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涅??(2)(3 / 3)

可以把傷痕變成玫瑰的吳俊,帶著這種樂觀精神,在麗江活得有滋有味。他說,他所追求的是一種真實的自我,是積極向上的生活,“當你麵對傷痛時,你可以戰勝它,但若選擇逃避則永遠跨不過那道坎”。

定居麗江後,吳俊用很短的時間出了三張個人專輯。第一張專輯《在路上》唱的是到麗江尋找內心的烏托邦的過程;出第二張專輯《邊走邊唱》時,他已經享受到麗江的自由生活了;第三張專輯《沒有結局才是最好的結局》裏麵的歌曲反映的則是他活在當下的狀態。

吳俊說,出版《裸奔》這本書後,無論是精神還是經濟,他都從困境中走出來了。麗江給了他無限的創作源泉,以致有些朋友覺得他在麗江待著實在可惜,應該去北京,與大的唱片公司簽約,做一個紅星。對此,吳俊有自己的立場,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到麗江不是追尋名與利的,那些勸他走向全國的朋友,剛到麗江,不了解在麗江的生活與心態。他已經經曆過生死考驗了,並且在麗江生活了一段時間,如果隨波逐流將會再度迷失。

7

在麗江,最愜意也最令城裏人羨慕的,就是可以睡到自然醒。晌午時分起床後,懶懶地躺在院子裏曬曬太陽,喝喝茶。

興致來了,他還會到萬子橋頭彈琴賣唱,做一個街頭藝人。但是,他不接受遊客的投幣,而是在彈琴唱歌的時候賣自己的專輯唱片。前兩張專輯,每張都賣五六十元,第三張新專輯則賣到100元,哪天運氣好了,“隨便唱唱,也能賣到十幾張,生活不成問題”。

吳俊自稱是一個街頭貴族,有時去賣唱還開一瓶紅酒,邊喝邊唱。他之所以可以如此瀟灑,除了享受生活的態度外,懂得賺錢之道更是關鍵。

與他不同的是,在麗江也有不少藝術家,一味地追求理想,常常連吃飯的錢都找不來,為此忍饑挨餓。

吳俊說,他從來不認為藝術家就應該受窮,從在珠海藝術家九號倉,到定居麗江後的“黑馬的火塘”和他另外的“馬巢藝術空間”,他一直都在創造條件讓自己“藝術地棲居”、“詩意地生活”,他從來不用落魄來標榜藝術。另外,在麗江街頭或者橋頭賣唱,警察、城管等幾乎沒有人會過來驅趕的,這裏對街頭藝人是非常包容的,不像在大城市裏,剛蹲路邊還沒唱幾句,就有城管過來奪琴趕人了。

火塘在麗江,原本是納西人的一種生活交往平台,吳俊卻把它變成了原創音樂酒吧。在這裏,他彈琴唱歌,為客人提供自釀的果酒。他給酒起了充滿詩意的名字:“春心蕩漾”、“醉生夢死”等。一小壇梅子酒,賣價99元,在麗江幾乎算是最便宜的了。去麗江的遊人,手裏端的雖然是酒碗,但喝的都不是酒,而是各自的心事與心情。

對於某些遊客來說,隻要能夠發泄,或有助豔遇,沒有人在乎錢。

“黑馬的火塘”僅僅是一間狹小的土坯房,原來是納西人家的豬圈,如今被吳俊改造得充滿藝術氣氛,裏麵的布藝沙發很寬,半躺在那裏靜靜地聽歌也很舒坦。吳俊說,他對客人也是有選擇的,從來不在門口招徠客人,路過的人想進來就進來。

當北京上海廣州還是炎熱的夏天時,麗江的人們卻在火塘裏劈柴生火,圍著火塘喝酒唱歌。不少人進來後,都喝醉了。吳俊說,他的酒好喝,但不能貪杯,那些人喝醉,其實也是他們自己想醉而已……

在離開黑馬音樂火塘的時候,吳俊仍唱著那首《沒有結局才是最好的結局》:

誰都留戀麗江的美,

沉醉在這如夢的世界,

和你相擁在這陽光裏,

忘了時光悄悄地流逝。

這裏隻是你的桃花源,

離開後一切都會消失,

沒有結局才是最好的結局,

不要等到愛枯萎了還在一起……

他的靈魂,一路裸奔,到了麗江,故事依然沒有結局。