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室搬到總部之後,喬布斯明顯加強了安保工作。這個設計室是整個蘋果的創意工廠,因此喬布斯不想有任何泄密的風險。以前在綠穀時,安保工作做得相當鬆懈,甚至附近的閑雜人等都可以隨意出入。在這個新環境裏,喬布斯堅決不允許這種情況再次出現。
絕大多數的蘋果員工無權進入設計室,甚至一些高管也沒有進入該工作室的權限。比如斯科特·福斯特爾(Scott Forstall)——iOS(蘋果操作係統)開發項目的負責人,就無權進入——他的工作證根本刷不開設計室的門。
很少有外部人員可以進入設計室。喬布斯偶爾會把他的妻子帶來。沃爾特·艾薩克森曾經進去過一次,但是在喬布斯的傳記中,他隻給人們描述了那些展示桌。工作室內部的照片隻對外發布過一次,那是在2005年10月的《時代周刊》上。
[]
照片中,喬布斯、喬納森和三名高管在工作室的木質工桌旁邊,背景則是那個機工車間。
關於設計工作室,蘋果應對宣傳時還頗費心思。喬納森有時會在一個滿是數控銑床的車間裏接受關於蘋果公司的采訪,人們會認為這個車間就是設計工作室,但實際上這不過是蘋果總部附近的一個工程車間。
蘋果公司的保密工作遠遠超出了對設計室中產品的保護。在新產品的開發過程中,軟件工程師對於相關硬件毫不知情;反過來,硬件工程師對於軟件的工作原理也是一無所知。喬納森的團隊為iPhone設計樣機時,設計師們隻能使用一張帶有虛擬圖標的主屏幕圖片進行設計工作。
盡管每個部門都有各自的專有信息,但保密工作的重點明顯放在了喬納森的設計團隊上,因此,他的設計工作室也成了蘋果最具保密性的部門。“設計室是完全封閉的,”薩茨格說,“大家也都知道,不能和‘不宜人群’(Wrong People)談論他們的工作和蘋果公司的內部情況。”那麼誰是“不宜人群”呢?實際上,除了和工作有直接聯係的同事之外,其他所有人都是“不宜人群”,甚至連喬納森都不能向妻子透露自己的工作內容。
一位前蘋果設計工程師說,保密工作讓人感覺精疲力盡。該工程師曾在工作中與喬納森的團隊有過密切接觸。“在我所有的工作經曆中,那裏的保密工作是做得最嚴格的,”他說,“一旦泄露了一絲一毫的信息,就會麵臨被辭退的風險。甚至在公司內部,連你隔壁的同事都不知道你的工作內容……保密性就像指在你腦門上的一把槍,一旦做錯一步,扳機就會扣動。”
[]
蘋果將保密性工作做到了極致,但是這也意味著,設計師們幾乎沒有任何登上報刊雜誌的機會,也沒有任何知名度。盡管這批人幾乎包攬了所有設計大獎,而且在圈內人盡皆知,但對普通大眾而言,他們仍然籍籍無名。出乎意料的是,設計師們卻沒有任何怨言,他們對此早就習以為常。而另一方麵,喬納森卻把產品帶來的讚譽慷慨地分享給團隊的所有人。盡管拿獎的通常是他,但他卻常常提起他的團隊。一位評論家開玩笑稱,隻有在喬納森提到iPhone或者iPad的時候,他才會說到“I(我)”這個詞。此舉一來是為了照顧團隊中的所有成員,二來也是為了給他們適當的讚譽。魯賓斯坦說:“盡管在媒體麵前喬納森獨攬大功,但實際上他的整個團隊做了大量工作……每個成員都貢獻了很多了不起的創意。”
[]
盡管沒有在公眾中得到屬於個人的讚譽,但團隊成員並不介意。“我們就當是每個人都有份兒,”薩茨格說,“(蘋果)總是提到‘蘋果的設計團隊’,然而史蒂夫卻不想讓我們曝光在媒體麵前。這樣一來,獵頭就沒有任何挖牆腳的機會。由於我們被阻擋在媒體和獵頭的視線之外,我們稱自己為‘鐵幕背後的設計團隊’”。
[]
雖然喬納森的團隊不是蘋果唯一的研發隊伍(蘋果並沒有設立單獨的研發部門),然而作為蘋果公司的主要研發人員,他們負責構思創作新產品,優化已有產品,同時也做一些基礎的研發工作。這僅有的16名設計師致力於蘋果所有產品和製作工藝的完善和改進;相比之下,三星卻在全世界擁有34個設計中心和超過1 000名設計師。當然,三星比蘋果開發了更多產品(包括一些iPhone和iPad的配件)。
斯特林格表示,在蘋果公司,工業設計師的任務是“構思出一個完全不存在的產品,並設計出整個生產流程,將想象變成現實。這也包括定義客戶觸摸蘋果的產品時的體驗。設計師必須決定產品的整體外觀、材料、紋理和顏色。然後,在工程團隊的配合下,進一步打造出符合蘋果產品質量水準的工藝,完成產品生產並將其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