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瀑布形成探謎
在世界上的名山大川中,瀑布很多,它們沿著各種不同形狀的懸崖峭壁,奔流傾瀉。由於地勢起伏不同,水量多少不等,瀑布流瀉時,千姿百態,變幻奇麗,各有說不完的美景。
伊瓜蘇瀑布是世界著名的寬瀑布,位於巴西和阿根廷兩國交界的巴拉那河流域,它的支流伊瓜蘇河長不過700公裏,水量卻很豐富。大量河水呼嘯奔騰而下,形成了一個寬大的瀑布。瀑布平均高度40多米。最高的“鬼吼瀑”高達72米。在它的120多米高空上可以看到飛懸著一條絢麗的長虹,浮現在水霧裏,形成一幅人間奇景。
如果從流量來說,巴拉那河上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在汛期時,它以每秒3萬立方米的流量直瀉而下。從遠處看,瀑布猶如條條銀練從天而降,飛濺的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映出一條美麗的彩虹,像五彩繽紛的蝴蝶隨風飛舞。
我國瀑布也很多,著名的有貴州白水河上的黃果樹瀑布、黑龍江鏡泊湖上的吊水樓瀑布,以及江西廬山的開先瀑布、三疊泉瀑布、黃龍潭瀑布、烏龍潭瀑布等。眾多的瀑布裝點著祖國的河山,使景色更加壯麗。
世界上的瀑布千姿百態,形形色色,形成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在同一條河流上,由於構成河床的岩石不同,有硬有軟,軟的地方容易被衝蝕,硬的地方衝蝕得慢,在軟硬岩石交界處,河床高低相差很大,就出現了瀑布。再有,由
於地殼運動,地殼斷裂引起升降,造成陡岩,河流流經這裏,形成瀑布。火山噴發後,火山口積水成湖,湖水從缺口溢出,也會形成瀑布;火山噴出的岩漿,阻塞河道,造成湖泊,湖水壅高瀉出,同樣會形成瀑布。古代冰川創蝕成的U形穀,石灰岩地區的暗河從山崖間湧出,海浪拍擊海岸,迫使河流後退而產生崖壁,也會形成瀑布……總之,瀑布是地球內營力和外營力綜合作用的結果。
五嶽為什麼沒有黃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我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黃山集奇鬆、怪石、雲海、溫泉於一體,號稱“黃山四絕”。
黃山有氣勢磅礴、雄奇靈秀的奇峰72座,其中天都、蓮花、光明頂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黃山勝景,鬼斧神工。它集群山之秀:泰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山之煙雲,匡廬之飛瀑,峨眉之清涼,雁蕩之巧石,應有盡有。這裏四季景色各異:初春,繁花似錦,五彩繽紛;盛夏,翠壑湧泉,峭壁飛瀑;深秋,丹楓似火,山花流芳;嚴冬,銀裝素裹,玉樹瓊樓。即使在一天中,黃山的景致也是晨昏暮靄,瞬息萬變。難怪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有詩讚曰:“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那麼,五嶽之中為什麼又偏偏少了黃山呢?
據史料記載,漢宣帝曾頒詔書,命名五嶽。五嶽的地理都在我國經濟開發較早的地區。東嶽泰山,在商代就是我國經濟、文化中心。西嶽華山和中嶽嵩山,一個居關中要津,一個位中原腹地,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南嶽衡山是我國南方經濟、文化開放區。相比之下,黃山開發要比五嶽遲得多。直到大唐盛世,黃山才有遊人的足跡。
真有“火焰山”嗎?
據《西遊記》一書描述,唐僧師徒4人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途徑“火焰山”,寸步難行。最後,孫悟空向鐵扇公主借了芭蕉扇,扇滅了大火,4人方才安全地重新踏上西行之路。書中所描寫的火焰山究竟存不存在呢?事實上,這座烈火炎炎的“火焰山”,指的就是我國著名的吐魯番盆地。吐魯番盆地根本沒有大火,但為什麼書中要說它是“火焰山”呢?
眾所周知,吐魯番盆地是天山山脈中陷落的一個小盆地,海拔-155米。那裏氣候幹燥,夏季在烈日照耀下,氣溫上升得很高。又由於盆地陷落很深,熱氣不易散發,所以6~8月的平均最高氣溫都在38℃以上。高於40℃的日子也有40天左右,最高氣溫甚至高達489℃。夏季地表的最高溫度在70℃以上,沙漠表層的溫度可達823℃,因此當地流傳著“沙子裏麵烤雞蛋,戈壁灘上烙大餅”的說法。另外,吐魯番盆地中橫臥著一條紅色的沙岩,在夏季烈日照射下,把周圍映得火紅。炎熱的氣溫,滾燙的地表溫度,再加上紅色的光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座名符其實的“火焰山”。
不再是第一的洞庭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shāng〕湯,橫無際涯。”這是北宋政治家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一文中對洞庭湖的描寫。長時期來,遼闊的洞庭湖一向被認為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據抗日戰爭以前出版的《辭海》中記載,夏秋水漲時麵積約5000平方公裏;1941年出版的一本《中國地理基礎教程》中,還明確地說我國的湖泊中最大的是洞庭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