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番外-陳湘娟(完)(3 / 3)

氣得陳湘娟大病了一場,恍然之間,她才憶起年輕那會兒,她也是這樣不管不顧地要嫁馬慶。

還是鄧氏喚了陳湘娟去,道:“罷了,清蓮既然樂意,你就遂了她的心。你們要是真喜歡張二少爺,不是還有個清芳麼,把清芳說過去。”

這年冬天,馬清蓮出閣了,陳湘娟預備了近五十兩銀子嫁妝,置的是銀質的頭麵首飾,這對於山野人家來說也算是極體麵的,又在小廟村給馬清蓮買了五畝地做陪嫁,又有幾抬嫁妝,新置了一套家具等,風風光光地把人嫁出去了。

次年三月,陳湘娟也把馬清芳嫁到鎮上張大戶家了,照了馬清蓮的例,也給馬清芳置了五畝地、又有兩套銀質頭麵首飾,一套家具等。

兩個女兒一出嫁,陳湘娟就開始張羅馬清竹的婚事,好在馬家現下還有份體麵的家業,周圍體麵人家倒是樂意與他們結親。

又過了數年,張二少爺屢考不中,依舊是個秀才。

李寶安還在寒窗苦讀,他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爹了,卻仍不肯放棄。終於,在李寶安二十八歲這年,他考中了舉人,又入京應考,好歹考了個三榜同進士,雖成績不佳,卻謀到了去北方某地做縣丞的差使。

消息傳到馬宅,頗讓馬慶高興了一陣子。

沒多久後,馬清蓮帶著一雙兒女又李大娘隨李寶安去北方上任。

臨行前,陳湘娟將一封親筆書信交給馬清蓮,千叮萬囑地道:“你去了範陽,就拿著這信去見長樂織布房的佟管事,請他領路帶你去見燕國公夫人。”

李寶安甚是好奇地道:“嶽母大人認識燕國公夫人?”

這可是朝廷權貴之家,這陳家可出了個太子妃,是了不得的門閥。

陳湘娟道:“早年是認識的,你們隻管去拜會。有了燕國公府幫襯,你們在北方也能過得好些。”

李寶安應了聲“是”。

馬慶看李寶安得中,也躍躍欲試,卻是屢試屢不中,馬清竹也應試數屆,不過是考過了秀才就沒了下文。

閑下來的時候,陳湘娟感歎道:“還是清蓮的眼光好,瞧不出這李寶安倒是個出息的。”

每年年節,陳湘娟都能收到馬清蓮從北方送來的年節禮,早前隻是一箱子的北方土儀,再後來便有了繭綢衣料和人參等物,又再後來送的東西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

待陳湘娟與馬慶年邁時,從北方傳來消息,說李寶安竟做到了知州一職,他們亦在北方置了一份家業,說暫時不回福州了,捎了銀錢回來讓陳湘娟幫忙在小廟村或大廟村給置座二進小宅,再置些田地。

直至若幹年後,李大娘在北方病故,李寶安守孝回鄉,他們又才見到了馬清蓮。那時,馬清蓮的長子都已經娶妻生子了,但這孩子卻沒有回來,而是依舊留在北方。

往事如煙,陳湘娟一次又一次地想要再回江寧府,卻到底沒有回去。

馬清竹年過三十後便對仕途失望了,直說自己沒有入仕的命,索性不再讀書,而是改作了生絲生意,在鎮子上開了一個生絲作坊,每年收了鎮上百姓的蠶繭抽生絲,倒是創了一份不小的家業。

待陳湘娟年邁時,馬家竟有份上千畝的田莊家業。

馬清竹一賺了錢就喜歡置地,店鋪的數量卻不見長,隻得那一家生絲作坊,也一直是那麼大,他也一直在雙廟鎮上抽生絲。

馬清芳的丈夫也隻過了秀才,總不甘心,想如李寶安那樣一朝高中好光宗耀祖,他一直在趕考赴試,直至陳湘娟年邁,他還是個老秀才,還說考到頭發白也要考。

馬慶聽後,歎息著搖頭:“沒吃這飯的命啊。”

陳湘娟附和道:“是沒這富貴命啊……”

就如她,如果未曾傷害陳相富,她們姐妹就不會變成陌路。

雖然最後,陳湘如對她一家伸出的援手,可陳湘娟卻知道,陳湘如姐弟沒有原諒她。

原來,再寬容的人也有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