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門倚閭
“倚門倚閭”,也叫做“倚閭之望”,意思是兒子遠遊在外,母親在家盼望他回來,每天倚在門口期待,顯示出慈母、長輩對子女的牽掛和思念。
此典出自《戰國策·齊策六》:“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處,女尚何歸?’”
春秋時代,齊國到了閔王執政的時候,政治慢慢腐敗下去,大臣孤向閔王直言諫勸,他不但不聽,反而殺死了孤,後來又殺死 了陳舉、司馬穰苴,因此百姓們都極其痛恨他,宗族也離心,大臣從此也不再親附他。因為這幾件事,激起燕國的憤怒,起兵伐齊。齊國因國王無道,民心動搖,士氣瓦解,結果大敗。
國王逃到莒國,被楚將淖齒殺死。太子法章就扮成普通人躲藏在太史的家中,替太史灌溉花園,太史知道法章是貴人,有朝一日定會有所作為的,待他很好。後來田單招集殘兵敗將,用火牛攻退燕軍,恢複了齊國。把法章迎接回去,立他做國君,即是齊襄王。立君王後做了王後,而君王後就是那位太史的女兒。那時有個王孫賈,隻有十五歲,本來是服侍國王的,國王逃走時,他也不知道所蹤了,到了襄王即位時,他又回來了。他母親說:“你早上出去晚上回來,我便倚在門口盼望你;你晚上出去不回來,我便清早倚在閭(巷口)口盼望你。你奉侍君王,君王出走時,你不知道去保護他,隻管自己逃走了,如今還回來做什麼呢?”王孫賈聽了母親的教訓後,覺得非常羞愧,便到市中去大叫道:“淖齒擾亂了我們齊國,殺死我們的國王,誰願意和我去殺掉淖齒,請袒出右臂來。”於是他糾集了四百人,一起殺死了淖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