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團隊以及團隊的默契配合的偉大之處在於:我們會感到自己其實隻是趕上了事物發展的萌芽期,我們才剛剛起步,今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喬納森·艾夫
多年來,每當喬納森·艾夫的團隊遇到一些特別的挑戰,他的工業設計團隊反而會更淋漓盡致地施展自身才華。創意能捕捉頓悟之光,行動又能腳踏實地。兩者的結合體便成為喬布斯和喬納森合作的標誌性特色。這一團隊提出的創新解決方案通常都會擴大傳統製造業的疆域,完善早期的iMac就是這樣一個例證。
第一台iMac上市大約18個月之後,喬納森的團隊開始考慮用輕薄的液晶顯示屏取代原本體積龐大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屏。這支團隊從2000年開始著手研製。事實證明這個項目很有挑戰性,而且需要幾十個原型機,但該產品將成為蘋果公司最有特色的電腦之一。
起初,喬納森的團隊設計了一個傳統的寬屏電腦概念,想把核心部件都附加在電腦的背麵。這更像是喬納森20世紀早期設計的TAM機。但是喬布斯不喜歡,認為它既不好看又不雅觀。
喬布斯問喬納森:“如果你想看到的所有東西都藏在顯示器後麵,那為什麼要有這個平麵顯示器呢?我們應該保留每個部分的真實模樣。”
[]
據沃爾特·艾薩克森的那本喬布斯傳記所述,那時,喬布斯早早離開了蘋果公司總部,想在位於帕洛阿爾托的家中好好考慮。喬納森順路去拜訪他,兩人在喬布斯家中的花園裏散步,反複琢磨設計問題。喬布斯的妻子勞倫在花園裏種了很多向日葵,喬納森一邊看著這些向日葵,一邊和喬布斯討論著。突然間,他一下子想到,如果把iMac的屏幕和其他的部件分開,就好像向日葵的花朵和它的莖杆那樣,那麼iMac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喬納森興奮起來。他開始構思創意,艾薩克森在傳記中寫道:“艾夫希望自己的設計能表達出一個故事。他意識到,向日葵的形狀將能表達這樣一個含義,那就是,這種平麵顯示器的圖像很流暢、反應很靈敏,連太陽光都能感受到。”
[]
對這個故事,有位蘋果公司的前高管講述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版本。喬納森設計了兩個原型機。其中一款平麵顯示器又醜又俗氣;另一款設計則像“鵝脖子”,由獨立的屏幕和底座組成。在演示的時候,喬布斯選擇了後一款設計,因為它是“擬人化的”。就好像最初的麥金塔,喬布斯想要那樣一個“友好的”電腦。
喬納森的團隊麵臨的下一個問題是,如何把顯示屏連接到底座上。
他們先嚐試了一係列以球狀關節結合的零件,像脊椎骨那樣連接到一起。通過顯示屏背後附帶的夾鉗把“脊椎骨”連在一起。夾鉗繃緊時就拉緊電線,將“椎骨”固定。夾鉗鬆弛時就放鬆電線,允許“椎骨”移位。薩茨格說:“顯示器沒有固定,所以要用雙手抓住它來讓夾鉗活動,如果把它放在合適位置上,顯示器就鎖上了。電腦有很多漂亮的球狀關節,電源線和信號線都從顯示器的頸部內穿過。當你鬆開所有的關節,整台電腦會很鬆散,當你要拉緊這些關節的時候,會有一個大的裝置把電腦鎖緊。”
團隊製造了數十個原型機,這些原型機外形很漂亮,但最後發現並不實用。想要調整顯示屏,必須用兩隻手鎖住或解開這個脊椎骨式的夾鉗,這對一些使用者來說很難適應,對孩子們來說尤其困難。
喬納森一時被難住了,他請設計公司艾迪歐上門幫忙查看。艾迪歐負責評估這一設計是否有用,但他們的設計師卻建議用兩隻支撐路燈的手臂取代那個脊椎骨式的設計,這種路燈是可以調節方向的。這看來實用得多,是個了不起的想法。
喬納森的團隊又多做了很多原型機,最後發現艾迪歐公司的兩隻手臂效果很好。但是薩茨格在一次集體研討會上大聲地說:“我們為什麼需要這麼大的靈活性?為什麼不用一隻手臂?”薩茨格的建議沒有得到回應。喬納森和喬布斯開了一次會,然後回到工業設計工作室時,薩茨格的建議終於被采納;喬布斯也建議放棄第二隻手臂。
喬納森的團隊又一次投入到工作中。經過工程學方麵的多方考慮,他們設計了一隻不鏽鋼手臂,手臂內部有一個能承受很大彈力的彈簧,能完美地平衡顯示器的重量。現在,隻要一根手指就可以輕鬆地移動屏幕,線纜也能在手臂內部自由活動。
“我們確實都很興奮,薩茨格說,“很喜歡這個產品。製造它的過程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喬納森總結了他們的成績,稱其為“工程學佳作”,說“這是個極難解決的問題。(這隻手臂)看起來簡單,但這簡潔背後隱藏著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