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義(1 / 1)

舍生取義

“舍生取義”指為了正義、真理而犧牲生命。

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豫讓是春秋時晉國的義士,起初替範中行做事,中行待他很刻薄,他無法忍受了,就到知伯那裏去了,知伯很重用他。

知伯後來被三晉打敗,其土地被瓜分,他自己也被殺。因為趙襄子是殺知伯的主謀,所以豫讓要殺趙襄子替知伯報仇。他扮成一個殘廢的人,到了襄子的廁所,裝成粉飾牆壁的人,想伺機刺死襄子。襄子去小便,忽然心裏覺得情況不妙,知道有人要刺殺他,便叫人把他抓住,知道他是義士,就把他釋放了。

後來豫讓又把漆塗在身上,剃去胡須和眉毛,毀了容貌,扮成一個乞丐,連他自己的妻子也認不出來;但說話的聲音還沒有改變,於是他又吞炭變成啞巴,改變了自己的聲音,提前躲在趙襄子必經的橋下,當襄子將要走到橋上時,忽然他的坐馬驚叫起來,趙襄子知道一定又是豫讓來行刺他了,立即派人搜查,果真是他。趙襄子歎道:“豫讓,你替知己報仇,人家都已知道你的義聲了,這次我不再釋放你,成全你吧!”

豫讓也被襄子的仁恕所感動,請襄子把袍子脫下來,他在襄子的袍子上刺了三刀,然後自殺了。

當豫讓吞炭毀容的時候,他的朋友認為豫讓這樣做太辛苦了,叫他想辦法先到趙襄子那裏去做事,然後再找機會殺掉他。這樣做,不但事情比較容易,而且自己也不必吃那麼多苦頭。豫讓笑著對他朋友說:“照你的說法,不是叫我替先前的知己去殺後來的知己,替舊主人殺新主人嗎?我今天所以這樣做的,自己吃點苦,目的是要表示君臣的‘義’罷了,如果照你的辦法去做,那就是亂義。”

孟子也說過:“生,是我所喜歡的;義也是我所喜歡的,當二者不能兼得時,我是寧願不要生命而去爭取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