用電器,正逐步把人們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因此,每個家庭努力積蓄一些資金,逐步購置家用電器,從長遠利益看,是十分合算的。

要依靠社會,宏觀考慮

家務勞動社會化,是從根本上解決家務勞動負擔重的途徑。孩子入托、招聘家庭服務員、請街道勞動服務組織洗衣服、熨衣服、自行車寄存、修理電器,做木工活等等,這些社會化的家務勞動,已經在大中小型城市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將來,待主食成品化、副食加工化等更加社會化的家庭服務工作得到大發展後,必將使每個家庭的家務勞動從繁重走向輕鬆,變生活負擔為生活樂趣。

6.夫妻互動共尋減壓良策

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核心。夫妻關係融洽與否,對親子關係有重要影響,對處理其他家庭關係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日本學者津留宏、泉宇佐認為,夫妻關係是指男女兩人通過合法的結婚手續,在性生活、社會生活及經濟等方麵過著共同生活的關係。日本學者的這一看法,注意到夫妻關係的生物基礎和社會特征,這是必要的,但他們卻忽略了其中的心理因素,這顯然是一種遺憾。事實上,心理因素在夫妻關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現代的文明社會,缺乏愛情吸引和滿足的夫妻關係,是不完善的,不圓滿的,或者說是不牢固的,而隻有建立在穩定的愛情基礎上的夫妻關係,才能體現出現代夫妻關係中最本質的特征。所以,認真研究夫妻關係中的心理調適問題,促使夫妻關係在愛情的基礎上不斷鞏固和提升。

那麼,在夫妻關係的心理調適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概括起來說,應當注意這樣幾個方麵:

夫妻之間情感的互動與交流

愛情這種兩性之間在互動過程中產生的高級情感,在戀愛階段表現得最為熱烈。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便是熱戀中的情人感情需求的生動反映。然而,隨著浪漫戀情的結束,婚後生活的開始,不少夫妻的情感交流趨於冷落,有的人甚至把婚後的生活比作“枯燥的散文”,“無味的白開水”,哀歎結婚是“戀愛的墳墓”。這種對婚後情感生活的悲觀描繪,恰恰從反麵證明了夫妻之間加強情感互動與交流的重要性。

“互動”也就是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互動有積極、消極之分。積極的互動,有利於感情的吸引和深化;消極的互動,則會造成感情的疏遠和惡化。毫無疑問,夫妻之間情感的互動與交流,應當向著積極的方麵發展。

以積極的態度加強夫妻間的情感互動與交流,首先就要求夫婦雙方,要善於體察對方的情緒變化,並能主動地適應這種變化。一個人生活在複雜的大千世界裏,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有喜怒哀樂。夫妻之間朝夕相處,對對方的情緒變化,應當說最清楚、最了解。細心的妻子或丈夫,每天下班回家碰到一起,不用多說話、多詢問,隻要看一看對方的神情舉止,就完全有可能領悟出對方是喜還是憂。作為夫妻之間積極的情感互動,當遇到一方情緒低沉、心境不佳時,另一方應避免過多的打擾,而應主動地忙忙家務,說些體貼、安慰的話,以便幫助對方平息情緒。等對方的情緒有所穩定時,夫妻雙方還應進一步進行認識上的溝通,弄清不悅情緒的起因或原委,這不僅有助於對方消極情緒的進一步排解,而且還有利於積極情緒的調動和夫妻感情的深化。可見,夫妻之間在情感上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彼此默契和主動適應,對於加深夫妻感情有重要意義。

夫妻之間人格的尊重與信任

夫妻之間在人格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對於搞好夫妻關係,增進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尊重與信任是處理一切人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夫妻之間也同樣如此。如果把尊重與信任比作愛情的“基石”和“紐帶”,那麼,互不尊重,互不信任,或者支配、傲慢與猜疑、提防,則是愛情的“絆腳石”和“腐蝕劑”。對此,夫婦雙方絕不可掉以輕心。

夫妻之間人格的尊重與信任,應著重體現在以下諸方麵:

(1)夫婦雙方不論職位高低和能力大小,在家庭生活中均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

(2)夫妻雙方相互尊重各自的隱私,並且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麵(包括性生活在內),都不去做強迫對方遵從的事情。

(3)夫妻在家庭生活中奉行文明禮貌、相敬如賓的原則。

(4)夫妻雙方對愛情忠誠,胸懷坦蕩,以誠相待。

(5)在經濟開支和社會交往方麵,夫婦雙方彼此公開。不打埋伏,不存戒心,不互相猜疑。

(6)在對待長輩和處理其他家庭關係、家庭事務時,夫妻雙方也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從我國目前夫妻關係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夫妻都能做到在人格上互相尊重與信任,但也有一些夫婦在這個問題上缺乏遠見或自知之明,結果給夫妻生活帶來一定的煩惱,有的甚至釀成悲劇。

在夫妻之間人格的尊重與信任方麵,馬克思與燕妮,列寧與克魯普斯卡婭,周恩來與鄧穎超,這些革命偉人的夫妻生活實踐,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例如,列寧和克魯普斯卡婭,從共同生活的第一天起,就訂立了夫妻相處的兩條“準則”:互不盤問,絕不隱瞞。這兩條“準則”,表現出列寧夫婦對彼此人格的高度尊重與信任。周恩來和鄧穎超,曾經根據他們夫妻相處幾十年的經驗,提出了處理夫妻關係的“八互”原則,即互敬、互信、互學、互助、互愛、互讓、互勉、互諒。其中,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在“八互”原則中居於突出地位。這說明,夫妻之間在人格上的相互尊重與信任,對於維係和發展美滿的夫妻關係,該有多麼重要了。所以,我們在處理夫妻關係時,一定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

夫妻之間差異的適應與互補

丈夫與妻子之間,在興趣、愛好、能力、氣質和性格方麵存在一些差異,這是正常現象。問題在於,如何正確地對待這些差異?采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適應這種差異,或者達到互補的目的。

讓我們先來討論夫妻之間差異的適應問題。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一個實例。

有對30多歲的夫婦,丈夫喜歡下圍棋,妻子則喜歡看電影。丈夫下棋時好著迷,有時到外邊下棋直到深更半夜才回家。妻子對此十分惱火。她開始采取“以牙還牙”的戰術。你不是深更半夜才回家嗎?那好,我就把門反鎖上,任憑你怎麼叫門,我也不開。為了這,夫妻倆沒少吵架。後來,兩人覺得總這樣別扭不是辦法,於是便互相作了讓步,努力爭取在興趣愛好方麵相互適應。這樣,丈夫外出下棋的次數少了,每次下棋的時間也嚴格加以控製,有時還主動陪妻子、兒子去看電影。妻子也對丈夫下棋產生了興趣。碰到兩口子在家閑著沒事,妻子就要丈夫教她幾著,還勸丈夫好好教教兒子,以便開發兒子的智力。由於在興趣愛好上彼此適應,一家三口的小日子過得越來越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