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職場,隻有洞悉玄機才能成為頂尖贏家(1 / 3)

走進職場,隻有洞悉玄機才能成為頂尖贏家

39.“職業”和“事業”是兩回事

你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求職保羅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的高材生,畢業後他希望到一家大公司去施展拳腳,準備幹一番大事業。

剛開始時保羅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憑自己的才華與智慧,應該很快就會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然而沒有多久他就發現,大公司對應聘者的要求都很高,好職位的競爭者更是眾多。雖然他接連參加了20多次麵試,可是沒有一家大公司願意錄用他。

保羅後來又參加了好幾家大公司的招聘麵試,可仍然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直到這時保羅通過認真反思後才認識到:職場上的情形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不是我們在選擇工作,而是工作在選擇我們,如果把找一份職業和幹一翻事業混為一談,恐怕很難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於是,他重新調整了自己的思路,把求職的目標鎖定在一些中等企業上,結果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

職業和事業其實並不是一回事:職業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事業則是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保羅初始階段之所以求職失敗,就是因為他把二者混為了一談。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年輕人可能也和保羅一樣,畢業後想找一份好工作,在職場上幹出一番事業。然而他們對職業和事業的關係,大多缺乏一個清醒的認識,往往以為隻要能夠到大公司、大企業找到一份體麵的工作,就能夠實現幹大事、掙大錢的願望,卻不知道那些他們認為體麵的好工作很難找到,而且即使找到了這樣的工作,也並不一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我認為,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麵臨的首要問題,不是如何幹一番事業,而是如何保證自己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如何實現學校人向社會人的轉變。隻有在解決了這些現實問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進一步去謀劃幹事業的長遠問題。說通俗一點,就是要先解決工作問題,然後才能夠去考慮實現自我價值的問題。所以,對於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我建議現在就把找工作當成你的第一份工作吧!因為隻有這樣,你的第二份工作到來的時間才會縮短。

當然,找工作也是一件傷腦筋的事兒,怎麼才能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呢?趕快接著往下看,後麵的內容更精彩!40.找工作時要睜亮眼睛

選錯了“廟門”轉行不容易《華盛頓郵報》報道過一位大學畢業生,他的工作與他的學曆很不相稱,他是一家果菜公司的搬運工人。他說他當年從學校畢業,一時找不到工作,便經人介紹到果菜公司當臨時工,賺點零用錢。沒想到工作一段時間後,因為已習慣了那個工作和周圍的環境,也就沒有積極去找別的工作,於是一做便是十幾年,現在年近四十,也不想換工作了。

他說:“現在轉行換工作,誰會要我呢?我又有哪些專長可以讓人用我呢?”目前,他還繼續在果菜公司當搬運工人。

這位大學畢業生當初找工作時選錯了“廟門”,即使後來要想改行“修行”,的確不是那麼容易了。

也許有人會說,轉行有什麼難?說轉就轉啊!

也許你是可以說轉就轉的人,但恐怕絕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因為一個工作做久了,習慣了,加上年紀的關係,另外,還有家庭方麵的原因,便會失去轉行麵對新行業的勇氣。

所以,我要提醒你,找工作時要睜亮眼睛,找適合你的工作,找你喜歡的工作,找有發展前途的工作,找可以發揮你潛質的工作。人是有惰性的,不喜歡的工作做個一、兩個月也許就習慣了,而一旦習慣了,就會被惰性套牢,不想再換工作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倏忽三年五年過去了,那時要再轉行,的確就不容易了。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千萬別涉入非法行業,這種行業有可能讓你致富,但事實上是在刀刃上行走,警察的追緝、同行夥伴的陷害,即使不坐牢不送命,也要被人看不起。雖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但回頭談何容易,大部分的人都因為黑飯吃慣了,最後還是回到本行……

不過如果你若真的“入錯行”,也有心轉行,那麼就要鐵了心,毅然決然地轉行,但一定要當機立斷,及早進行。41.包裝自己不如推銷自己

“吹”也可以吹出錦繡前程18世紀初,法國作家菲利斯在還沒有名氣時,曾帶著自己精心創作的100多篇文章和一些積蓄來到巴黎,四處求教名師,希望能為人賞識。但是四處拜訪卻沒人理會,送去的文章也都被打了回來。

一天,他走到街上,看見一個小販在賣一把小提琴,這把小提琴的造型很奇特,上麵還鑲了一些珠寶玉石。

這個小販鼓吹著叫賣:不懂音樂的菲利斯拿出所有的積蓄,買下了小提琴。

菲利斯對圍觀的人說:“這的確是把好琴,千古難得一見,但是此地並不是演奏之處,若要欣賞我的高超演奏技藝,請於明天上午到市中心廣場來。”

第二天,一大群對琴藝向往的人,聚集在市中心廣場等待菲利斯奏琴,菲利斯慢慢地走到聽眾中央,將名琴往桌上一放,接著拿出一把錘子,就在眾人的驚呼聲中將琴給砸了。

許多聽眾怔在那裏,隻見菲利斯慢條斯理地說:“我多年來埋頭寫作,思考研究。此次到巴黎來求教於名師,卻不得其門而入,所以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他將自己的文章分給在場的許多文人雅士,大家好奇地拿起文章細讀,發覺的確不錯。

從此,菲利斯漸漸地在巴黎有了名氣。

借購名琴製造亮點,不懂音樂卻說技藝高超,散發文章結交朋友,菲爾斯接連使出的“包裝”、“推銷”和“吹功”三手絕招,成功地把自己推銷出去。

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性經濟,你要想成功、要想成名,你就必須要向別人證明你是最好的。沒有自我宣傳的意識,缺乏主動出擊的精神,要想成功,那無異於紙上談兵。

而要推銷自己,就要用自己最擅長的東西、最突出的特色去打動人,使自己成為一望便知、一知便用的人才。相應地,還要努力掩蓋和淡化自己的弱點和不足,這就是所謂的“包裝”。

在人際關係中運用包裝手段,可以使你更快地得到別人的注意,也能更好地表現自己的實力,從而會使你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

在求職過程中,要想把自己推銷出去,應聘者應該適當地運用話語為自己做宣傳,方能使對方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才能和優點。隻要不言過其實,適當地自我表白是必要的,它可以幫助求職者和招聘者雙方之間建立信任、合作關係。求職者不懂推銷自己的藝術,自然不會受到雇主的歡迎;不敢大膽介紹自己的長處,當然也不會受到青睞。生活中,不少人就是憑著良好口才,“吹”出了自己的錦繡前程。

當然,我在鼓勵你運用包裝手段和吹功推銷自己的同時,也希望你注意場合與“度”的問題,如果不分場合一味地吹牛,不但不會吹出錦繡前程,反而會把原來的“良好印象”吹散、吹光!42.職場處處有阻力

10大雷區碰不得有一位公司的業務主管,才華十分出眾,但是在職務上久久得不到升遷,該主管心存希望,認為“隻要我盡力把工作幹好,到時候公司自然會提拔重用。”但事實並非如此,每次公司開會討論該主管的升遷問題時,總是有人提出他愛抱怨、指責別人,和合作夥伴、客戶以及下屬的關係不太融洽等等缺點和不足,提升也就自然無望了,

這位主管為什麼升遷如此不順呢?原因就是他觸犯了職場中的一些“雷區”。在被觸犯的這些人中,始終有人對他抱有成見,給他設置了種種障礙,除非公司真的離不開他,否則他很難得到升遷。再者,如果公司有人和他條件相等,上司也通常會提拔和大家關係融洽的人,而不會讓他出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職場並不是風平浪靜的港灣,處處都有風浪和雷區,一旦觸了“雷”,盡管你在工作上得心應手,但並不一定得到應有的肯定。你應當仔細檢討一下自己是否觸犯了以下10大雷區,貽誤了自己的發展和前程。

你覺得把分內工作做好就夠了

錯了!工作能力、效率、可信賴的程度,甚至你的學曆,都不會是單一指標,也不會是最重要的。無論你是電腦程序員、護士、會計或秘書,工作環境本身是由人組成的,每人有每人關心的事務與優先順序,學習如何調節與上司或同事之間的重心,這就是所謂的辦公室政治。

不理會謠言

錯了!謠言是公司的生命力,是山雨欲來的風向征兆,很多事情的跡象都從謠言開始。即使謠言的細節都不對,但是無風不起浪,你還是從中可以推測出一些端倪。有時你也得對小道消息表示點熱情,一張沒有興趣的臉會讓人以後傳播時略過你。大原則就是,你有興趣聽,但不要讓大家都公推你是廣播台。

聽人挑撥是非

當某同事向你轉述某人對你的不滿之後,你當然很氣憤,會做出言語上的反擊。然而,這種做法恰恰中了散播是非者的計,因為他可以拿著你在氣憤時說出的話,向某人再度轉述。

估計公司的前景

不要自作聰明地估計公司的前景,然後再用專家的口吻去判斷事情,這樣做是作為下屬的大忌。

亂講加薪幅度

在商業機構中沒有絕對公平,每個人加薪幅度多少,隻能證明雇主對你的印象和喜愛程度,而不一定標誌工作能力強弱。

你認為同事可以是患難知己

錯了!幾個月下來,同事對你的家務事清清楚楚,這一切讓你覺得能交到這麼貼心的朋友真好。但是如果三個月後,你晉級加薪,而他沒有,更巧的是,你成為他的上司。這時,你想,身為你的最好朋友,他應該會替你感到高興吧?希望如此。但是,權力與金錢常常會改變許多人的想法,尤其是關係到一個人的前途時。如果他不再是你的朋友,你這時可能會開始擔心你以前透露的所有秘密。

忽略你的對手

你要處處留心你的對手,不讓對手抓住你可以讓人攻擊的地方。你一出錯,他們馬上指責,毫不留情,他們攻擊你最脆弱的地方、朋友絕不會出現的地方。所以正視對手著眼處,不給對方攻擊你的機會,是你必須謹記的。

說話太多

所謂“言多必失”,一些人在開會時滔滔不絕地發表意見,實際上是在自招禍患。

穿著太名貴

切勿穿得比自己的上司更好。當上司與這樣的下屬一起與陌生人打交道時,假如陌生人不清楚,把下屬當成了上司、把上司當成了隨員,此種情況下會使上司心懷不滿,他多半會想方設法把這個下屬踢出公司。

常常很露骨地拍上司的馬屁

不可否認,有相當一部分上司喜歡聽好話,而不願聽批評性話語,作為下屬講些上司喜歡聽的話無可厚非,隻是要講究一下技巧與方法。“經理您今天看起來好年輕!”這樣奉承的話是很明顯的,上司聽了未必高興。“經理,你昨天的處理方式,讓我們能夠把任務順利完成,不愧為領導。”經理聽了這話,多半會高興。以後你做事肯定會順多了。43.要出頭得先低頭

出頭不能強出頭年輕時的富蘭克林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年輕氣盛,不肯輕易低頭。有一次,他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時,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著,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了一大截的門。

出來迎接他的老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問我的最大收獲,也正是我想告訴你的,一個人一生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要出頭得先低頭,出頭不要強出頭。”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益,看作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收獲,並把它列為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一。富蘭克林從這一準則中受益終生。後來,他功勳卓越,成為一代偉人。他在一次談話中說:“這一啟發幫了我的大忙。”

惟有低頭,才能出頭。一個人如果急於出人頭地,除了自尋苦惱之外,不會真正得到什麼。就像一粒種子,你要它長大,就必須把它先埋在土裏。如果不肯忍受被泥土埋藏的苦悶,隻想享受溫暖的陽光、新鮮的空氣,那麼它永遠也不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同樣的道理:人隻有埋頭做事,才能有所作為,最後出人頭地。

人都有出頭的欲望,但出頭不可強出,“煩惱皆因強出頭”。這句話可以說是世間生存的經驗之談。這裏的“強”有兩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是“勉強”,也就是說,自己的能力還不夠,卻勉強去做某些事情。固然勉強去做也有可能獲得意外的成功,但這種成功的可能性並不高,通常的結果是:失敗了,既折損了自己的鬥誌,也惹來一些嘲笑。當然,我們並不是嘲笑正常情況下的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可是在別人眼中,你的失敗卻是能力不足、自不量力的同義語,這種失敗是一種致命傷,而且極有可能成為烙印,這就是你強出頭的煩惱。

第二個意思是強力,也就是說,你雖然有足夠的能力,可是客觀條件卻還不成熟。這種情況下,以本身的能力強力出頭,雖然不是毫無成功的機會,但會費很多周折,衍生出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這也是強出頭所導致的。

所以,在這裏我奉勸你一句:人要出頭,但不要強出頭。你應當謹記兩點:

△本身能力不足時,就不要想出頭。

△天時地利、人勢不足時,就不要想出頭。

不強出頭,可以繼續聚集實力,可以和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共處的關係,還可以透過冷靜的觀察,掌握大環境的趨勢和脈博,等到各方麵條件皆已成熟時,你自然能夠脫穎而出!44.躲避辦公室的“舌頭”

最好是管住自己的嘴巴有一個剛參加工作的青年,進入公司後,有位行政職員非常熱心地照顧他,兩人成了好朋友。

日子一久,他發現這位行政職員的牢騷愈來愈多,一開始,他隻是傾聽對方的牢騷。後來,工作一忙碌,壓力過大,難免有時有一些情緒,於是他也開始批評公司了。他心想,反正對方也批評公司,所以就很放心地不時向對方吐吐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