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陽宮。
“宛丫頭,你這孩子竟也狠心,三四年都未進宮來看望哀家了吧?要不是唯容殿那頭惦記著你女兒樂安,怕不是一輩子也不得見了?哀家以前是白疼你了!”王太後一見著程妙宛還未等她行參拜之禮便痛心疾首一頓數落。
“臣妾福薄乃不吉之身,不敢冒然進宮,衝撞了宮中貴人。”程妙宛也立馬悲切道。“但臣妾無一日敢忘懷太後娘娘您的厚愛關懷,在家中日日為您祈福,惟願您身體安康,天年永享!”
“哀家知道你是個好孩子,不然可就不是一頓數落該是重重責罰了。”每年聖壽節及重要節日都沒少收了一份程妙宛親手準備的禮物。
“太後娘娘仁愛慈心,宛兒今後將更加虔誠祈福。”說罷,程妙宛便被喚起身,在王太後下首的椅子上坐了。
“樂安今年也滿三歲了吧,聽說長得很好,你一個人也辛苦了。”太後頗為憐惜,“這樣吧,哀家將李姑姑送到敦慶侯府幫襯著你,她也是宮中資格尚不錯的教養姑姑,樂安這幾年也就用得上了。”
“臣妾多謝太後恩賞。”不能拒絕,還必須表現出感恩戴德的姿態。
“以後若再要進宮,大可帶上李姑姑,行事會便宜很多。下次將樂安先帶來哀家宮中吧,哀家還記得你當年這麼大的時候可是標誌聰明無人能及,想必你女兒也不會差。”唯容殿那頭既然動了心思,自然不會隻召這麼一次。
“壽娘駑鈍,怕辜負娘娘期待。”
“小小孩童,不必著急。鈞兒昭兒與樂安年紀也差不多,雖說隔著一輩呢,但也該多多在一塊相處著才是,畢竟她們也血脈相連呢,與那外人自不相同。”論輩,程妙宛乃太子妃程席書的姑姑,甯姝即是雙胞胎的表姨母。
自然是血脈相連了。王太後出身安國公府,乃國公府嫡長女選入宮中,初為貴妃,後而得以母儀天下,其中諸事不提也罷。而王太後的生母卻是出自世家陳族,乃右丞相祖父之嫡姐,如此算來,皇後陳氏及右丞相則要稱呼王太後一聲“表姑母”。當然,血脈也有親疏,若不是國公府當時並無適齡的嫡女,這皇後之位也未必落到陳家。
至此,安國公王家、榮慶侯程府、敦慶侯甯府以及世家陳族,利益相關,休戚與共。
可是,大秦皇室又當如何?傳承六百餘年未有顛覆的秦皇族當真絲毫不介意嗎?世家權族之勢,豈容代代累積?!
當年柔佳舊事,又有幾分是男女****所係,不過也是先帝拿來牽製王皇後罷了,天命之身也不過是拿來利用犧牲而已。王太後料準程妙宛不會讓獨生愛女再步舊時柔佳今日唯容的後塵。
沒錯,她程妙宛步步算計,目的就在於此。可是,甯家這次占了天命,卻不一定要靠向這三家聯盟,皇室秦家未必就不可靠。當然,這三家也各自有其倚仗,分別是當代、下代及下下代帝君的母家,如果一切沒有變數的話。可能嗎?
一番敘舊感懷,天色已暗,程妙宛拜別王太後,攜著諸多賞賜,帶著李姑姑,並在半途遇到太子妃親送女兒,最後離宮返回敦慶侯府。
與老敦慶侯甯庸及現任的甯之璋交待宮中所聞所見,王、陳二家是顯見的不願旁人分一杯羹的,表明了要甯姝遠離唯容殿那頭。而不論程家如何行事,甯府也自有其章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