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 夏威夷的婚禮
在比爾的要求下,美琳達與他同居了。同居在美國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在美琳達看來,這份真愛來得並不容易,比爾和美琳達都像經營自己的事業一樣經營著這份愛情,比爾甚至稱這是美琳達分配給他的“新工作”。他們雖然在微軟都是名副其實的工作狂,但是已快30歲的美琳達,在事業與婚姻的取舍上,她寧願像許多女性一樣選擇後者。她時常幻想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這是任何女性都應該麵對的一個非常普通而現實的問題。
但是最初比爾並不熱衷於自己的婚姻,他好像還願過那種無拘無束的單身的生活,他沒有對家庭方麵表現出過多的關注,雖然他的母親瑪麗總是不停地嘮叨:
“你應該考慮自己的婚事了。”
做為母親,瑪麗十分希望讓美琳達與比爾先把婚事定下來。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樣的,畢竟比爾也進入大齡了。
美琳達曾問過比爾:
“你能愛我多久呢?”
美琳達也深知比爾的花心也是有一些的,所以當她理智地思考與比爾的感情問題時,她總還是有一份憂傷和思慮,她總是不放心。盡管如此,她還是對比爾付出了滿腔的愛。
“一生一世,無始無終。”比爾不假思索地回答美琳達。
“那我們就結婚吧!”
“結婚?”比爾有些目瞪口呆了,他不知該如何回答。
“那我們為什麼不結婚呢?難道你不願意娶我做你的妻子嗎?”美琳達不停地追問他,她想聽他說出原因,是否是因為溫布萊德。美琳達認為,雖然婚姻不是捆綁感情的套繩,但同居隻是感情的相會,婚姻卻是感情的紐帶,而孩子才是感情的結晶。她有了開始,當然應該追求美好的結果。
那時,連比爾自己都想不明白,自己為什麼不願結婚,他心理上似乎永遠存在著一種生命體驗的錯覺與誤區,他並不認為擁有金錢就擁有一切。他總認為自己還沒有長大成人,未來的路還很長,因此婚姻在他看來還遙不可及。而這樣的心態又豈能當作充分的理由講給美琳達聽。這充分說明了比爾的心理並不成熟,事實上比爾永遠是一個大男孩。
所以,比爾懷著一種非常矛盾的心理敷衍美琳達說:
“美琳達,我現在還不想結婚,但是我對上帝發誓,我對你的愛是發自內心的!親愛的,請相信我,這件事先放一段時間好嗎?”
比爾對於自己的婚姻大事,如果說,當初是因為蓓蕾特對婚姻問題總是糾纏不休,而迫使他放棄了對她的真愛;如果說是因為溫布萊德對婚姻的向往淺嚐輒止,她對愛情的無私無畏令他產生了深刻的動搖與危機,以致他們最終不能如願;那麼,在美琳達鄭重的問話後,比爾又麵臨著人生路上一個重大的抉擇。他不敢輕易許諾,他需要感情,但對於以事業為重的比爾來說,婚姻畢竟是一種束縛。他怕自己婚後不能給對方帶來感情的幸福,以致損害了感情。
美琳達非常珍視自己的付出與價值。她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女性,在情感路上,她學會自己撐起一份獨立的人格,她不想因為自己的情感難舍而一味將他寵壞,更不願意做曇花一現的情人。當時,比爾拒絕結婚後,她決定與比爾分手,讓時間來考驗感情的真實性。但是她依然夢想著終有一天與比爾會邂逅屬於自己的婚姻歸宿。
這次有關結婚問題的談話之後,他們經曆了一段情感波折,而且曾一度中止了戀愛關係。
此後,美琳達一如既往地投身於微軟產品的營銷工作中,沒有絲毫的懈怠,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她依然是那麼平靜。當她的上司露絲·華倫離開微軟,到波音公司任職後,她理所當然地接替了她的職位。那時,她並不能完全感知到比爾的內心世界,隻是一心投入工作之中。比爾的母親瑪麗按捺不住了,老太太開始站出來盡自己最大的一份努力,她開導自己的兒子應該考慮自己的婚事了,並多次找美琳達談話。
在那段情感路上,與微軟大好形勢相比,他們走得並不順暢,但他們在婚姻問題上的冷戰始終會給人一種感覺——這兩個人的故事並沒有就此完結,他們在醞釀著更濃烈的感情。
或許是比爾的生活過於潦草、簡單和粗糙,他的生活給人的印象總是非常平淡的。總會與世人的想像相距甚遠。那時,著名的軟件生產商、寶蘭公司的董事長菲利浦·康恩就曾評價比爾說:
“在社交生活方麵,我並不覺得強過比爾,但是就我們的家庭生活來說,我顯然要比他更豐富,他看來隻有工作與生意。”
到了1992年,命運的鞭子仿佛執意要催促比爾快些長大。這一年,他的母親被診斷患有癌症,這無形中給比爾蒙上了一層精神的陰影。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母親會患有這種病,他從醫生那裏得知,母親最多可以再堅持一年。那一刻他的心幾乎停止了跳動,腦子裏一片空白。他不知接下來該怎麼做,隻感到心底不時有陣陣的惶恐與不安。他知道自己是個在生活上尚未獨立的人,在婚姻的門檻上,他還在徘徊不前。慈愛的母親最關心他的婚事,而他總是令母親失望。麵對這些令他感到畏懼的事情,比爾平生第一次深受情感的折磨。
這一年比爾37歲,他不認為自己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歲月過得真快,或許比爾記不起自己平常實實在在的生活,他隻記得,自己的生活一刻也離不開母親的照料,他非常苦惱,在沒有了母親的日子裏,誰來陪著他一路前行?
比爾與生俱來習慣於母親的縱容恩寵,當別人家的孩子早已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時,比爾還是有著與母親說不完的知心話。即使在同一個城市分住的時候,即使工作再忙再緊張,比爾也總是不忘與母親以通信的方式來交流。這位總是對兒子放心不下的母親,也會時不時地到比爾辦公室問寒問暖。這樣的母子情結,失去了任何一方,都是對對方精神的極大摧殘。的確,很少有這樣的美國母親,也很少有這樣的美國兒子!
隨著瑪麗的病情加重,比爾本能地預感到不遠的未來自己的生活將會發生怎樣巨大的變化。但此時的瑪麗並沒有像人們想像的那樣表現得非常沮喪。在她看來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顯得很豁達。但是她始終念念不忘兒子的婚事,她人生道路上的最後一個願望就是能夠親自參加兒子的婚禮。為此,她操了不少的心,並且也沒少通過上流社會的種種活動或是聚會給自己的兒子介紹中意的姑娘。可是,每次都不能如願。無奈之下,她隻能先全心輔佐兒子的事業,然後再考慮兒子成家的問題。這樣一位母親,這樣一位兒子,或許注定了他們在一些事情的看法上沒有了對與錯之分。無論怎樣,瑪麗始終沒有放棄過對兒子的信心,從他出生那天起,比爾的任何表現都不曾動搖過她的這種自信。正是這種母親對兒子的自信,才使比爾更加自信,才使比爾的事業不斷發展。
趁著比爾來探望她的時候,瑪麗拉住比爾的手親切地問道:
“比爾,你與美琳達分手是真的嗎?”
“是的,媽媽。”比爾表現得若無其事。
這嚴重地刺傷了母親的心,瑪麗的神情立刻變得焦慮,她告訴比爾:
“像美琳達這樣的姑娘是不多見的,你應當珍惜這種緣分。你今年都37歲了,雖然你有事業,但那終究不能代替你的生活。比爾,媽媽不能再陪你走了,你應該結婚了,你想過沒有?”
比爾聽了母親的這些話感到很傷心,他覺得自己辜負了母親的希望,而結婚,他真的還沒有想過。
“不論你與誰談戀愛,最終都要有一個完整的結局,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總要把一個好姑娘娶回家,你需要正常的婚姻生活。”瑪麗對兒子的遲疑放心不下,又囑咐了一遍。
“我知道,媽媽,但是婚姻對我來說很遙遠,我的確還沒有心思去考慮這些。”比爾說。
“既然遲早都要結婚,你為什麼不早一天完婚,這樣你才能享受更多的幸福。你的一生,不但需要工作,更需要生活。”
此刻,比爾深深地體會到:隻要自己的婚事沒定,母親就不會原諒自己,這也許會成為母親一生的遺憾。於是,他不再盡力去說服母親,而是表示同意母親的意見。
瑪麗仿佛看出了兒子的心思,她笑了笑,用非常平和的語氣說:
“比爾,你心裏的打算我都清楚,先前隻要我一提你結婚的事,你總是與我爭個不休,為自己逃避現實而找出許多理由。現在你並沒有與我爭論,是怕惹我生氣,但是我不會就此原諒你的。”
母親的一番話正中比爾的心事,使比爾內心隱隱作痛,他知道母親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推心置腹地與自己談論這個話題。從小到大,母親一直輔助著他成長,並時刻激勵著他百折不撓地向人間的奇跡衝刺。他遲遲不願意讓自己陷入一種世俗的家庭生活中,因為他知道母親也不希望他去過那種平庸之輩的所謂幸福生活。
有不少人相信,隻有偏執的人才適宜在殘酷的世界中生存,因為他們是敢於並善於創造奇跡的人,比爾似乎屬於此列。因此,比爾的生活注定了他是一個很難改變自己主意的人。
當比爾與美琳達情感陷入危機的時候,除了母親瑪麗支持比爾的婚事外,微軟老臣鮑爾默也積極地站出來進行“現身說法”,瓦解比爾頑固不化的童稚情結。也正是他的一臂之力,才使這對對工作都盡乎狂熱的人破鏡重圓。
鮑爾默與保羅從小就是比爾的“死黨”、絕對的信賴者。眼看自己的“死黨”麵臨著一場婚姻危機,這位昔日恨不得與比爾同穿一條褲子的鮑爾默,開始出謀劃策。
很有意思,他們在一塊兒工作了20餘年,都是未婚的工作狂。而前一時期,鮑爾默也開始慎重地考慮自己的婚事了,他想從這種單身貴族的生活軌道上退下來。他的女友是一位微軟的顧問,他們相處得非常融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對新人已做出決定,他們準備讓比爾做他們的證婚人!這一決定讓比爾摸不著頭腦。
在那一刻,比爾知道,在自己所有同黨中,現在惟有自己還遠離著婚姻,他開始感到一些莫名的不安。他說不清楚自己這樣的生活還要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