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9月,就在Cube初次亮相之後的幾個月裏,蘋果公司宣布銷售的速度比預計要慢。後來再次發出消息,Cube僅僅售出15萬台,是預計銷量的三分之一。2000年年底,蘋果宣布:“上個季度的收益與期望值相差懸殊,已經出現6 000萬美元的收支失衡。”
[]
這是蘋果公司三年來首個不盈利的季度。
對於蘋果公司的觀察者來說,這些消息就像噩夢一般。盡管也連續上市了一些產品,蘋果公司在與微軟和戴爾的惡戰中依然顯得無力,再說微軟和戴爾正處於發展的高峰時期。“坦白說,我對當前的數字並不感到驚訝,事實上,他們的現狀比媒體報導出來的更悲慘。”凱文· 諾克斯(Kevin Knox)說,他是加特納集團的一名產業分析師。他進而又總結說:“這是災難性的。”
[]
2001年7月,蘋果公司召開了一個新聞發布會,宣告Cube已經被暫時擱置,不會繼續出售,但也不是正式停產,但從某種角度是產品的停產聲明。聲明還稱,未來可能會引入升級版的計算機,但再也沒有下文。5年後,Cube被Mac mini所取代,這是一種更便宜輕便的麥金塔,針對“首次使用、預算有限”的消費群體。
對於喬納森的團隊來說,Cube並不能代表所有的壞消息。盡管機器在市場上表現很差,但是在企業內部還是有相當多的崇拜者,因為它在製造技術和微型化處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ube的設計反映出,蘋果已經掌握了把台式電腦的部件壓縮到筆記本電腦的體積的技術,這種技術對日後設計圓頂型iMac甚至是後期的平板模型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它的作用是如此重大,把蘋果推到了更加新穎的設計技巧層麵上來,後期的產品比如iPod,也從中獲益。薩茨格解釋說:“基本上,我們不接受塑料製品的標準模具,我們更願意自己加工。Cube上的螺絲孔和排風孔都是經過精確加工的”。
MacBook和iPad這樣的產品都是鋁板加工而成的,它們就是機械加工方法的最好證明。Cube是早期進行機械加工和批量生產的實際證明;從大環境來說,機械加工方法從根本上改變了產品批量生產的手段。
“長期以來,蘋果的工程團隊就經常對設計師們說,‘你們不行’,”薩茨格說,“但是設計團隊敢於挑戰各種材料——塑料、金屬,每一種材料。”
盡管Cube賣的不好,甚至變成了一種“重形式,輕功能”的象征,但是,這款設計從分說明了喬納森·艾夫和他的設計團隊的權力正在擴大,影響力正在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