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非何則。人今試譬之寒。第覺寒。寒性謂誤藥而變凡汗下失宜。過之。則傷正而虛其陽。不及。則熱熾而傷其陰。虛其陽。則從少陰陰化之症化熱疼痛陰化裏寒外陽從陰
太陰
(為濕土純陰之髒也。病入太陰。從陰化者多。從陽化者少)何謂太陰之邪從陰化。傷寒論雲。腹滿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溫。時腹自痛是也宜理中湯何謂太陰之邪從陽化。傷寒論雲。發汗複不解腹痛。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是也。又曰。
腹滿而痛。)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少陰
(腎中水火同具邪傷其經或從水化而為寒。或從火化而為熱。二症俱以脈沉細但欲寐為何謂少陰之邪從水化而為寒。曰脈沉細而微但欲寐。背惡寒口中和腹痛下利清穀。小便白是少陰病寒邪始傷是當無熱。而反發熱。為太陽之陽外呈。脈沉。為少陰之生氣不升。
恐陰太陽以上交陰陽法。
少陰病。自始得以至於二三日。俱無裏症。可知太陽之表熱。非汗不解。而又恐傷汗以傷腎湯。
以上微發汗法。
手足厥冷吐利小便複利。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宜四逆湯。
裏寒外熱。麵赤。或腹痛或幹嘔或咽痛利止脈不出。汗出而厥。宜通脈四逆湯。少陰下利。
微續汗下後。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
武湯。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中和。其背寒者。(太陽之陽虛。不與少陰之君火相合)當灸之。
痛(輒雲少陰病吐利。(神機不能交會於中土。)手足逆冷。(中上氣虛。不能達於四肢。)煩躁欲死者吳以上用溫劑法。
何謂少陰之邪從火化而為熱。曰脈沉細而數。仍欲寐而內煩外躁。或不臥口中熱下利清水小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與桔梗湯。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朱苓湯主之。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
下利便膿血。桃花湯主之。
以上皆以補正為救陰法。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舌幹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柯注雲。熱淫於內。因而轉屬陽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柯注雲。得病六七日。當解不解。
津心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幹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柯注雲。是土燥火炎以上皆以攻邪為救陰法。
厥陰
(為風木之髒。從熱化者多。從寒化者少。以木中有火故也。)何謂厥陰症。傷寒論雲。厥陰之為病。消渴。(火盛。)氣上撞心。(氣逆即火逆)心中疼熱。
臭。
則症相即轉屬厥陰。為病危。厥陰病衰。轉屬少陽。為欲愈。
一烏梅丸。為厥陰症之總方。吐蛔久利尤隹。一病初起。手足厥冷。脈微欲絕。宜當歸四逆後必一脈結(脈緩時一止日結。活人雲陰盛則結。)代。(一髒氣敗。其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
虛生按前言表症。而手足厥逆。此言裏症。而脈結代。雖為厥陰寒化。終不用薑附大熱之品。
以厥皆所以下無形之邪也。若以承氣下之。利不止矣。
一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下利欲飲水者。熱也。白頭翁湯主之。
以上治熱化之法。
一厥者必發熱。熱與厥相應。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此四症。是厥陰傷寒之定局。
先熱少而一乘脾乘肺二症宜辨。一曰傷寒腹滿。(經雲。諸腹脹大皆屬於熱。此由肝火也。)譫語(經一曰傷寒發熱。嗇嗇惡寒。(肺主皮毛。此症因無頭痛項強。知其非太陽病。為肺虛。)渴欲此其一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此亦肝乘脾也。)先與小建中湯。(平肝以補脾。)所一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清入胃。必作利也水在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