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被雍正帝追封的康熙妃子(1 / 1)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參領海寬的女兒,最初入宮封號為妃,之後康熙朝沒再加封。章佳氏一生共為康熙帝誕育了3位子女。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去世後,入葬景陵妃園寢。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六月追封為敬敏皇貴妃,並移葬景陵地宮。

怡親王允祥,是雍正帝最為寵信的皇十三弟。雍正年間,由於繼承皇位,親兄弟互相殘殺,皇帝與其諸位兄弟處於紛繁複雜的關係之中。雍正帝做皇子時,允祥與雍正帝的關係就非同一般,經常在一起吟詩作賦,形影不離,感情勝過同胞兄弟。雍正帝即位後,允祥對皇上更是忠心耿耿,毫無二心,成了雍正帝的左膀右臂。允祥與雍正帝的君臣相處過程中,時刻不忘他那“忠”、“敬”、“誠”、“直”、“勤”、“慎”、“康”、“明”八字訣,使得他多年被雍正帝寵信、重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雍正帝曾經親書這八個宇,製作匾額賜允祥。說明允祥確實將這八字訣當作了他人生的座右銘,並且得到了雍正帝的認同與肯定。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允祥在無與倫比的榮耀和恩寵麵前,始終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恪盡為弟、為臣的道理。他從來不有恃無恐,而是秉公辦事,一切為了輔佐好皇兄。康熙帝的第十七子允禮本來與允祥的私人關係一般,但是允祥發現他“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所以推薦給雍正帝。雍正帝本以為允禮為皇八子黨的人,視其為政敵之一,所以派他去看守陵寢。既然允祥推薦允禮,雍正帝就以試一試的想法安排允禮掌管理藩院事務。後來的情況證明,允禮果真是一位忠誠守信、精明強幹的皇弟。當允祥於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病故之時,雍正帝也在患病。但是他不顧大臣們的勸阻,仍然料理了允祥的喪事。雍正帝對十三弟如此傾心,是因為允祥是雍正帝真心信賴的弟弟和忠實的心腹大臣。難怪雍正帝對允祥的母親格外開恩,將其封號從“敏妃”一下子提高兩級,一躍而為“敬敏皇貴妃”,並且將敬敏皇貴妃從已經安葬好的妃園寢,移葬到康熙景陵地宮之中,使景陵地宮開創了祔葬皇貴妃的先例。清東陵的妃園寢到現在還有一個空穴,那就是先前葬入敏妃的地宮。由於其他後妃各有自己規定的墓穴,而且已經使用過的地宮不便再次利用,所以敬敏皇貴妃在妃園寢的地宮以空穴留了下來。

章佳氏,作為康熙帝的一名妃子,在去世23年後被雍正帝追封,並破例祔葬景陵地宮,是雍正帝為了自己的統治需要所采用的手段,他是用厚待死者的辦法,籠絡、恩寵怡親王允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