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養生與長壽(3)(1 / 3)

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回答說:“人的智力差別,是先天造就的;體質強弱和壽命長短,是人們自己造成的。若胚胎時期胎氣充實,成長階段乳食充足,成年後注意節製飲食、聲色有度,就會強健、長壽;若胚胎時期胎氣不足,成長階段乳食欠缺,成年後飲食無度,恣情聲色,就會羸弱、短命。隻要生長發育充分,再加以導養,人的壽命是可以延長的。”

《道機》上說:“人的生命有長有短,並不是本該如此,全是由於人們自己將息身體不謹慎,飲食毫無節製,荒淫無度,違背陰陽之道,最終導致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所以不能活到應有的年壽。”

攝養為先

高子說:“人活著要以養壽為先,養身以治病為急。”與其在生病以後求治,不如在未病以前自我攝養。疾病已生成以後再用藥物治療,是事倍功半之舉。所以聖人說:“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未病以前預防,才是真正懂得攝養的道理。

養生就如救水與救火,若苟且偷懶,先不堵塞涓涓細流,到後來形成滔天之勢就不能阻擋了;蓄水防火,如果先不撲滅星星之火,到後來形成燎原之勢就難以撲滅了。水火之勢旺盛時不能遏製,何況大病已成,又怎能救治呢?

《道德經》上說:“我命在我不由天,善於養生的人長壽,不會養身的人早亡。”身體的主宰是精氣,精氣是性命的根本,隻有愛精重氣,就可以獲得長壽。

如果致力於精氣攝養,但欲念不絕,就好比孤舟渡海,危機四伏;若能做到不為外物所動,使精力充沛,心氣平和,才能使元氣滋生、五髒滋潤、百脈暢通、陰陽平衡。

養生因人而異

不同體質之人,其具體的養生方法也有所差別。

陰虛體質

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心中時煩,少眠,便幹,尿黃,多喜冷飲。

精神調養:這種人性情急躁,心煩易怒,應遵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生法,加強自我涵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節製性生活。

環境調攝:陰虛者,畏熱喜寒,最好選擇居室環境安靜、坐北朝南的房子。

飲食調養:應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類、豆腐、魚、蔬菜、甘蔗、蟹肉、銀耳、雄鴨等,而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

體育鍛煉:不宜進行過激活動,應著重調養肝腎,太極拳是較為合適的運動項目。

陽虛體質

形體白胖,或麵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怕寒喜暖。

精神調養:這種人易恐、善悲,因此要善於調節情緒,多聽聽音樂,多交朋友。

環境調攝:陽虛體質者,適應氣候的能力差,應多曬太陽,提高耐寒能力。

體育鍛煉:應加強體育鍛煉,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日光浴、空氣浴是不可缺少的強壯衛陽之法。

飲食調養:多食壯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

血瘀體質

麵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幹燥,眼眶黑暗。

精神調養:培養樂觀情緒至關重要,因為精神愉快則氣血調和,有利於血瘀體質的改善。反之,苦悶、憂鬱則會加重血瘀傾向。

體育鍛煉:多做有益於心髒血脈的活動,如交誼舞、太極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體各部都活躍起來,促進氣血的運行。

飲食調養: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山楂等,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血之藥品,如當歸、川芎、丹參等。

痰濕體質

形體肥胖,肌肉鬆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

環境調攝:在陰雨季節,應避免濕邪侵襲;不宜久居在陰冷潮濕的環境裏。

飲食調節:多吃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食物,如白蘿卜、扁豆、大棗、薏苡仁、紅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酒類等,且每餐不宜過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