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隻聽見“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麵。

兩位所長將博士生從水裏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博士生說:“我想上廁所,我看見你們都是踩著水麵過去的,為什麼你們可以從水上走過去呢?”

兩位所長相視一笑,說:“這個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可以踩著木樁子去對岸的廁所。由於這兩天下雨,池塘漲水,正好淹了木樁子,你看不見它們。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剛才我們都是踩著木樁子過去的。你怎麼就不問一聲呢?”

這個故事說明:學曆隻是代表著過去,隻有擁有學習的能力,才能代表著將來。一個人如果尊重經驗,就會少走很多的彎路。跳槽的故事

小張和小王都在同一家公司裏麵做事。有一天,小張對小王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留在這個公司裏麵,真沒有意思。”

聽了小張的話後,小王說:“你說得沒錯,這公司沒有前途,能走還是早點走吧。不過,這家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機會。”

小張覺得奇怪,問小王:“為什麼現在離開不是機會呢?”

小王說:“真笨,你想一想,如果你現在離開了,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現在還在公司裏麵的機會,拚命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在公司裏麵能夠擔當大梁的人物,然後,你再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到那時候,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

小張覺得小王說得有道理。從那以後,小張就努力工作,拚命地找客戶。半年過去了,因為小張的努力工作,他得到了許多忠實的客戶。

有一天,小張和小王又在一起聊天。小王說:“小張,你不是想離開公司嗎?現在是時候了,趕快行動吧。”

誰知,小張淡淡一笑,對小王說:“老總昨天跟我談了,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小王對小張說的那些話,都是故意激小張的,目的就是為了挽留小張。

一個人的工作,永遠都是在書寫自己的簡曆。隻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板真正看到自己的能力大於自己的職位,才會給予他更高的薪水和更多的機會。傾聽的價值

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國的使者到中國來,向中國的皇帝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這三個金人金光燦燦的,皇帝非常的高興。可是,這個小國的使者卻給皇帝出了一道題目,他們要皇帝回答:這三個金人,哪一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許多多的辦法,請來了全國各地的珠寶匠人,他們不斷地檢查這三個金人,稱重量,看手工,可是,這三個金人全都是一模一樣的。

怎麼辦呢?小國的使者還等著要回國去複命呢。想中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難道連這樣一個問題都回答不出來嗎?

這個問題難住了皇帝,皇帝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他整天愁眉苦臉的。

後來,有一位已經退位了的老大臣聽了這件事。老大臣來到殿上,對皇帝說,他有辦法來解答這個問題。

皇帝很高興,立刻命人把小國的使者請到大殿上來。

老大臣手裏拿了三根稻草,他胸有成足地走到使者的麵前。當著使者的麵,老大臣拿了一根稻草,插進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裏麵,這根稻草從金人的另一邊耳朵出來了。老大臣又拿了第二根稻草,插進金人的耳朵裏麵,這根稻草,從這個金人的嘴巴裏掉了出來。老大臣把第三根稻草插進第三個金人的耳朵裏麵,第三根稻草直接掉進了金人的肚子裏麵去,沒有出來。

老大臣說:“你們看,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

聽了老大臣的話,小國的使者默默無語。老大臣的答案是正確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那些最能說會道的人。老天給了我們每個人兩隻耳朵一個嘴巴,就是要讓我們多聽話,少說話。

善於傾聽,才是一個成熟的人的基本素質。大師的用意

有一次,一個表演大師上台表演節目。可是,在他上場之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鬆了。

大師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腳,鞋帶果然是鬆的。大師向弟子點頭致謝,然後蹲下身子,仔細係好鞋帶。大師等到這個弟子轉身離開之後,又蹲下身來,將鞋帶重新解開。

一個觀看表演的旁觀者清楚地看到了這一幕。他很不解,就趁表演的空隙,詢問大師,說:“大師,您在表演節目的時候,為什麼要將鞋帶鬆開呢?”

大師回答說:“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帶鬆開了,我可以通過這個細節來表現他的勞累和憔悴。”

“既然是這樣,那麼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

大師笑了笑,說“我的徒弟能夠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這個當師父的一定要保護他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我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我可以下一次再跟他說。”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每一個人,在一個固定的時間裏,隻能夠專心做好一件事情。隻有懂得抓住重點,才能取得成功,成為真正的人才。陳阿土

台灣有一個農民,名叫陳阿土。陳阿土從來沒有出過遠門。他攢了大半輩子的錢,終於能夠參加一個豪華旅遊團,出國去旅遊。

國外的一切都非常新鮮,陳阿土對一切都感到好奇。在酒店裏麵,陳阿土一個人住一個標準間,這讓他驚奇不已。

每天早晨,酒店的服務生都會來敲陳阿土的房門,給他送早餐,同時大聲地對他說:“Goodmorning熏(早上好,先生)”。

每當服務生說“Good熏(早上好,先生)”的時候,陳阿土都會愣住。他不明白這句英語是什麼意思。在陳阿土的家鄉,陌生的人見麵,都會問:“您貴姓?”

於是,當服務生說“Good熏(早上好,先生)”時,陳阿土就大聲地回答說:“我叫陳阿土!”

就這樣,每次服務生來敲門,說“Goodmorning熏(早上好,先生)”時,陳阿土都大聲地回答,說:“我叫陳阿土!”

陳阿土很生氣,他心想,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麼,自己告訴了他名字,他卻總是記不住。陳阿土很煩。他終於他忍不住,去問導遊“Good熏”是什麼意思。當導遊把這句英語的意思告訴了他,他感到非常丟臉。

從那以後,陳阿土每天反複練習說“Goodmorning熏(早上好,先生)”。

又一天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陳阿土把門一打開,就大聲地說“Good熏(早上好,先生)”。沒想到,一聽到他說這句話,服務生立刻回答:“我是陳阿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誌力與意誌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別人,就是別人影響你。如果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隻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為最強者。餃子皮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富家子弟,他特別愛吃餃子,每天都要吃。可是,這個富家子弟特別挑食,每次吃餃子,他隻吃餡,不吃皮,所有的餃子皮,全被他丟到家外的小河裏去了。

然而,好景不長,在這個富家子弟十六歲那年,一把大火燒了他的全家。他的父母在急怒之中,相繼生病去世了。留下他一個人,身無分文,忍受著肚子的饑餓,卻又不好意思去要飯。

他的鄰居家的大嫂非常善良,見他餓得可憐,就在每天吃飯時,給他一碗麵糊糊。他一邊靠著鄰居家大嫂給的麵糊糊為生,一邊發奮讀書,三年以後,他考取了狀元,做了官,衣錦還鄉。他對鄰居家的大嫂非常感激,一心想要好好地報答她。

鄰居家的大嫂對他說:“你不要感謝我。我並沒有給過你什麼。你每天吃的麵糊糊,都是我當年從河裏收集起來的餃子皮,曬幹後裝了好幾麻袋,本來我是想留著備不時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我就把它們又還給你了。”

他聽了,久久地說不出話來。選擇決定未來

有一個美國人、一個法國人和一個猶太人犯了罪,他們三人同時被判處坐三年的牢。

進了監獄的第一天,監獄長對他們說,趁他們三個剛進監獄,可以滿足他們每人一個條件。於是,美國人說:“我愛抽雪茄,請你給我三箱雪茄煙吧。”法國人天性熱愛浪漫,他對監獄長說:“我離不開女人。我想要一個美麗的女子來和我做伴。”最後輪到猶太人,猶太人說,“請你給我一部電話吧。我隻要一部可以和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去了,美國人、法國人和猶太人同時獲得了釋放。

牢門打開,美國人第一個衝了出來,隻見他的嘴巴裏、鼻孔裏、耳朵裏,全塞滿了雪茄煙,他一邊跑一邊大聲地喊:“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在要雪茄煙的時候,忘記了要打火機。

第二個出來了是法國人。法國人的手裏抱著一個小孩子,他的身後跟著一個美麗的女子,女子的手裏也牽著一個小孩子,而她的肚子裏還正懷著第三個孩子。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猶太人出了牢門,就緊緊地握住監獄長的手,說:“謝謝你,謝謝你,謝謝你給我的電話。這三年來,我每天都靠這部電話與外界聯係,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的利潤,為了表示對你的感謝,我要送給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選擇決定未來。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有什麼樣的生活。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的選擇決定的,而我們今天的選擇又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

所以,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的創造自己的將來。好習慣的力量

從前有一座山,在山上有一間茅草房。這間茅草房裏,住著一對父子。

每天,這父子二人都要趕著牛車下山去賣木柴。

父親很有經驗,他親自駕駛牛車。因為山路崎嶇,彎道很多,兒子的眼神好,總是會在要轉彎的時候提醒父親,說:“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生病了,沒有辦法下山,於是,兒子就一個人駕駛牛車。到了轉彎的地方,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下了車又推又拉,用青草引誘牛前進,但牛總是一動不動。

這是怎麼回事呢?兒子很奇怪。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這兒子想出了一個辦法,他也隻能試一試這個辦法了。於是,他左右看看,周圍沒有一個人,他便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地叫道:“爹,轉彎啦!”

說來也真奇怪,聽見他的聲音,牛真的轉彎了。

原來,兒子每次在彎道旁提醒父親轉彎,對牛來說,已經成了一種條件反射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牛是靠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的,而人則是靠習慣的方式生活著的。一個成功的人,懂得如何培養自己良好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就會有一個好的人生。雨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