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答:“這是英國倫敦出品的金表。可是,這與本案有何關係?”
“當然有關係。”羅律師高舉金表,麵對法庭上所有的人問道:“這是金表,沒有人懷疑了吧?但是,請問這隻表除表殼鍍金之外,內部的機件全都是金製的嗎?”
旁聽者異口同聲:“當然不是。”
羅律師乘勢而進,繼續問道:“那麼,人們為什麼又叫它金表呢?”他稍稍停頓了一下,理直氣壯地高聲說:“由此可見,茂隆皮箱行的皮箱案,不過是原告的無理取鬧,存心勒索而已!”
法官在大庭廣眾之下,雖然想袒護威爾斯,但他們理屈詞窮,隻得以威爾斯犯有誣告罪,並罰款五千元結案。
當對手無理取鬧,向你敲詐勒索的時候,不妨找個參照物,用對比的方式駁倒對方,亦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賓至如歸的感覺
美國前總統裏根和加拿大前總理皮埃爾·特魯多是老鄉,因此在美加外交關係上,兩位首腦也時常利用這個優勢“求同”。特魯多特意請裏根到自己的老家,並以老鄉身份盛情款待,賓主其樂融融。
在裏根第一次以美國總統的身份訪問加拿大期間,他自然少不了發表演說。可加拿大的百姓一點“不買賬”,許多舉行反美示威的人群不時地打斷這位明星總統的演說,特魯多對此深感不安。倒是裏根灑脫,他笑著對陪同的特魯多說:“這種事情在美國時有發生,我想這些人是特意從美國趕到貴國的。他們想使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一臉憂鬱的特魯多頓時轉憂為喜了。
當你的朋友因為你的一些問題讓他也陷入尷尬境地的時候,你應該灑脫地為他承擔,或以其他輕鬆的方式解除尷尬。
女人的特點
俾斯麥是19世紀德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在聖彼得堡的一次舞會上,他頻頻地讚美身邊的一位舞伴:“夫人,您長得真是美若天仙。”
可那位女士說:“我才不相信你的話呢,你們外交官的話從來不可信。”
“為什麼?”俾斯麥問。
“這非常簡單,當外交官說‘是’的時候,意思是‘可能’;說‘可能’時意思是‘不行’;嘴上如果真的說‘不行’,那他就不會是外交官了。”
“夫人,您說得一點不假。”俾斯麥說:“這可能是我們職業上的特點,我們不得不這樣做。但你們女人卻恰好相反。”
女士聽了這話感到很有趣,就問他:“為什麼呢?”
“很簡單,當女人說‘不行’時,意思其實是‘可能’;女人說‘可能’時,意思是‘是’;嘴上若真的說出‘是’,她就不是女人了。”
那位女士聽後默不作聲,她不得不承認俾士麥所說的確是事實。
俾斯麥善於挖掘人的內心思想,那位女士起初的不滿被他幾句話化為了無形。
路遇強盜
有一次,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福·湯姆遜外出,這時天色已經很晚了,他穿的舊大衣內裝著兩千美元。
他突然發現身後有個戴鴨舌帽的彪形大漢緊緊尾隨著他,而且無論如何也甩不掉這個“尾巴”,他擔心恐怕是遇到了強盜。
湯姆遜走著走著,突然轉身朝大漢走去,乞求地對大漢說:“先生,我求求您發發慈悲,給我幾角錢吧!我餓得有點發昏,路都快走不動了!”
大漢一愣,仔細打量著他的舊大衣,嘟囔著說:“真是倒黴,我還以為你口袋裏有幾百美元呢!”說著,從口袋裏摸出點零錢扔給湯姆遜,失望地走了。
要想避免某個災禍,就應該首先將禍源清除掉,這樣才會化險為夷。湯姆遜預料到大漢是個強盜,因此“先發製人”,讓大漢以為他沒有錢,從而避免了錢財被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