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1 / 3)

比爾·蓋茨

酷愛閱讀的小蓋茨

1955年10月28日,“微軟之帝”威廉·亨利·蓋茨出生於美國西雅圖,這是個善於創造奇跡的人物。他最先把計算機軟件產業化,他創造出了從係統軟件到應用軟件,從計算機的簡單功能到多媒體技術,從單機應用到信息高速公路等一個又一個的技術奇跡。可以說,他是西雅圖的驕傲。

排行老二的蓋茨,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他是父母惟一的兒子。還是小嬰兒的時候,蓋茨就喜歡騎在木馬上搖啊搖的,直到長大成人,每當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或者專心思考什麼問題時,他仍會不時地搖著身下的椅子。

在父母的影響下,蓋茨從小便看了許多書,並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蓋茨成天泡在書堆中,正是這些書開啟了他通向理智世界的大門,為今後他那種以觀念製勝的事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當他才7歲的時候,他最喜歡讀的就是那本《世界圖書百科全書》,他經常幾個小時地連續閱讀這本大書,一字一詞地從頭讀到尾。據蓋茨的父母後來說,就他們所認識的孩子而言,還沒有見過哪位少年對《百科全書》有蓋茨那麼大的熱情和偏愛。

小蓋茨有著非凡的聰明和驚人的記憶力。當他還是一個11歲大的孩子時,家人帶他到教堂做禮拜。他竟能利用坐在車上的一小段時間記熟整段的《馬太福音》,然後把它完整地背誦出來,令許多大人感到驚訝不己。

蓋茨一直是個沒有多大耐心的人,從小便很容易對事情感到厭倦。求學時,他可以用任何一隻手來記筆記,用一隻手用得無聊了,便改換另外一隻手,覺得這也是一種小小的挑戰。

喜歡挑戰的蓋茨興趣廣泛,一會兒學吹喇叭,一會兒又迷上《百科全書》,他最喜歡閱讀名人傳記,比如羅斯福和拿破侖什麼的。6年級時,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太好,又常常與母親發生爭執,於是父母決定帶他去看心理醫生,讓他接受輔導。

想不到與心理醫生交談了幾次,蓋茨又喜歡上了心理醫生給他看的弗洛伊德之類的心理學書籍。最後心理醫生對蓋茨的母親說,不要企圖強迫蓋茨遵循傳統的行為模式,他不會成為一個聽話的孩子。為了這句話,蓋茨的母親瑪麗不安了很長一段時間。

隨著年齡的增長,比爾·蓋茨又一頭紮進富蘭克林、羅斯福、拿破侖、愛迪生等大名鼎鼎的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的傳記中。他說他閱讀這些曆史偉人的傳記是為了了解他們究竟如何思考。後來他也讀文學作品,他最喜歡而且印象最深的兩本書是《麥田裏的守望者》和《各自的和平》。他還讀科學著作和商貿書籍。

比爾·蓋茨內心裏有一個豐富的世界,他從讀書中吸取了大量精神財富,他的行為也自然與他的同齡人有所不同,小小年紀就表現出非凡的思想。不難發現,比爾·蓋茨專注於閱讀超過同齡人的書籍,已經顯示出“成人化”的傾向,他的精神支柱是:讓思想走在年齡的前麵。

蓋茨一家常常與朋友一起旅遊,他們舉行多項競爭性比賽,比如接力賽跑、擲雞蛋和搶旗子等,蓋茨在那時便喜歡上了這些競爭性很強的運動,他談生意的精明也是從那時起開始顯露出來的。一次,蓋茨的姐姐收了蓋茨5美元,答應讓他隨心所欲地使用她的棒球手套,蓋茨馬上要求姐姐簽下份合約,證明自己可以永遠用這副手套,以防姐姐將來後悔。

退學經商開公司

因為對電腦過分的好奇,蓋茨惹上了麻煩。一天,他闖入了一個受保護的程序,使用者的密碼告訴他,每個使用者有權進入哪些領域,而另一些領域則是禁止進入的。這引起了蓋茨強烈的好奇心,他不顧一切地閃過那些密碼保護卡,進入了主機所在的財務與其他資訊領域。這趟小小的冒險很快被當成侵入機密資訊被人發現,蓋茨的父母勒令他不準再碰電腦。

以後的一年多裏,蓋茨試圖學習做一個正常的人,不再玩電腦。然而很快,他又開始玩電腦和電腦遊戲。在他差不多中學畢業的那一年,他又遇到了一個機會。當時,負責架設西北輸電網路的TRW公司的工程師碰到了問題,正在他們試著找出問題所在的時候,他們發現電腦中心公司的一份《問題報告書》寫得非常好。於是他們記下了製作這份報告書的兩位“偵測錯誤大師”的名字: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於是,TRW公司打電話給他們,希望他們能來麵試求職。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是兩個9年級和10年級的中學生。

向湖濱高中請了實習課程假後,蓋茨與艾倫來到波特蘭,在那裏租了一間公寓,開始了他們為程序設計師約翰的工作。約翰是一位優秀的電腦工程師,蓋茨和保羅在他那裏學習了很多東西。

1973年,蓋茨高中畢業,湖濱中學的校長為他寫了一封推薦信給哈佛大學。

在這一年的夏天,比爾·蓋茨以全國資優學生的身份,同時獲得普林斯敦、耶魯和哈佛大學的入學許可,他選擇了哈佛。在這所全世界著名的學府裏,蓋茨在新的競爭麵前保持著他一貫的習慣。他逃課,一連幾天待在電腦實驗室裏不出來,整晚整晚地玩電腦遊戲或者打撲克。更讓人奇怪的是,他一直睡在一張沒有鋪床單的床上,不過據他的同學回憶說,好像很少見到他真的躺下來好好睡一覺,他通常可以超過30個小時不眠不休。可能連他自己也從來沒有發現原來自己的床上是沒有床單的。

在哈佛,蓋茨結識了主修應用數學的史蒂夫·巴默並成為好友,巴默在後來加入微軟,現在成為微軟公司的總裁。

有一次,蓋茨中學的好友保羅來看他,回去的時候,保羅一個人穿過哈佛校園時,突然發現1975年元月號的通俗機械學雜誌的封麵上,印著革命性的新微電腦裝備MITS阿爾塔8080。保羅買下這本雜誌,然後衝回去找蓋茨,兩人研究了半天,覺得應該為這台單純的小機器發展一種程序語言。

保羅說服蓋茨:“讓我們創立一家公司,讓我們一起來,好嗎?”

於是蓋茨和保羅打電話給MITS創辦人羅伯茨,說他們可以寫出一套可使用程序。羅伯茲是個很精明的人,隻要能為己所用他便利用,便答應兩個人的請求。於是蓋茨和保羅回到哈佛,他們利用哈佛的電腦,玩命地寫這套程序。蓋茨和保羅都相信,電腦可以創造奇跡。他們說:“我們的口號是,每張辦公桌和每個人家裏都有一部電腦。”從1月到3月,蓋茨和保羅一直呆在蓋茨的寢室,他們幾乎不記得寢室的燈幾時關過,直到後來,蓋茨還深深為他寫出的那套程序而自豪。“那是我寫過的最酷的程序”,蓋茨這樣說。讓羅伯茨大吃一驚的是兩人用BASIC語言編寫的這個程度,在阿爾塔電腦上運行得十分成功。

蓋茨和艾倫首戰告捷,他們把他們編寫的程序賣給MITS公司,獲得3000美元另加權利金的報酬。那個羅伯茨先生看出了這兩個毛孩子身上所具有的潛力,他問他們能不能為羅伯茨公司服務,他會提供職位和很高的工資。保羅·艾倫答應了羅伯茨,而比爾·蓋茨則又和同學們一起打撲克,但在他的心裏,則時時刻刻盤算著自己的前程。BASIC語言在阿爾塔電腦上運行成功,給比爾·蓋茨很大鼓舞。他感到哈佛大學的生活索然無味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全新領域在向他遙遙招手。他決定爆炒哈佛的魷魚。大概,迄今為止,隻有比爾·蓋茨敢這樣玩哈佛一把,但這絕不是感性的冒失,而是理性的激情。

離開哈佛,當時比爾·蓋茨感覺這將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不過比爾·蓋茨到底是比爾·蓋茨,他沒有回避這件事,還是硬著頭皮對父母說了他的計劃,說他準備退學,去和保羅·艾倫成立一個計算機企業。

蓋茨並不想在西雅圖開公司,雖然這裏是他的家鄉,更可以靠近父母。他要到一個叫什麼阿爾伯克基的地方,而在西雅圖人眼中,新墨西哥全是沙漠,到處塵土飛揚。這讓他父母很感傷心。

母親瑪麗拚命阻止兒子的這種學業自殺念頭,她認為這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她希望蓋茨在取得學位之前不要離開學校。哈佛的學位可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啊!

蓋茨的父親也極力反對他的兒子開公司,尤其是在畢業以前。不過,雖然他們極力主張愛子繼續其學業,但他們也認識到自己缺乏關於一個軟件公司究竟屬何物的技術背景與商業常識,要說服而不強製愛子的話,必須另尋外援。

於是他們便把薩穆爾·斯托姆,這位受人尊敬的領袖人物請出來說服比爾·蓋茨。但是令人發笑的是,在與比爾·蓋茨交往之中,斯托姆不知不覺被感染了。

蓋茨也談到了他和艾倫共同的前景,個人計算機革命剛剛開始,將來每一個人都會擁有一台個人計算機。而賺錢的遠景同樣輝煌。或許,將有無限的機器依靠他們的軟件而運轉。斯托姆不僅沒有勸阻蓋茨打消念頭中止計劃,相反在傾聽了這位十幾歲的後生小子的演說後,他鼓勵蓋茨好好幹,爭取幹好。他回過頭去說服蓋茨的父母,希望他們支持蓋茨。蓋茨說,為了這件事,瑪麗一直對斯托姆耿耿於懷,認為他不該幫著我。直到後來,比爾·蓋茨成了億萬富翁之後,瑪麗才逢人便誇獎斯托姆先生的眼力。

在成立自己的公司之前,蓋茨和保羅一直討論著公司的名稱,奧特公司、無限公司等等無數個名字,但最後,“微軟”卻成了他們共同的選擇。

1975年7月,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終於將他們久存於心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他們在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正式創建了微軟公司。這個公司就其實質而言並不是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原來創建的那個交通數據公司。它們兩家在法律上是完全獨立的公司。按照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當時的協定,公司的權益按個人投入的勞動分配為:比爾·蓋茨60%,保羅·艾倫40%。

微軟公司成立後,簽訂的第一個合同就是把銷售BASIC語言軟件的專利權授予微型儀器遙測係統公司。在這個合同中,比爾·蓋茨以其優異的法律知識,精確地規定了軟件的開發者、銷售者和使用者各自擁有的權利。這個合同後來成了軟件專利合同的典範。

要啟動羅伯茨的阿爾塔計算機,就必須具備密度較高的存儲板和快速輸入程序。羅伯茨在自己的機器裏安裝了他設計的4K存儲板,這使比爾·蓋茨他們的BASC語言在計算機上有可能運用。但是這種存儲板的可靠性太差,比爾·蓋茨編寫了一套存儲測試程序,用它來檢查這些存儲板時,發覺都不能使用。而羅伯茨拒不承認這一點。他根本沒有把比爾·蓋茨看在眼裏,認為比爾·蓋茨太嫩,對商業一竅不通。

然而,挑戰卻不約而至,加利福尼亞州一名計算機愛好者開辦了一家公司,設計製造了一種質量不錯的4K存儲板和其他一些適用於阿爾塔的部件,另有一些公司也生產了能與阿爾塔兼容的插件。

羅伯茨勃然大怒,在報上發表文章譴責這些公司,說他們這樣做是地道的“褻瀆行為”,罵廠商是“寄生蟲”、“惡棍”。但那些人對此未予理睬,有兩個奧克蘭人反而給他們的存儲板公司取名為“寄生蟲公司”。這樣,羅伯茨就隻能以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為他開發的BASIC軟件作為拳頭了。

1976年2月,他們開始編製磁盤BSIC語言。這時,他和保羅·艾倫住進了離微型儀器遙測係統公司不遠的一家便宜的旅館。他用一支筆和一疊草稿紙,花了大約10天時間就完成了編製磁盤BASIC語言的工作。他采用了數據資料分配的方式來處理磁盤有效空間的分配和管理,這樣一反傳統的做法,大大加快了數據資料的處理速度。由於磁盤作為一種存儲信息的方式有其方便快捷的優點,磁盤驅動器在計算機上得到了廣泛使用,BASIC語言自然也就成了大量應用軟件的程序編製語言。7月,這個磁盤操作係統正式發行,售價200美元。但是,如果同時購買公司的16K存儲板,這個軟件就幾乎免費。當然,這又是羅伯茨慣用的促銷伎倆。

為了促銷,微型儀器公司帶著阿爾塔進行了一次公開演示的公路旅行。公司的幾個硬件工程師擠進了一輛藍色的旅行車,從一個城市走到另一個城市,開始周遊美國,傳播著阿爾塔的信息。愛好者們很快把這輛車叫做藍鵝。

車上載著阿爾塔計算機,連著一個電傳打字機,裏邊運行著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的4K版本的BASIC。不論到了何處,演示立刻開始。走到哪裏,微型儀器公司就把愛好者協會或計算機俱樂部辦到哪裏。凡使用阿爾塔機的,就不收會員費。工程師們一路上還修好了許多不能動的機子,讓那些失望的人臉上露出笑容。

這種促銷活動很讓比爾·蓋茨大開眼界。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白天做著這樣的旅行,晚上加班加點搞BASIC。到夏天的時候,他們已經有了一個8K內存的BASIC。接著他們又向12K或16K帶有擴展功能的BASIC努力。1975年夏天,他們與艾德·羅伯茨正式簽署了協議,著重申明了關於8080計算機的配套軟件BASIC的使用權利。

19歲的比爾·蓋茨起草了協議,他父親和阿爾伯克基的一名律師幫助做過完善工作。

比爾·蓋茨不僅懂得複雜的計算機技術,而且懂得涉及軟件協議的嚴格的法律條文。這份協議有效期10年,給予微型儀器公司獨有的在世界範圍使用BASIC的權利,包括向第三者發放從屬許可的權利。

這個協議後來引起了訴訟,但是最後訴訟勝利,也完全是靠了這個協議。這說明這個協議的基本點是正確的和明確的。

這個協議在後來看來,最重要的部分是這樣幾句話:微型儀器公司同意全力以赴許可、推進並使BASIC商業化,如不能盡力,將構成此協議終止。沒有這句看起來不關痛癢的話,微軟公司就不可能打贏官司。可不要小看了比爾·蓋茨的這份協議。在當時,這類的協議幾乎沒有像樣的,因為軟件就沒有像樣的。這份協議後來成了不斷興起的計算機軟件貿易的許可證製度的範本,成為這個行業的法律標準。

這個協議規定每賣出一份BASIC,如果是隨著硬件一起賣出的,微軟公司收取30美元。SK版本BASIC每個拷貝35美元。擴展BASIC,每個拷貝60美元。如果單獨賣出,微軟公司收取銷售價的50%。如果使用者需要修改BASIC,那麼他還得為源代碼付錢,微軟公司還將收取其中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