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薄奠 (1)(2 / 2)

我在門口灰暗的空氣裏呆呆的立了一會,忽而想起了自家的身世,就不知不覺的心酸起來,紅潤的眼睛,被我所依賴的主人看見,是大不好的,因此我就複從門口走了下來,遠遠的跟那洋車走了一段。跟它轉了彎,看那車夫進了胡同拐角上的一間破舊的矮屋,我又走上平則門大街去跑了一程,等天黑了,才走回家來吃晚飯。

自從這一回後,我和他的洋車,竟有了緣分,接連的坐了它好幾次。他和我漸漸的熟起來了。

平則門外,有一道城河。河道雖比不上朝陽門外的運河那麼寬,但春秋雨霽,綠水粼粼,也盡可以浮著錦帆,乘風南下。兩岸的垂楊古道,倒影入河水中間,也大有板渚隨堤的風味。河邊隙地,長成一片綠蕪,晚來時候,老有閑人在那裏調鷹放馬。太陽將落未落之際,站在這城河中間的渡船上,往北望去,看得出西直門的城樓,似煙似霧的,溶化成金碧的顏色,飄揚在兩岸垂楊夾著的河水高頭。春秋佳日,向晚的時候,你若一個人上城河邊上來走走,好像是在看後期印象派的風景畫,幾乎能使你忘記是身在紅塵十丈的北京城外。西山數不盡的諸峰,又如笑如眠,帶著紫蒼的暮色,靜躺在綠蔭起伏的春野西邊,你若叫它一聲,好像是這些遠山,都能慢慢的走上你身邊來的樣子。西直門外有幾處養鵝鴨的莊園,所以每天午後,城河裏老有一對一對的白鵝在那裏遊泳。夕陽最後的殘照,從楊柳蔭中透出一兩條光線來,射在這些浮動的白鵝背上時,愈能顯得這幅風景的活潑鮮靈,別饒風致。我一個人渺焉一身,寄住在人海的皇城裏,衷心鬱鬱,老感著無聊。

無聊至極,不是從城的西北跑往城南,上戲園茶樓、娼寮酒館,去夾在許多快樂的同類中間,忘卻我自家的存在,和他們一樣的學習醉生夢死,便獨自一個跑出平則門外,去享受這本地的風光。玉泉山的幽靜、大覺寺的深邃,並不是對我沒有魔力,不過一年有三百五十九日窮的我,斷沒有餘錢,去領略它們的高尚的清景。五月中旬的有一天午後,我又無端感著了一種悲憤,本想上城南的快樂地方,去尋些安慰的,但袋裏連幾個車錢也沒有了,所以隻好走出平則門外,去坐在楊柳蔭中,盡量地呼吸呼吸西山的爽氣。我守著西天的顏色,從濃藍變成了淡紫,一忽兒,天的四周圍又染得深紅了,遠遠的法國教會堂的屋頂和許多綠樹梢頭,刹那間返射了一陣赤赭的殘光,又一忽兒空氣就變得澄蒼靜肅,視野內招喚我注意的物體,什麼也沒有了。四周的物影,漸漸散亂起來,我也感著了一種日暮的悲哀,無意識地滴了幾滴眼淚,就慢慢的真是非常緩慢,好像在夢裏遊行似的,走回家來。進平則門往南一拐,就是南順城街,南順城街路東的第一條胡同便是巡捕廳胡同。我走到胡同的西口,正是進胡同的時候,忽而從角上的一間破屋裏漏出幾聲大聲來。

這聲音我覺得熟得很,稍微用了一點心力,回想了一想,我馬上就記起那個身材瘦長,臉色黝黑,常拉我上城南去的車夫來。我站住靜聽了一會,聽得他好像在和人拌嘴。我坐過他許多次數的車,他的脾氣是很好的,所以聽到他在和人拌嘴,心裏倒很覺得奇怪。看他的樣子,好像有五十多歲的光景,但他自己說今年隻有四十二歲。他平常非常沉默寡言,不過你和他說話的時候,他卻總來回答你一句兩句。他身材本來很高,但是不曉是因為社會的壓迫呢,還是因他天生的病症,背脊卻是彎著,看去好像不十分高。

他臉上浮著的一種謹慎的勞動者特有的表情,我怎麼也形容不出來,他好像是在默想他的被社會虐待的存在是應該的樣子,又好像在這沉默的忍苦中間,在表示他的無限的反抗,和不斷的掙紮的樣子。總之他那一種沉默忍受的態度,使人家見了便能生出無限的感慨來。況且是和他社會的地位相去無幾,而受的虐待又比他更甚的我,平常坐他的車,和他談話的時候,總要感著一種抑鬱不平的氣,橫上心來,而這種抑鬱不平之氣,他也無處去發泄,我也無處去發泄,隻好默默的悶受著,即使悶受不過,最多亦隻能向天長嘯一聲。有一天我在前門外喝醉了酒,往一家相識的人家去和衣睡了半夜,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弦月上升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