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驅者10號”是人類目前發射的飛行得最快的物體。但宇宙空闊無垠,恒星間距離遙遠,即使“先驅者10號”航行100億年,也不會進入其他恒星的行星係(假定銀河係每一顆恒星都附有這種行星係)。這艘飛船要航行約8萬年才能到達離開地球最近的恒星,距離約為43光年。
但是,“先驅者10號”並沒有對準最近的恒星領域發射。它將飛近金牛座和獵戶座交界附近的天空,附近並沒有其他星體。
可以想象,這艘飛船遭遇外星球文明的唯一可能情況是,後者具有太空飛行的巨大能力,能夠攔截和回收無聲無息的太空棄船。
在“先驅者10號”上安置一項人類信息很像一個罹難的水手往海洋裏拋人一個裝著一封信的瓶子——但是,宇宙的海洋可比地球上的任何海洋浩瀚得多了。
1973年發射的“先驅者11號”,其探索使命和“先驅者10號”相同,上麵也安上了同樣傳遞信息的金屬信息板。
它用腐蝕法雕在鍍金鋁板上,並安裝在“先驅者10號”的天線固定支架上。預計星際宇宙中的腐蝕率非常小,鋁製信息板幾億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後仍能保持原樣。因此,它將是人類製造的壽命最長的產品。
信息本身的意圖是想表明宇宙飛船製造者的住地環境、時代和某些性質。使用的語言是雙方唯一共有的,也就是科學。左上角用圖解方式表達中性氫原子平行和逆平行質子、電子自旋的超精細躍遷。在這條信息下麵是二進製數字1。氫的這種躍遷旁邊是無線電頻率光子的發射,其波長約為21厘米,頻率約為1420兆赫,這樣就傳達了一種和躍遷相關的特有距離和特有時間。由於氫是銀河係最,富有的原子,整個銀河係中物理現象又都是相同的,先進的文明不難懂得這部分的信息。在右麵的空白處,作為一種核對,還寫上二進製的8。上下各有一根表明總量度的標記,表示宇宙飛船“先驅者10號”本身的高度。宇宙飛船的圖形則畫在男、女人體後麵。
左麵中心圖表的主要部分是放射形的圖案,各根細線也都表示了一些二進製的數字。這些數字如果用十進製表達,就會都是十位數字那樣長。這些數字一定是表示距離和時間的。如果是距離,它們約為幾倍於1011厘米,或是幾十倍於地球到月亮的距離。但不可能認為它們在傳達這類信息方麵有什麼用處,因為,由於太陽係內部天體的運動,這種距離在不斷發生複雜的變化。
但是,與這些放射形線條相對應的時間卻像是01~1秒。這個時間是脈衝星的特征,而脈衝星則是自然穩定的宇宙射電源,它們是快速自轉的中子星,產生於災變性的星球大爆炸。應該相信,任何一個科學昌盛的文明世界能毫無困難地把這種射電爆發圖案看成是與發射宇宙飛船的太陽係有關的14顆脈衝星的位置和脈衝周期。
但是,脈衝星都是眾所周知的正在減速的宇宙鍾。信息的接收者必定不僅要自問在什麼地方才可能看到過14顆脈衝星以這樣的相對位置排列起來,還要自問什麼時間可能看到過它們。答案是:隻能在銀河係這一小塊空間和銀河係曆史上的某一年看到過。在那一小塊空間可能有著1000顆恒星,但隻有一顆恒星才符合簡圖底部所示的那種行星間距的排列方式。太陽係各大行星的近似體積和土星的光環在簡圖中也表示出來了。飛船從地球起飛的最初軌道和通過木星的路線也有表示。因此,這個信息在約2500億顆恒星中指出了特定的一顆並在100億年中指出了特定的一年(1970年)。
信息內容中的這一點,應該容易為先進的外星球文明所了解。此外,當然還有整個“先驅者10號”可供他們研究。對地球上的普通人來說,這項信息的清楚程度也許要差一些,可是,地球上的科學人士曾輕易地破譯這個信息。右邊畫著的人像,情況正好相反。外星球人類是45億年(或更長)獨立生態進化的產物,因此,他們可能完全不像地球上的人類,此外,他們的透視和畫線條的傳統方法也可能和地球上的人類不一樣,所以人像是金屬信息板上最令外星球生物費解的部分。
放在宇宙飛船“先驅者10號”上的金色“問候帖”是一項慎重措施,考慮到在遙遠的宇宙中,外星球先進文明世界在遙遠將來的某一天會發現飛出太陽係的第一個人工製品。但是這項信息卻已經引起了一場轟動。它已被仔細地研究過,但是研究者不是外星球生物,而是地球上的人類。全球各地的人們都研究這個信息,有的提出批評,有的作出各種解釋,有的建議換別的方案。
報紙、電視節目、文學和藝術的小型雜誌以及全國性的周刊廣泛複製了信息上的圖形。
瑞士日內瓦《論壇報》的街頭巨幅廣告宣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給外星球生命的信息!”有一位科學家這樣寫道,當他讀到美國《科學》雜誌上為金屬信息板科學根據所寫的說明後,第一次為一篇科學論文流下了喜悅的淚水。一位佐治亞州典市的記者寫道:“在某個難以形容的宇宙探索者揀起這份裝在瓶子裏的特殊信息之前,我們都早巳離開人世了。但是,就是這種信息的本身,這種設想的膽識,確實在我和我所知道的許多人的心中,引起了一種激情,那是初次發現太平洋的巴爾博、最初使用顯微鏡的列文虎克、一位有仁者之心的人才能體會的激情啊。”
但是也有批評意見,並非針對脈衝星圖而發,那是信息科學核心。批評針對是那幅男女人體像。這二對人像原圖是依據意大利雕刻家和畫家達·芬奇的風格創作的。並不能認為畫上的男女兩人互不理睬,不把他們畫成手拉著手是恐怕外星球收到者會誤會這一對人是一個通過指尖連接起來的整個有機體。地球上也有先例:阿茲台克人和印加人居住的地區不產馬,他們曾把騎在馬背上的西班牙征服者誤認為是一種雙頭的半人半馬的怪獸。那一對男女站立的位置和姿勢也不完全相同,這樣四肢的柔軟性也可得到表達,地球上流行的透視法和線條畫法不一定很容易地為外星球收到者所理解,他們可能有自己的一套畫畫的傳統方法。
一個人舉起右手是一種“宇宙”通用的親善手勢,當然,按照字麵不折不扣的宇宙通性是不太可能的。但至少這個善意招呼的手勢表明了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是相對的。兩個人中隻有一個人舉手致意,外星球生命看到了便不會誤解人類的某一隻手臂生來在肘部之處彎曲。
有人說透視方法太難表達。他認為應把完整的男女屍體送人宇宙,並說宇宙中的低溫完全能起到防腐作用,屍體可供外星球生物做仔細研究之用。
E考姆裏奇教授是倫敦一所主要藝術學院沃伯格學院的院長。他在《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上批評男女人像,提出疑問:外星球生物的進化過程可能沒有產生能看到可見光波長的視覺,他們又怎麼能看到這些信息呢?答案來自物理定律。行星的大氣層由於3種分子內的變動過程才能從最近的一個恒星或多個恒星吸收光。第一種是原子中單個電子能量狀態的改變。這種轉變產生於光譜的紫外線、X躬線和伽瑪射線部分,傾向於使行星的大氣層在這種波長下不透光。第二種是在某一個特定的分子中,兩個原子相對發生振蕩時,產生震動轉變。這種轉變傾向於使得大氣層在光譜中的近紅外線區域變為不透光。第三種是分子的自由轉動使分子經受轉動躍遷。這種躍遷傾向於吸收遠紅外線。結果,附近恒星的輻射穿透行星大氣層的通常是光譜中的可見光部分和射電部分,大氣層是不吸收這一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