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簡單的智慧書51(2 / 3)

曼德拉特意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襯衣,他不想讓女兒感到自己是一個衰弱的老人。他知道,對於女兒來說,自己是一個她並不真正了解的父親。他知道,女兒見到他一定會感到手足無措。

當女兒走進探視室的時候,他的第一句話是:“你看到我的衛兵了嗎?”然後指了指寸步不離的看守。女兒微笑了,氣氛頓時輕鬆起來。

曼德拉告訴女兒,他經常回憶起以前的情景,他甚至提起,有一個星期天,他讓女兒坐在腿上,給女兒講故事。

透過探視室的小玻璃窗戶,曼德拉發現女兒眼中噙著淚花。津姬後來描述了這一次見麵,特意強調了曼德拉性格中風趣幽默的一麵:“正是父親的這種幽默,讓我這個以前並不了解他的女兒,和他一下子親近了許多。”

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是一個人高情商的表現。它可以使人笑著麵對矛盾,輕鬆釋放尷尬。幽默是一種機智地處理複雜問題的應變能力,它往往比單純的說教、訓斥或嘲弄使人開竅得多。

機智的經理

美國有家百貨公司,門口豎著一個大廣告牌,上麵寫道:“無所不有,如有缺貨,願賠10萬。”

有位閑客很想獲得10萬元,於是,故意到這裏來找碴兒,他找到經理,開口道:

“潛艇,潛艇!在什麼地方?”經理領他到第29層,當真給顧客亮出貨來。

對方毫不在意,信口又說:“看看飛船,有嗎?”

經理默不作聲,又領他到32層,果然在那裏找到了飛船。

這家夥還不死心,竟然問道:

“可有肚臍眼生在腳下麵的人?”他暗自得意,以為這一問,經理一定無能為力了。

誰知經理不動聲色,對一個店員說:“你來一個倒立給這位客人看。”

這位胡攪蠻纏的顧客很是難堪。

對付那些無事生非,存心搗亂的家夥,也應該使用非同尋常的手段和策略。

詆毀機智避禍

清乾隆年間,杭州的南屏山淨慈寺有個和尚叫詆毀。此人聰明機靈,心直口快,喜歡議論天下大事,對朝廷多有不敬之辭。

乾隆皇帝對此早有所聞,巡視江南來到杭州時,為找碴兒懲治他,於是喬裝打扮成秀才來到了淨慈寺。

乾隆隨手從地上拾起一塊劈開的毛竹片,指著青的一麵問詆毀:“老師父,這個叫什麼呀?”

按照一般的說法,顯然叫“篾青”。詆毀正準備答話,驀地,從乾隆的言談舉止中意識到了什麼,腦子裏馬上閃出:“篾青”的諧音不就是“滅清”嗎?於是,眼珠一轉,答道:“這叫‘竹皮’。”

乾隆原以為詆毀會答“篾青”,便以對清朝政府不滿的罪名,立即處罰他,不料被詆毀巧妙地繞過去了。乾隆不甘心就此罷休,隨即將竹片翻過來,指著黃的一麵問詆毀:“老師父,這個又叫什麼呢!“這個嘛,”詆毀心裏想,若回答“篾黃”,則正中乾隆的計策,因為“篾黃”與“滅皇”同音。於是詆毀答道:“我們管它叫‘竹肉’。”

乾隆皇帝的這一招又以失敗而告終了,心中不快卻又不好發作,而機智的詆毀和尚則接連躲過了殺身之禍。

對於那些有意要傷害自己的人,一定要隨機應變,不能落入對方的圈套。

金表與純金

20世紀30年代中期,香港茂隆皮箱行由於其出售的產品貨真價實,生意興隆,從而引起了英國商人威爾斯的嫉妒。於是威爾斯處心積慮地想出一條詭計,蓄意敲詐,到茂隆皮箱行訂購了3000隻皮箱,價值港幣20萬元。合同寫明一個月取貨,逾期不按契約交貨,由賣方賠償損失50%。

茂隆行經理馮燦如期交貨時,威爾斯卻說,因為皮箱中使用了木料,所以就不算是真正的皮箱,違背了合同。因此,威爾斯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按照合同的規定賠償他的損失。

馮燦委托律師羅文錦出庭辯護。開庭時,港英法院有意偏袒威爾斯,企圖判馮燦詐騙罪。威爾斯自以為陰謀得逞,不可一世。這時,羅律師站起來,從口袋裏取出一塊大號金懷表,高聲問法官:“法官先生,請問這是什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