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0年的時候,喬納森已經完成了四大創作,他和他的團隊嚐試著把最具挑戰的產品帶到市場:Power Mac Cube。
Cube是最後的計算機產品的一大亮點,嚐試著把台式電腦的主機塞進一個更小的外殼中。喬納森認為把大量的部件放進塔式設計是一種懶惰的行為:為什麼要給消費者一個大又醜陋的塔式設計呢,難道就是為了方便設計師和工程師的工作?通過把未經加工的塑料鑄件和先進的微型化技術結合起來,他們致力於製造出新的設備。與蘋果的很多其他產品一樣,Cube力求精簡,省去一切不需要的部分。它代表著在微縮技術、創新型思維和製造中的重大突破。
Cube其實就是由水晶般透明的塑料製成的矩形外殼,就連底部也是透明的,這帶給人一種懸在半空中的感覺。頂部有一個縱向的DVD光驅,像土司麵包片一樣的DVD可以自動彈出;還有人把Cube比作舒潔牌麵巾紙盒。這種類比給喬納森和設計師們帶了極大的快樂,他們竟然把設計工作室裏麵空的Cube當紙巾架來用。
Cube通過空氣對流進行散熱,取代了以往有噪音的排風扇。空氣從底部的風口進入,冷卻內部的芯片,再從頂部的排風口散出。整個運行過程很安靜。
像Power Mac G4的塔式設計一樣,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方便用戶使用。為了能夠接觸到內部結構,G4的核心部分很容易就能從底部拉出來。從底部自動彈出的把手,能讓內核全部露出來,把手的設計很是漂亮。如果要開啟Cube,隻需要按一下印在透明外殼上的觸摸感應開關就行。開關好像懸浮著的,與電腦主機分離,你看不到它是怎樣運行的,這一切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這是早期的電容式觸控技術的應用,這項技術最終也成就了iPhone。用戶們對此也很著迷。
機器的配置是這樣的:450MHZG4芯片、64MB的內存和20GB的硬盤存儲空間。價格是1 799美元,基本模型包括一個光電鼠標、專業版鍵盤和蘋果公司設計的哈曼卡頓牌音響設備,但是顯示器的價格不包含在內。蘋果的網上專賣店也推出了一款高版本的G4 Cube,擁有更強大的處理器和額外的內存和儲存空間,價格為2 299美元。
“Power Mac G4 Cube 是一件突破性的產品”, 薩茨格說,“因為他涉及了很多有意思的新技術和精巧的方法。這實在太令人興奮了。”
一些消費者為Cube瘋狂。因為Cube看起來“做工細致而且很有檔次”,Ars Technica網站(一家美國知名科技媒體)如是表達。
[]
“上帝啊,他們又一次這樣做了,”TBWA/Chiat/Day廣告公司的李· 克勞這樣說道。
[]
然而,公眾的反響沒有喬納森和喬布斯期待的那麼熱烈。
消費者就是把Cube當成了中等型號的Power Mac G4,但是價格更高;不僅高出G4 200美元,而且這個價格還不包括顯示器。這個定價是Windows產品中最高的一個。
不僅是價格問題,Cube 也遭受了它自己的“杜恩思比利”時刻:透明的外殼出現龜裂,這吸引了媒體的大量關注。一些機器的透明塑料外殼上出現了一些細小的裂縫,位於頂部的DVD槽和兩顆螺絲孔周圍尤其嚴重。相對來說,這還是比較小的外觀缺陷,卻讓消費者受不了了。“這是外觀問題中最嚴重的問題,”Ars Technica網站在它的評論中這樣寫道,“沒有嚴重到值得修正的問題,卻激怒了那些對產品外觀極其在乎的人,也是這群人,被Cube這樣的係統深深吸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