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3 / 3)

奶子說罷,便入房裏來,將藥遞與小官吃,自言自語道:“官人這病蹺蹊,你實對我說,我自有個道理方便你處。你不要瞞我,這病思量老婆了,氣血不和,以致害得如此。”那小官見說,道:“奶子莫笑我,實不相瞞你,我有一件事,隻是難說。”奶子道:“說不妨,此間別無一人。”小官人道:“隻為一個冤家,惱得我過活不得。”奶子道:“又是苦呀!卻是甚麼冤家?莫不是負命欠錢的冤家?”小官人過:“不是這個,都隻為我們隔壁,過三五家,張待詔有個做花的女兒叫做蓮女,十分中我意,因他引動我心,使我神魂蕩漾,廢寢忘食,日夜思之。你不見我房裏插滿花枝?因此上起。”奶子聽了,嗬嗬大笑,道:“有何難哉!我與員外、媽媽商量了,完成此事,這一段姻緣。”道罷,出房來堂前,見了押錄媽媽,把件事說了一遍。李押錄道:“媽媽,如何是好?他是做花的手藝人,我是押錄,不是門當戶對。”媽媽道:“要孩兒好,隻得將高就低。倘若不依他,孩兒有些失所,悔之晚矣!”

李押錄見媽媽說,隻得將就應允了,便請兩個官媒來,商議道:“你兩個與我去做花的張待詔家議親。”二人道:“領鈞旨!”便去。走到隔壁張待詔家,與他相見了,便道:“我兩個是喜蟲兒,特來討茶吃,賀喜事。”張待詔:“多蒙顧管,且請坐,吃茶罷!”便問:“誰家小官人?”二人道:“隔壁李押錄小官人。”張待詔道:“隻是家寒,小女難以攀陪。”二人道:“不妨。”張待詔道:“隻憑二位。”二人道:“他不謙你家。你若成得這親事,他養你家一世,不用憂柴憂米了。”夫妻二人見說甚喜,就應允了。兩個媒婆別了出門,回報李押錄。押錄見回複肯了,大喜,隨擇一日下財納禮,奠雁傳書,選嫁吉日成親,小官人見應承之後,百病皆散,將息複舊,唇紅齒白。

不覺時光似箭,日月如梭,早是半年之上日期。李押錄著兩個媒人到張宅說親:“近新冬日子,十五日好。”這張待詔有一般做花的相識,都來與女兒添房,大家做些異樣羅帛花朵,插在轎上左右前後:“也見得我花裏行肆!”不在話下。到當日,李押錄使人將轎子來。眾相識把異樣花朵,插得轎子滿紅。因此,至今留傳“花燈轎兒”。今人家做親皆因此起。

當時轎子到門前,眾人妝裹得錦上添花,請蓮女上轎,抬到李宅門前歇了。司公茶酒傳會,排列香案。時辰到了,司公念攔門詩賦,口中道:“腳下慢行!腳下慢行!請新人下轎!”遂念詩曰:

喜氣盈門,歡聲透戶,珠市繡幕低。攔門接次,隻好念斷詩。紅光射銀台畫燭,氤氳香噴金猊。料此會,前生姻眷,今日會佳期。喜得過門後,夫榮婦貴,永效於飛。生五男二女,七子永相隨。衣紫腰金,加官轉職,門戶光輝。從今後喜氣成雙盡老,福祿永齊眉。

念畢:“請新人腳下慢,請行。”時辰將傍,不見下轎,司公又念詩賦曰:

瑞氣氤氳,祥雲繚繞,笙歌一派聲齊。門闌喜慶,仿佛墜雲霓。畫燭花隨紐影,沉檀滿爇金猊。香風度,迎仙客唱,迎仙客樂遏雲低。喜得過門後,夫榮妻顯,永效於飛。男才過子建,女貌賽西施。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佳期。從今後,兒孫昌盛,個個赴丹墀。

司公念畢詩賦,再請新人下轎。三回五次,不見蓮女下轎。司公怕-過時辰,便叫張待詔媽媽自向前請新人下轎。

媽媽見說,走到轎子邊,隔著簾子低叫:“我兒!時辰正了,可下轎下來!”說罷,裏麵也不應。媽媽見不應,忍不住用手揭起簾子,叫兒聲“我兒”,又不應。看蓮女鼻中流下兩管玉箸來,遂揭了銷金蓋頭,用手一搖,見蓮女端然坐化而死。隻見懷中揣著一幅紙,媽媽拿了放聲大哭,把將去眾人看,上麵有四句《辭世頌》曰:

我本林泉物外人,偶將兩腳踏紅塵。

明公若肯興慈造,便是當年身外身。

當日,眾人都驚呆了,道:“不曾見!不曾見!真個難得!”李押錄夫妻也沒做理會處,小官人也驚呆了,道:“隻是我沒福!”張待詔:“隻得抬到我家,買口棺材斷送他,也不枉了我家出個善知識。”李押錄道:“使不得!既嫁了我家,‘生是我家人,死是我家鬼’,如何又打回去?我自斷送。”兩邊嘔氣了,隻見街坊立滿人,都來看,有來禮拜的,也有合掌的。正如此之間,隻見一簇人,圍著一乘四人轎子,那和尚分開人眾,高聲,在一柄青涼傘下,扛著轎子,叫道:“你兩家不要慌!也不要爭!斷送這娘子,也不是你兩家人,正是老僧徒弟。我僧房中有龕子,扛一個來盛了,看老僧與他下火,點化這女子,去好處安身。”說罷,眾皆道:“好!不是這佛來,如何計結。”張待詔夫妻二人磕頭禮拜道:“我師,望乞指我女兒到好處去!”說罷,惠光禪師急令從人回寺,抬了龕子至李押錄門首,扶蓮女入龕子,扛去能仁寺法堂內停了。做了三日功果。至第五日,扛去本寺後化人場。

當時張李二家都來做齋,拜了長老。長老討條凳子立了,打個圓象與蓮女下火,念《下火文》,曰:

“可惜當年二八春,不沾風雨共微塵。如何兩腳番身去,虛作閻浮一世人?如今花已謝,移根別處新。百骨頭上生火焰,九重台上現金身。曹娥十四投江,名傳天下;龍女八歲成佛,聲動十方。這兩個女子,風流怎比蓮女俏,惜未嫁早死,已知色是空。可惜未成花燭洞房,且免得兒啼女哭。咄!一段祥雲成兩足,逍遙直到梵王宮。”

惠光長老念罷,須臾,火著化了,把骨殖送在寺中。

張待詔夫妻二人亦然棄俗出家。不過三年,夫妻二人成雙坐化而去。善有善報,蓮女即是無眼婆婆後身,子母一門,俱得成其正果。作善的俱以成佛,奉勸世人:看經念佛不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