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 簡單地豐富著生活(3 / 3)

比爾也是個浪漫的人,他也非常喜歡這裏,不錯,這裏的確是一個極富個性化的港灣,有時沉靜,有時激情。

美琳達與比爾還到過其他一些地方,顯然,那些收獲並不是單純的旅行就可以得到的。那時,他們都認為雖然自己的生活簡單,但它仍然需要他們共同來維護。比爾或許沒有更多的精力來創造新的生活,但美琳達也沒有以為自己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就可以做得很完美。所以許多時候,美琳達更願意向比爾推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但是她卻往往很難做得到,畢竟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生活在他們看來越簡單越好,隻要不影響相互之間的夫妻感情他們就覺得很有意義,所以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努力工作。

美琳達也經常會虛心地向比爾學習,就像十幾年前她請教自己的老師一樣,尤其是在比爾出國回來的時候,她總可以聽到比爾講給她許多聞所未聞的事情,使她一次次大開眼界。可以這樣說,比爾就是妻子每次出行的向導。

當然,對於商業領域一些陌生的說法,比爾也非常精通,雖然他隻有半個大學學曆,但是他的商業頭腦精明得讓所有人吃驚。尤其是商業領域涉及到的一些有關法律的問題,他考慮得非常仔細,並不像他的生活觀念那樣模糊。有一件事足以證明這一點。

在微軟成立初期,比爾還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一次他與IBM總裁羅伯特談論合作事宜時,他堅持要把雙方的合作形式以協議的形式寫下來,也就是他要與IBM簽訂一份協議。當羅伯特遞給他協議書的時候,他仔細看了一遍,然後就迅速指出了合同中的不明確,或存在疑惑的地方。這讓羅伯特感到非常驚訝。從此,他與這個大男孩共事的時候再也不敢小瞧他了。

在微軟一樁樁官司接踵而來的時候,他經常會與美琳達在一起討論一些法律問題。從那時起,美琳達也開始對法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然,這些知識也在她的工作中得到了應用。從那時起,這位聰明過人的妻子也不再是一個法盲了。

同樣,比爾在投資學方麵的知識也令美琳達歎服,美琳達確信一些投資學教授也未必有他那樣的遠見卓識,如果說那些教授會將理論灌輸到她的頭腦,那麼比爾在具體操作中的膽識足以讓她感受到自己是在看一場生動的“實戰演習”。如果說她嫁給比爾最大的收獲是什麼,或許就是這些從普通人身上看不到的睿智與膽識,這讓她大開眼界。

相比之下,雖然她有一個非常體麵的碩士學位,也曾是一位深得人們敬重的主管,但就她現在的工作來說,她或許更願意成為他的學生,向他請教。這一點無論從年齡還是學識上講,都不過分。

但是在生活上,比爾都要甘敗妻子下風,甚至他不會做一道像樣的菜,這一度使美琳達對他感到頭疼,給她的印象也很是糟糕。

比爾第一次下廚,竟將廚房弄得到處是煙霧。那時,美琳達的第一反映就是著火了。還好,比爾及時關閉了電源,但是他做的那頓牛肉誰也沒有吃到嘴。平日裏,美琳達也很少會讓比爾幫自己洗奶瓶,或是幫她給孩子喂奶。比爾很粗心,常常將鞋隨便丟在一邊便去睡覺,而在自己醒來的時候卻到處找鞋。

從這一點看來,美琳達是絕對不應向他學習的。一般說來,兩個工作狂聚在一起,他們之間是不會有多少生活情趣的,但美琳達和比爾卻不在此列。

有時他們會開一些玩笑。一臉稚氣的比爾不願意妻子誇他長得很帥,他會認為那是在譏諷他。的確,比爾並不是美琳達先前仰慕的那種美男子,但是她時常會以此來誇耀他,比爾很知趣,總是一個勁地搖頭說:

“母親告訴我,在我們家三個孩子當中,我的容貌是讓人失望的,所以母親很擔心我的婚事。”

美琳達不相信瑪麗竟是為了這個才擔心比爾的婚事。在比爾的心裏,他並不羨慕很英俊的男人,對一些著名的歌星、影星,他也從不表示崇尚,他並不很認同他們的成長:

“美貌是上天賦予的,與他本身無關。”

美琳達也十分清楚,在比爾的心中,最不討好的讚美就是誇一個男人長得美,他更認同男人應當用腦袋說話。

相對讚美而言,比爾更願意妻子精心料理他的生活,或是向他學習微軟經營哲學。所以他們現在都會視對方為生活、或是事業上的伴侶。

所以,他們的家庭生活更有內涵,更有質量。其實這隻是一種普通的家庭水準,然而往往許多有一定層次的家庭卻失去了這種基本標準,失去了本來的生活意義。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完美的,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留下遺憾與懺悔。每逢與妻子回想起年輕時的生活,以及自己輟學的經曆,比爾難免有過幾絲悔意。

比爾告訴美琳達有兩件事最值得人們去爭取,並且使人永遠不會感到後悔。

比爾告訴她說:

“其實很簡單,是我從一個神父那裏聽來的。第一,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第二,想辦法從中賺錢。”

比爾講了一個故事:

泰萊是紐約曼哈頓區的一位神父。一天,新教區醫院裏一位病人生命垂危,家屬請他過去主持臨終前的懺悔。他到醫院後聽到這樣一段話:

“仁慈的上帝!我喜歡唱歌,音樂是我的生命,我的願望是唱遍美利堅。身為一位黑人,我實現了這個願望,我沒有什麼要懺悔的。現在我僅想說,感謝您,您讓我愉快地度過了一生,並讓我用音樂養活了我的六個孩子。現在,我的生命就要結束了,但是我死而無憾。仁慈的神父,現在我隻想請您轉告我的孩子,他們的父親是值得他們驕傲的。”

這是一個流浪歌手在臨終前的告白。這段告白讓泰萊神父感到非常吃驚,因為這名黑人歌手的所有家當,隻是一把吉它。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到一處,把頭上的帽子放在地上,開始唱歌,從而換取報酬,這樣的生涯已經持續四十多年了。

黑人的話讓神父想起了幾年前他曾主持過的一次臨終懺悔。那次要去天堂的是位富翁,他也住在本區,他的懺悔與這名黑人相差無幾。他對神父說:

“我喜歡賽車,我從小就研究它們、改進它們、經營它們,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它們,這種喜好與工作很難分離,讓我非常滿意,並且從中賺取了大筆的錢,我沒有什麼要懺悔的。”

結束了白天的經曆與對富翁的回憶,泰萊神父當夜就給報社寫了一封信,他寫道:

“怎麼度過自己的一生才不會留下懺悔呢?我想大概做到以下兩條就可以了:第一條,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第二條,想辦法從中賺錢。”

聽完比爾講的這個故事,美琳達才隱約發現,美國人原先公認的兩種最不懺悔的活法竟源自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